摘 要:本文就广东省梅州市的现状,提出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及相应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精致高效;庄园经济;耕山致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等列“五位一体”里面,这为今后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这与广东省梅州市提出的“山上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山间发展花、茶、果精致高效产业,山下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庄园,实现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耕山致富经不谋而合,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和决心。
1 精致高效是出路,也是优势
“精致高效农业”是精致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升级叠加和融合。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充分、合理、可持续利用资源为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布局、高端特色规划、科技管理支撑、安全优质生产、精深附加加工、品牌包装销售等过程,不但产出高端、特色、安全、优质食品来实现经济效益,还能通过要素组合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是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高水平生产的过程。
精致高效农业有先例可借鉴。20世纪8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也遇到了农村劳动力老化、土地闲置严重、农业经营日趋粗放、农场面积零碎狭小,阻碍现代化农业发展等等很多问题。面对困境,台湾当局大幅调整农业政策,通过技术、装备、人才等革新和配套,努力引导农业向“质量”和“效益”突破,将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试图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精致高效农业是梅州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着力和突破点。梅州山清水秀,农业生产的光、温、水、气、土壤等先决条件优良,是无公害、绿色、有机等高端农副产品的极佳生产基地。梅州农业生产一定要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而不是沿袭传统品种、技术、市场。特别在当前食品安全日益受关注的今天,梅州生态环境优势就是最大的市场砝码。精致高效就是我们能够用好这个砝码的最好途径和出路。
2 庄园经济是途径,也是瓶颈
庄园经济是20世纪中期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它曾经成功地改变了美国、荷兰、澳洲等国的农业经济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强,国内已逐渐形成了一股“大农业”的投资热潮,先后涌现出了北京郊区文化庄园、广州岭南国际文化农业度假庄园、武汉生态农业园等具有庄园经济特点的大型农业开发经营实体。
庄园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建起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资产股份合作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商品化的一种集约经营形式,是我国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的产业经济的中心环节,是我国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有2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以开发性农业为主的庄园(果园、茶园等),主要在边远地区开发荒坡、荒地发展“三高”农业,是一种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或外商独资形式组建起来的农用土地开发经济模式;另一种是在原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或公司加农户联合组建起来的庄园,主要在原有耕地上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一种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起来实行统一经营的规模经济模式。
庄园经济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个创新形式,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庄园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使荒山增绿、荒地改良,使“空壳村”变成了新庄园,使闲置的资产变成了赚钱的机器,使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显现出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正是目前很多山区市县解决土地流转、规模化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融资、就业等众多问题解决的有效出路。
庄园经济在梅州的发展有客观需要,也有限制瓶颈。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环境优美、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庄园经济的发展有着有利条件。特别是近些年,很多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从业人员、土地等生产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发展、留守农民居家创业等问题凸显,也为庄园经济的发展增加了驱动力。但同时,土地集约和契约化、投融资机制、管理制度等很多因素欠缺为梅州庄园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限制瓶颈。
3 耕山致富是阵地,也是目标
“耕山致富”中的“耕山”是抓手,是实现最终“致富”目标的核心。耕山,哪里耕?谁来耕?如何耕?这都要遵循科学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真正能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首先,梅州山地资源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适宜于农业生产开发,农业生产的光、温、水、气、土壤等必需因子均需要考虑,光照弱,植物不能正常光合作用积累,就没有产量(或生物量);温度过低,植被可能被冻死,导致全军覆没;水源不充足,全靠天吃饭,风险太大;空气质量不佳,如周边有水泥(下转第136页)(上接第12页)厂、铜矿场等颗粒污染,也会导致植物不能健康生长,无公害、绿色、有机等高端种植将无法实现。土壤是植物营养的源泉,土壤的养分状况、通气性、可塑性、耕性等理化性质是产业规划、生产管理的基础依据,否则山耕出来了也没用,甚至破坏了环境和水源,得不偿失。所有这些均需要专家予以把脉、规划、支撑,不能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其次,当前梅州市农业生产的现状决定了耕山的主体就是普通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3大类。普通农户通过耕山致富是政府执政为民的最终核心之一,但由于普通农户分散生产不利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因此政府一定要对3类耕山主体予以统筹协调,在全局内建立“规模化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实施+农户按计划生产”的金字塔结构顺序。最后,耕山要遵循科学规律、探索可复制模式、形成长效机制。耕山要上中下统筹兼顾、立体开发,山顶保留不动,科学种植名贵树木,既形成涵养水源的“绿帽”,又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造福子孙后代;山间科学开发25°以下山坡地,建成魔纹“绿带”,因地制宜发展茶园、果园、苗(药)圃,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建设特色景观带;山下发展特色种养、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庄园、创建居家创业基地。
4 科学组织是保障,也是抓手
“科学组织”是“立体耕山+精致高效+庄园经济=农民致富”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一是要调结构,优布局。要编制梅州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规划,系统谋划、特色布局,重点推进梅江花卉、兴宁蔬菜、梅县金柚、平远慈橙、蕉岭稻米、大埔蜜柚、丰顺茗茶、五华养殖等特色基地建设,壮大优质农产品规模。二是要扶龙头,树品牌。要完善激励机制,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分别评选十大农业龙头企业,争取每个县(市、区)新建2~3个集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庄。三是要重科技,增效益。要加强梅台农业交流,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全省绿色健康渔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改造良田、引进良种、推广良法,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要抓流通,拓市场。各级领导要带头抓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包装推介,加强与相关大型企业合作,推动“农超对接”,拓宽销售渠道。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面积,力促粮食增产增效。
总之,要念好“耕山致富经”就要做到转变观念,;统筹发展,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找准路径,发展庄园经济,盘活山地资源;科技信息配套,全程技术和信息服务,精致高效高端生产;市场开拓,完善仓储、流通服务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品牌塑造,长效占领市场,稳定致富平台。(收稿:2014-04-08)
相关热词搜索: 高效 庄园 致富 精致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