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考改革任重道远

高考改革任重道远

时间:2025-08-02 04:01:29 浏览次数:

zoޛ)j馟iMxiv^=9]iM=^9MxiMym5^MxNמV计划数的50%。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其余29个省份也陆续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此外,2016年,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继续提高,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将实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比2015年增加1万人。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此前表示,高考改革给考生带来诸多利好。一、力破“一考定终身”。几乎所有的高考改革都打破了旧时的文理分科,采用“3+3”模式。二、力破“唯分数论”。高考改革方案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考查学生品德养成、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三、力缩“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差距”。为了缩小入学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高考改革后,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已经在实施的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均已初见成效。四、力除“加分造假、违规招生乱象”。高考改革方案给加分做“减法”,对高考加分进行了一场大“瘦身”。

有评论指出,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十八大后的高考改革意义重大。

深入推进

高考改革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它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实现理想的精神支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内容。

恢复高考40年来,虽然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问题既有反映在法理依据、价值取向、路径选择等方面的理论问题,也有表现在考试、评价、招录等各个环节的实践问题;既有反映在宏观层面的政策导向问题,也有表现在中观层面的招生考试分离、大学招生自主和微观层面的学生异地考试与多次选择等问题;既有“应试教育”屡禁不止、中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等老问题,也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早在1000多年前,唐人沈既济在论人才选举制度时便指出:“物盈则亏,法久终弊。”为了建设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考试制度,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我国的高考改革是在制度规定范围之下,以政策为导向来推进的。按照《实施意见》的时间表,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有评论指出,在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惯性作用,一些地方、学校和社会机构习惯于用应试教育的办法,应对新高考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出现了新的应试教育苗头。如:有些学校按照考试时间,安排教学计划,出现教学碎片化现象。有些校外社会机构按应试和录取机会,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为应试做准备。这些事实虽然并非普遍现象,但却是改革的阻力,可能影响改革的正确走向,更说明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有业内人士指出,改革需要形成倒逼机制,发挥联动效应。从上海、浙江改革试点的实践可以看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产生促进和倒逼的作用。例如:高中学生和高校在选考科目上的雙向选择,实际上形成了倒逼机制,使早就提倡而难以落实的小班制、走班制、选课制成为普遍推行的教学形式,并进而为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创造条件。高等学校推行专业大类招生,对于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结构调整乃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将产生推进作用。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办法的实施,也促进了职业学校能够招收合适的学生,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人才。专业化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促进政府治理体系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倒逼机制也同样表现在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与学的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所引发的深刻变革。因此,倒逼机制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对改革所产生的惯性阻力的有效动力。

不仅如此,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引导地方和基层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去克服困难,保证改革的目标真正如期实现。要使改革的顶层设计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把各种形式的偏离改革方向的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为改革提供了施工蓝图,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需要按照“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先易后难,逐步到位;因地制宜,同中有异”的路径,扎实稳妥地组织实施,才能最终把改革目标落到实处。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任重道远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