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

时间:2025-08-01 14:16:44 浏览次数:

zoޛ)j馟m4=N?MOm5n4M~:ti;{~o:~]?ׯ]}tm5m5nt]unm5m5^}}ߏ5m5m5{_iivO^Nv㾿M4}4umtM7Ntky大学、浙江大学等技术依托单位研究结果,稻渔综合种养平均可减少50.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减少50.0%以上的农药使用量。研究表明,稻田中鱼、虾等能大量摄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钉螺等,可有效减少疟疾和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稻田中蟹类活动和摄食可有效减少杂草的滋生,可有效节省人力并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其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大减少,甲烷排放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5.9%~12.5%。

与此同时,稻渔综合种养具有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根据水稻边际效应原理和测产结果分析,在沟坑占比低于10%的条件下,稻渔综合种养不仅不影响水稻生产,而且可以解决稻田撂荒闲置和“非粮化”“非农化”等突出的农村问题,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稻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稻渔综合种养是一些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2017年农业农村部扶贫工作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推进行动,在湖南湘西、内蒙古兴安盟、黑龙江泰来、贵州铜仁和遵义、陕西延安等省份贫困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与培训,指导稻田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综上所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促进乡村振兴、富裕农民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还能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融合,并有利于农村防洪蓄水、抗旱保收,体现了渔业的多功能性;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提高了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废水废物排放和病虫草害发生,显著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农耕文化与渔文化的融合;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方向:作为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符合生态环境约束政策对渔业发展的严苛要求,也是发展休闲渔业的潜在资源。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发展 中国 种养 情况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