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分析

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5-08-02 19:23:58 浏览次数: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目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习惯作法,多是依赖大量的化学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但这种效果是短期的。

据美国农业部对农业施用化肥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土壤的自然肥力随着每年连续施用化肥而显著下降。为了保持高产,而又必须加大化肥的施用量。巴西的雨林地被开垦后,由于施用化肥,在短短的10年里,农用土地价值全部耗尽,成为不毛之地。

根据我国调查显示,20世纪50年代每千克化肥可生产15千克粮食,70年代可生产9千克粮食,90年代可生产 7千克粮食。1984年~1994年我国化肥用量增加 90.7%,而粮食产量只增长9.5%,肥料投入占农业生产直接投资的 50%左右。肥料投入效益下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化肥的利用率比较低,平均只有30~50%,每年有1 000多万吨的化肥流失。因为不注意科学施肥,造成了土壤、大气的污染,土壤肥力下降,投入产出比下降等一系列后果,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如此,人类增加了对化学肥料的依赖,而影响了土壤中自然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体是真菌和细菌。由于它们的存在,通过其营养循环系统,使植物获得各种元素、矿物质和营养素。微生物群体在不同的土壤结构里,有它自己特定的微生物群体,这些群体的组织代表了许多种属的微妙的平衡,每一个微生物种群通过其生化反应,产生动力群体活性,使土壤中微生物的类型和数目与它们在土壤中的微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是平衡的。

日本展望株式会社的学者、专家以生态农业理论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柱,通过生产生物有机肥料,把这些新的微生物群体施入土壤中,在土壤中建立起稳定的动力学的微小群落,自由选择新的微生物组合,从而改善土壤肥力。

生物有机肥料,给高效生态农业带来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二、生产规模

⒈2008年年产5 000吨,年工业总产值675万元,年利税144万元;

⒉2009~2010年达到年产10 000 吨,年工业总产值1 350万元,年利税288万元;

⒊2011~2015年达到年产50 000吨,年工业总产值6 750万元,年利税1 440万元;

⒋2015年后,达到年产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系列产品10万吨,完成年工业总产值 2.2亿元,出口创汇 1 000万美元,成为区域的骨干企业。

三、投资总额

生物有机肥项目投资如下表(不含厂房):

四、技术指标及技术保证

⒈技术指标

⒉ 工艺流程

灭菌→调料→温度→混合→有氧发酵→造粒→成品

3.技术保证

本公司专门有生物有机肥研究部门,从工艺到分析化验,都完全能满足生产和质量要求。目前,基因工程、空间辐射等技术研究已经初见成效,必将为未来的高效生态农业锦上添花。

五、成本分析

每生产1吨生物有机肥所需要的成本见下表:

六、市场预测分析

我国的农业用肥每年稳定在4 000万吨左右。据全国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3 253万公顷,每公顷耕地的用肥量为20吨。另外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利用强度大,复种指数高,目前为止,已达到 159%。按其用肥量计算,只达到世界中等水平,果树、苗圃等还未计算在内。然而现在全国有机肥的生产量还不到2%。只要我们坚持产品的高质量和低价销售,服务于农的原则,认真做好售前、售后的服务工作,就会占领市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社会效益分析

⒈生物有机肥的成功生产填补了绿色肥料的空白,有利于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⒉生物有机肥扩大使用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⒊可以向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新鲜水果、蔬菜和粮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⒋本项目的投产,可安置500名劳动力就业,同时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八、环境评价

本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在生产、贮存、运

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九、论证结果

本项目选题正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项目投资少、风险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使用价值。

本可行性报告可作为项目建议书,送政府主管部门申报立项。

项目联系:村委主任编辑部

联系电话:0351-6630291

相关热词搜索: 万吨 年产 可行性分析 项目 生物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