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古城新韵,打造“保定品位”

古城新韵,打造“保定品位”

时间:2025-08-03 02:37:29 浏览次数:

感受到,保定的古城保护和古迹遗存修复力度之大工作之实,在彰显“明清风貌、灰墙黛瓦、书院衙署、槐柳荷花”明确目标下,一块块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堂。

2009年,古莲池十二景中的“后三景”竣工,裕华路仿古步行街改造工程、西大街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保定市全面推进“文化名城建设”高潮叠起。

而今,保定裕华路已经实现“涅槃”式提升。这条街,坐落着保定市重要的传统风貌建筑,直隶总督署、古莲池和大慈阁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古韵。而保定百货大楼、保定商场、钟楼商厦等一大批大型商场也云集于此。按照“统一街区风格,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改造后的裕华路所有商业前脸通体古朴典雅,灰墙碧瓦,与“邻居”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等历史名胜协调一致,相映生辉,成为既具有丰厚历史内涵又有浓郁商业气息的现代商业街。

建于北宋淳化年间的保定西大街,到清末民初时逐渐发展成以“中西合璧”式建筑为主的商业文化街,是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古街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疏于保护和管理,建筑立面破损,沿街文物古迹破坏严重,广告牌匾凌乱,与其历史地位和建筑风格极不协调。按照“修旧如旧,恢复清末民初古街风貌”的整治原则,自2008年9月开始,投资3000万元的西大街整治工程开工。到2009年国庆节前,改造后的西大街在市民的期待中华丽亮相。

目前,全国现存最大的徽派建筑经典“淮军公所”修缮工作也正在加快推进。未来,它将以完整的面貌完成一次“文化再造“,成为古城又一张文化名片。

清水绕城,大水系再展古城新韵

城市水系是城市发展之源和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风韵和灵气所在。 保定,曾经“水之占城十之四”,清水绕城的城市美景,让众多的老保定人回味不已。但是,多年来绕城而流的护城河污染严重,护城河成了问题河,老保定人又为之叹息不已。

2008年7月1日,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在西大洋水库调研时说,保定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必须在治理现有河道、实施雨污分流的同时,统筹考虑市区大水系建设。要围绕“引水济市,穿府补淀”,把市区大水系与全市水资源调度、水利设施建设等结合起来。由此,一项投资近15亿元规模宏大的“大水系”建设项目,在保定人大胆的规划设计下,动工兴建起来。

“大水系”就是通过西大洋水库和王快水库两库连通、西水东调、引水济市、穿府补淀和配套景观建设,构建“两环四廊、五湖十园”的城市水系格局,努力展现五河绕城的古城风韵。

2009年9月28日,保定市隆重举行大水系清水入市暨国庆献礼工程庆典大会。至此,“大水系”北线引水工程开工,南线引水工程竣工,清水入市,开闸放水!

对接京津,大交通铺就快速通道

如何将保定纳入到大京津经济圈,打造现代化京南近海城市,成为保定市政府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一年来的工作重点。

对接京津,交通先行。2008年以来,保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铁路、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大会战,努力建设多层次的交通路网,打造东出西联的交通枢纽。目前,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进展顺利,保津城际铁路有望近期开工。张石、保阜、大广、张涿4条(段)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通过大交通建设,保定市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高速路网格局。

2009年3月份启动的保定火车站改扩建项目,不仅是保定市三年大变样重点工程,更是保定市自我推销的窗口。据悉,该项目规划面积约80公顷,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第二大火车站。

品位•旋律2(小栏头)

提升品位正其时

当保定“大水系、大交通、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之时,站在新的起点,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响亮提出:必须把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与主线!

2009年11月,《关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试行)出台。明确提出,提升城市品位的主攻方向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至上、生态至上、精细至上,把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学生城”、“冠军摇篮”等城市特色,精心打造以“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为标志的城市名片。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保定提升城市品位,在全面推进的同时,将突出彰显历史之韵、传承文化之魂、营造山水之秀、建设低碳之城、展示现代之期、培树文明之风六个重点。

《意见》提出,要放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优势,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记忆。

1、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制定实施名城元素保护规划。对主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加大保护力度。对接区管理的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四县文物保护工作统筹规划,一体化管理。2、实施古迹修缮工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多渠道融资,加大古迹修缮保护力度。修缮淮军公所,科学规划、推进周边片区拆迁改造,再现徽派经典建筑的历史风貌。保护好光园、清河道署、古城墙以及城隍庙、刘春霖墓、杨继盛祠堂等历史文化遗迹。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恢复莲池书院、鼓楼等历史景观。谋划建设古城遗址公园。3、恢复古城特色街区。统筹古城区主色调和街区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再现古城区“明清风貌、灰墙黛瓦、书院衙署、槐柳荷花”的古韵悠风。对不符合古城区规划的建筑、标识、经营项目等,加大改造和治理力度。高标准推进裕华路、西大街、总督署西路等改造工程,发展、聚集、壮大一批古城“老字号”。

相关热词搜索: 保定 古城 品位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