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作用研究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5-08-02 12:54:05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6月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共有64例,且患儿均行X线胸片与透视检查,其中有42例表现异常;行普通CT检查的有22例,其中有12例表现异常,有5例提示存在异物;行螺旋CT并三维重建的有5例,且均表现异常。结果 64例患儿在入院24~48h内均在给予复合麻醉后,行支气管镜检查与异物取出术,且所有病例的异物均在行支气管镜的检查中被取出。在术后随访调查中,患儿无严重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结论 准确、快速的医学影像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参考,具有辅助判断的价值,并由此使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关键词: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放射影像技术;诊断;作用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呼吸道急症,多发于5岁以下的小儿。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显示,5岁以下小儿发生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几率可达到80%~90%之间[1],3岁以前的更甚。当小儿误吸异物后,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憋气、刺激性咳嗽等。在严重呛咳之下,患儿容易产生间质性肺气肿,并发展成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等问题[2]。另外,较大的异物会对患儿的主气管造成阻塞,引起严重的窒息,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6月收治了6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其中有26例女性患儿与40例男性患儿;患儿的年龄1~7岁;患儿有明确的误吞或者吸收经历,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咽喉不适、阵发性咳嗽或者呛咳、憋气,无严重咳嗽或者呼吸困难等问题。就查体的结果而言,有38例为双侧呼吸音减低或者一侧呼吸音减低;有22例可闻及湿啰音、哮鸣音;有4例无明显体征。就发病距CT的检查时间1h~6个月。

1.2方法 这64例患儿均行透视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其中有42例表现异常;有22例是行普通CT检查,其中有12例表现异常,5例直接提示存在异物;有5例是行螺旋CT并三维重建,且均表现异常。放射影像仪器所采用的螺旋CT选用了最新设计的宽体检测器,对信噪比及扫描时间作了进一步的优化,且通过对专利飞焦点技术的充分利用,使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产生图像更加详尽。再者,螺旋CT通过平衡式的机械系统设计与专业驱动伺服系统,也使得系统愈加平稳,切实加快了扫描速度。

1.3统计学方法 该院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13.0软件,而同期组间的比较主要是采用t检验,并以P<0.05作为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作为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的调查结果如表1与表2所示。

根据表1与表2的相关数据显示,64例患儿在入院24~48h内,均给予了复合麻醉,然后行支气管镜检查与异物取出术,且均为一次性取出。就取出异物的部位而言,有12例位于主气管,有33例位于右侧支气管,有15例位于左侧支气管,有4例位于双侧支气管;就取出的异物种类而言,有26例为花生米,有10例为蚕豆,有6例为西瓜子,有3例为瓜子仁,有12例为小玩具,有8例为其他。

有5例CT直接提示存在异物,且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并对诊断进行了证实;5例行螺旋CT与三维重建的患儿的异常也得到了证实。该院在患儿术后3个月进行了随访,且均未发生死亡情况或者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主要是指患儿误将外界物质吸入气管与支气管内[3],而气管作为呼吸的通道,一旦有较大的异物堵住气管,就可能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窒息死亡。因此,在小儿耳鼻喉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最为常见且最危重的急诊之一,患儿必须及时确诊,尽早取出异物。就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原因而言,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牙齿尚未发育完全,其咀嚼功能较差,无法完全嚼碎一些食物,尤其是一些硬果壳类的食物,比如豆类、瓜子、花生等;其次,在孩子玩耍、嬉戏、哭闹的时候,食物很容易吸入其气道,并造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常的产生;另外,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例如螺蛳、果冻等食物容易因吸食过猛而吸入气管,并造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就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而言,一般是先采集患儿的异物吸入病史,并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与相关影像学的检查进行有机的结合,作明确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可较真实、全面地显示患儿异物的间接征像与直接征像,从而对指导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判断作用。就目前来说,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主要放射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普通CT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这三种。胸部X线平片与透视检查具有动态反复观察、诊断迅速与费用低廉等特点,在基层医院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应用广泛。简要来说,X线是依靠一侧肺含气量改变、纵膈摆动、肺不张以及肺炎等间接征像对异物的存在进行推断,可直接显示阳性异物;但对阴性异物的诊断只能借助于间接征像。另外,患儿容易出现哭闹,其呼气与吸气较难掌握,部分异物气管与支气管也并未完全阻塞,因而容易造成漏诊,无法直接提示异物的存在以及具体的部位;CT扫描的特点包括分辨力高、直接显示异物、定位准确以及确诊率较高等,其表现主要与其产生的病理变化有关,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针对一些病史不明确、且反复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的患儿,可行螺旋CT三维检查[4],这对明确诊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多层螺旋CT的优点包括分辨率高、安全无痛苦、范围广、操作时间短、扫描速度快等,可在一次屏气下采集到较为完整、无间隔的容积扫描数据,并通过充分结合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与原始轴位像,使气管及支气管得以成像。此外,还可将获得的数据作反复的三维重建处理,并由此迅速、准确定位异物。经过处理的图像也更平滑、清晰,能够对异物部位、形态、大小等作直观的显示,从而为取出异物术提供更多的信息与有效的依据。

根据文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64例患儿在入院24~48h内,均给予了复合麻醉,然后行支气管镜检查与异物取出术,且均为一次性取出。CT直接提示存在异物的有5例,且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并对诊断进行了证实;5例行螺旋CT与三维重建的患儿的异常也得到了证实。该院在患儿术后3个月进行了随访,均未发生死亡情况或者严重的并发症。准确、快速的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判断价值,可使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总的来说,放射影像技术在支气管异物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临床价值,且具有很大的辅助价值,但不可将其检查结果作为支气管镜检查的绝对依据。

参考文献:

[1]吕芳盛.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14):179,181.

[2]孟宪安.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6):3488-3489.

[3]陈彬.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10(23):234-235.

[4]王安民.6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16-17.

编辑/哈涛

相关热词搜索: 异物 支气管 放射 气管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