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时间:2025-08-02 18:00:17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2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础药物降压治疗相同,对照组接受用药规范、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血压控制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老年患者平均收缩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血压下降率,观察组30.6%,对照组19.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认识,明显降低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寿命也在逐年延长,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60岁及以上人群)为49%,人数多达1.1亿之多。老年患者高血压机制、特点及干预与年轻高血压患者相比均有所不同[1-2],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老年人一般血管弹性较差,小动脉阻力加大,长时间的高血压损伤动脉壁,从而导致动脉硬化加重,故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其心血管及其他代谢类疾病的发生率[2]。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共256例,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56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3],其中男性158例,女性98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70.3±4.7)岁;病程2.5~30年,平均病程(27.3±2.6)年;随机将2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1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血压分类及分层)、文化程度及治疗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降压治疗,除此之外不接受其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关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饮食护理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并正确引导,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规划,保证观察组摄入的食盐每日大致控制在5g以下,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如芹菜、荸荠等,水果,补充丰富维生素,另外多增加如虾皮、紫菜、香菇、木耳等,增加钾、钙的摄入,减少甚至避免患者饮食中肥肉及动物内脏的摄入,油脂摄入以大豆油、花生油或菜籽油等植物油为主,降低胆固醇摄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5],有效控制血压。另外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蛋白质的吸收也不可或缺,饮食中可补充牛奶、豆类的摄入量。对于有吸烟及饮酒史的老年患者,要从患病情况及自身康复的角度规劝其戒掉烟酒,尤其不能饮烈性酒[5]。

1.2.2 合理用药指导 对于高血压患者用药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护理人员要多嘱咐其及家属保证其服药按时、适量,服药期间及时监测动态血压变化情况,保证在晨间6点的最佳服药时间服药[5],且保证服药后先卧床休息,保持血压的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预防相关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及时提醒患者家属对其服药进行监督,将药物置于较为醒目的位置,并写清楚患者服药时间、应服药物剂量及其他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要指导老年患者,对于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使其养成坚持服药的习惯,并能掌握服药时间和相应剂量。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正确血压测量方式指导,教会其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患者可以进行自我血压的定期测量,并自觉做好记录,在血压控制效果较好的情况下,患者可按医嘱自觉逐渐减量,但切记不能随意停药。

1.2.3 运动指导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减轻体重,既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尤其是控制高脂肪及高糖饮食,更要进行有效的运动。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降低患者体重的同时,增加患者体力。对于老年患者,运动锻炼应保持适量,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素质等,为其合理安排运动种类、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等。对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主要制定以减肥为目标的体育锻炼,而非超重的高血压病患者则主要以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对于身体素质相对好一些的老年患者,可以指导其开展一些稍微强烈的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保证患者每天8~9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前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左右,并进行足部穴位按摩。

1.2.4 心理干预 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患者不合理的心理行为,必要时可在科室内部开展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讲座,主要以高血压用药的基本知识、诊断、治疗、病情控制、疾病危害及正确的生活习惯为主,鼓励患者将心中存在的困惑表达出来,并给予积极回答,从而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1.3 效果指标

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调查:①患者知晓高血压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制血压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基本知识、治疗知识、危害知识、非药物治疗知识、诊断指标五个条目,每个条目包含10个问题,每个问题包含四项:不了解、了解、熟悉、掌握(分别计0、1、2、3分),单条目满分为30分,调查表信效度良好,有效回收率100%;②患者干预前后平均收缩压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知晓高血压健康知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诊断指标、基本知识、治疗知识、危害知识等方面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的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老年患者平均收缩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观察组血压下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详见表2。

3 讨论

在我国老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如果发现不及时,导致早期药物治疗及血压监控缺失,引发相关并发症,极有可能给老年患者带来致命的伤害。在临床上有效的药物治疗及有益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致死致残率,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其对高血压合理用药、良好生活习惯、运动锻炼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合理用药的基本常识及正确的饮食、锻炼等生活习惯指导,并在科室内部定期开展高血压知识讲座,积极回答患者的困惑,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用药、适量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等可有效地降低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6]。观察组平均收缩压血压下降率为30.6%,对照组血压下降率为1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通过护理人员多种渠道、积极的引导、健康教育和沟通交流等可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对疾病预防、病中控制有更深的认识,促使其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在治疗过程中疏导患者心理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用药时间。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其对高血压的正确认识、合理用药、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疾病态度,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因此,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凯,冯佳越,陈晓平.老年高血压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2,27(11):1725-1728.

[2]陈芳.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67-1968.

[3]陈建华,宋和平,陆瑾.国内外高血压诊断标准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5):527-528.

[4]王欣鹃,莫选荣.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影 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3):19-20.

[5]余荣,郑玲.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91.

[6]王励,张桂花.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7):2488-2489.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是由于心肌功能因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或狭窄引起的器质性的病变,对心脏有一定的影响[4]。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5-6]:加强疾病指导,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程度;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机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指导饮食,避免心脏负担过重;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案较对照组科学、合理,所以,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明显(P<0.05)。

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努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润惠.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5,09(1):82-83.

[2]叶春芳,王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3(8):1396-1397.

[3]邵光辉.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33):193-194. (下转至第151页)

(上接至第152页)

[4]姜丽萍.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护理干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9(32):210-211.

[5]隋琳.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

育,2015,23(9):114-115.

[6]王帆.老年冠心病患者无效健康教育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2岁,主因肉眼血尿1月余来院就诊,入院前1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无发烧、尿频、尿急,无排尿困难,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B超示:左单肾并积水,右肾缺如。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收住,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专科情况:双肾区无隆起,无叩击痛,下腹部未触及包块,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39g/L,WBC 8.10×109/L ,N:0.47,尿常规:10RBC/HP,肌酐56umol/L、尿素氮5.2mmol/L,腹部B超:左肾8.7cm×3.5cm位置偏低,其内可见三处扩张的集合系统,其外为一扩张的肾盂大小4.8cm×4.5cm×7.2cm,三处扩张的集合系统大小为1.0×1.6cm,2.4×1.1cm,1.2×1.1cm,其中两处可见相通,并与肾外之肾盂相通,该侧未见扩张输尿管,右肾区未见确切肾组织回声,膀胱未见异常,腹部平片:双侧肾区输尿管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影及钙化。静脉肾盂造影示:分别于10",20",40",60"摄片:左肾位置低,上缘约L3水平,左侧肾轴有旋转,显示为3个球型造影剂充盈影,左侧输尿管明显迂曲,右肾区至60"时未见显影,膀胱受压,可见造影剂充盈。印象:左侧异位肾,左肾及输尿管积水,右肾未见显影。完善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左肾盂成形术:取左下腹横切口,术中见左肾积水,肾盂重度扩张,积水约300ml,肾脏异位于盆腔,打开肾盂探查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相对狭窄,远端输尿管发育较差,切除部分扩张肾盂和狭窄连接部,将输尿管纵行剪开约2cm,将肾盂下段与输尿管段做间断吻合,经吻合口内置F6硅胶管置输尿管做支架管,肾盂内放F10硅胶管做造瘘引流置腹外,并与髂窝置橡皮片引流。术后给予抗炎补液等处理,术后3d拔除引流片,术后第10d拔除支架管,第12d天拔除肾盂造瘘管,痊愈出院。

2 讨论

胎儿期肾胚芽位于盆腔内,随着发育逐渐上升到正常位置,若上升发生障碍或过度上升,或误升向对侧,即形成异位肾。可位于盆腔、髂部、腹部、胸部和对侧或交叉。常伴有肾脏发育不良,且易于并发尿路梗阻、感染、结石等,甚至合并其他泌尿系畸形[1]。异位肾属于泌尿系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少见,异位肾积水合并对侧肾缺如临床更为罕见,先天性肾缺如是指一侧发育正常,一侧肾完全缺如,即无肾组织痕迹,亦称先天性孤立肾或先天性单侧肾不发育。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中肾管发育而来的输尿管芽迅速生长,其尾端形成输尿管芽,头端则发育成肾盂、肾盏及集合管,当一侧没有输尿管芽,生肾素尾端失去输尿管芽的诱导作用而致单侧无肾[2-3]。本病约占单侧肾先天性畸形的0.1%。可同时合并输尿管缺如及膀胱三角区发育不良。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主要是由输尿管肾盂连接梗阻引起,发生率为0.13~0.16%[4],而导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狭窄的原因主要有肾盂连接处发育异常、肌细胞发生改变、发生炎症反应、神经发育缺陷等[5-6],发生小儿肾积水的男患儿多于女患儿,在新生儿中约60%病变在左侧,而双侧病变发生率为10%~40%。小儿肾积水可在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发病,约有四分之一的患儿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小儿肾积水时积水量不定,少则几十毫升,多则数千毫升,肾实质受压缺血以后,肾功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小儿肾积水发生的年龄越小,危害越大[7]。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关于肾积水的诊断,静脉肾盂造影是诊断最重要的方法,可清楚显示肾的位置、类型、功能及泌尿系统其他畸形,B超,CT、MRI等检查对异位肾也有较准确地诊断价值[8]。目前国内外对患儿肾积水的早期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因病肾功能随病程迁延而加重,且年龄越小肾脏修复和再生能力越强,故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尽可能减少病肾的不可逆损害,使肾功能恢复更佳。也有人认为由于新生儿生后数周内肾小球滤过率迅速改善,故对怀疑梗阻的患儿,不必急于早期手术以允许新生儿肾功能有个恢复期。早期手术会妨碍不成熟的肾功能恢复。目前国内较多人主张超声下肾盂前后径的测量来决定。当肾盂前后径<30mm或肾核素扫描示分肾功能>40%时,应该保守观察。当出现进行性肾盂扩张(肾盂前后径>30mm)或肾核素扫描,示分肾功能<40%时,证明患儿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需要及时手术干预[9]。谢氏[10]报道对于小儿肾积水具备以下指征需手术治疗:①明显梗阻症状;②肾盂进行性扩张;③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分肾功能降至40%以下;④虽无肾功能进行性损害,但梗阻持续5年不缓解;⑤并发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或高血压等。手术方式首选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它是目前受广泛认可的治疗小儿先天性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手术,因其即切除了梗阻段发育异常的肌细胞部位,又对肾盂输尿管吻合口宽广,位置最低且呈漏斗状,缝合密闭且无张力,符合尿动力学和消除病理改变的双重要求。手术要求肾盂不要残留过多,输尿管应与肾盂下极行斜形吻合,保证尿液引流通畅。为避免肉芽组织形成,造成吻合口狭窄,应采用刺激性小,可吸收的合成线。

对于这种单肾患者我们建议:①避免过度劳累、外伤尤其是肾脏外伤;②避免其他疾病对肾脏造成的继发损害;③ 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④合并膀胱输尿管返流者要定期排空膀胱,积极防治尿路感染;⑤有手术病史者需定期复查肾脏功能和肾脏B超,保护好单肾功能。

参考文献

[1]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613.

[2]熊爱明,肖慧彬,陈中全.超声诊断先天性双角子宫畸形合并右肾缺如1例[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4):83.

[3]杨京伟,王宜志,孙鲲.孤立肾合并双角子宫5例超声诊断[J].武警医学,2006,17(11):859-860.

[4]李靖,王瑛,刘红波,等.小婴儿中重度积水的外科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1):887-888.

[5]王文杰,赵文英,王彩红,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儿PGP9.5 表达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9):1049-1050.

[6]张谦,汪伟,孙忠源,等.先天性肾积水患儿β 2微球蛋白、а1微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6):505-507.

[7]蔡正林,陈肖鸣,张华,等.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积水的体会[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31(4):245-246.

[8]叶巽,董其龙,陈自谦.异位肾的影像学研究[J].当代医学,2008,141:26-27.

[9]周蔚,王红.小儿肾积水的诊疗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9):18.

[10]谢向辉,黄澄如,孙宁,等.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诊治265 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6):39-41.

相关热词搜索: 干预 高血压患者 老年 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