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商界,很大一部分民营家族企业都面临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交班的问题。在这些接班人当中有不少都是女性,“子承父业”的传统被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女少主”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女性柔弱的定位。她们以女性独特的思维和强大的气场登台,这其中就有宗馥莉。
2014年,福布斯中文网发布“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宗馥莉榜上有名并高居第八位。2015年8月25日,财富评估网站发布的2015年全球最富有的20位35岁以下亿万富豪排行榜,宗馥莉排第11名,成为前20位富豪中6位女性之一。
宗馥莉是宗庆后唯一的女儿。在别人眼里宗馥莉是名副其实的“首富女儿”,然而宗馥莉却不喜欢与这个前缀紧密捆绑。她说:“我觉得‘首富的女儿’这个称号束缚我很多,而且我觉得这个词对我来讲是个贬义词。因为不管怎么样,我做得好也是首富的女儿,我做得不好也是首富的女儿。”宗馥莉希望走出父亲宗庆后的光环,证明自己的实力,她曾说过:“‘二代’非常有压力,我觉得我应该成为新一代企业家,应该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宗馥莉1982年1月出生于杭州,其父宗庆后是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一个靠自己艰苦打拼起来的企业家,宗庆后一直教育宗馥莉要内心强大,所以直到现在宗馥莉都不太懂得撒娇。由于生意的忙碌,父母经常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宗馥莉,对此,她并无怨怼,很是懂事。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宗庆后像很多企业家一样选择让女儿接受西方教育,宗馥莉也恰恰是这样想的。宗馥莉说:“这个经历让我学到很多,包括自己的独立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对我有很大帮助。”宗馥莉高中就读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的圣马力诺中学,高中毕业后入读佩珀代因大学国际贸易系。
学习国际贸易,是宗馥莉的兴趣所致,跟家族生意并没有关系。繁重的课业经常让她忙的焦头烂额,有关于娃哈哈的一切都来源于与家里打电话或回国短聚。直到今天,宗氏一家三口还常常不呆在同一城市,宗馥莉跟父亲的交流更多是在公司,话题更多是工作。“我爸应该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谈及父亲的辛劳,她也认为“这是各人的宿命”,“你既然决定要做这个事,这是你所要承担的。”
直到2005年,宗馥莉从国外求学回来才开始渐渐接手娃哈哈的事务。好在宗馥莉对食品行业十分热爱,她说:“我喜欢比较实在的东西,金融跟互联网行业虽然钱来得很快,但是变化太快了。”
最初,宗馥莉在娃哈哈集团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任主任助理。4个月后兼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与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宗馥莉出任新成立的娃哈哈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管理集团所有进出口业务,同年,她同时担任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总裁。2013年,杭州宏胜饮料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6.3亿元,创造税收12.6亿元。
长期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宗馥莉的性格中有着很强的西方个性,这种性格也直接被应用于她的企业管理中。与父亲的表面强势实则掺杂人情的管理方式不同,宗馥莉是典型西方式做法。在宗馥莉的眼中,公司的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凡是注重规则与效率,颇有“铁娘子”的风范。宗馥莉说:“多年在外留学的经历,让我对中国文化接触比较少,在整个中华文化人情处理上面,可能我做的不是特别好。还有一些在管理理念方面,西方的制度管理执行力比较高,国内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欠缺一点。”
“在我身上我爸对我的影响不大。”宗馥莉坚持自己的节奏,“虽然我是宗庆后的女儿,但是这三十多年来我做的都是我自己的事情。”
梦想打造全新饮食文化
娃哈哈自1989年正式注册以来,一直奉行着“一个大脑”原则,直到发展到行业第一,也从没改变。在宗庆后带领下的娃哈哈从未设立过副总,俨然娃哈哈是“一个人的公司”。然而一个模式不可能永久持续,娃哈哈在产品创新、营销渠道等方面都进入了瓶颈,是时候需要变革了。宗庆后执掌娃哈哈20多年,缔造出一个年营业收入高达680多亿元的本土最大的饮料生产帝国,令国内和全球饮料生产商刮目相看。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成长之后,2012年,娃哈哈非但没有达到预定的800亿元的年营业收入目标,还出现了百分比不小的负增长。
这时候,娃哈哈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这么多年以来,娃哈哈能够快速增长都得益于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这些新产品虽然在短时间之内带动了营业额的增长,但其中的经典产品却屈指可数。纵观娃哈哈的生产线,旗下拥有10大类,150多种的产品,但很少有能让人记住的产品,能形成单体产品销售超过100亿元营业收入的更是凤毛麟角。金牌产品营养快线,销售额在2009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后,近几年销量增速已明显放缓。娃哈哈近两年推出的新产品,除了“格瓦斯”和“启力”重启了一些消费动力,其他产品并没有太大影响。对此,宗馥莉看得很清楚,娃哈哈现在处于高速发展之后的瓶颈期。
创业难,守业更难。刚刚30岁出头的宗馥莉,对哇哈哈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十分清晰的。她想让娃哈哈更具国际视野,期待父亲宗庆后的思维能与之共振,去拓展一条适合于娃哈哈永续生存的发展之路。跟同龄人相比,宗馥莉海外的学习背景帮助她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经验,国外主修的国际贸易专业使得她在做内部管理时也得心应手,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集团内部员工的高度认可。
结合自己长期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宗馥莉发现中国的饮食跟其他国家的饮食存在的巨大差异,她想引进国外一些比较健康的饮食理念,也想把中国独有的饮食文化推广到国外去。这些年,宗馥莉一直想研发中国古代的饮食特色,通过研究中国古老的食品和传统饮品配方,加入现代饮食元素,形成一种更新的高级产品并推向市场。她认为“做一些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事情,很有意思。比如在古代,糖是非常稀有的,冰糖雪梨茶其实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贵族饮品。”虽然现在市场上的冰糖雪梨饮料层出不穷,但没有一种能够达到宗馥莉的预期。她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真正还原古老的配方和味道,创造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
除了冰糖雪梨之外,宗馥莉还对中国的茶有兴趣。我国的饮茶历史很悠久,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宗馥莉一直想把中国茶饮料作为一个项目推广出去,但她却迟迟没有动手。因为目前中国食品在国际上的声誉还比较低,而且很多茶叶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物也都还没达到标准。宗馥莉想做好这个产品,所以力求完善。她想先把茶叶的安全问题解决以后,再去做茶产品,而不是随随便便拉个广告,投几个亿就把品牌做出来。
推出新产品只是宗馥莉规划的一方面,她更大的梦想还是在中国食品行业产业链的完善上。2007年,宗馥莉就成立了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专业制瓶、制盖、模具制造及相关食品饮料设备制造。她希望通过这样一家公司,打破国外食品企业对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垄断局面。2009年,松源机械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PET瓶和瓶盖等饮料包装模具的国产化,改变了娃哈哈此前必须高价采购进口模具的局面。2012年,松源机械产值已达4亿元。
2010年,宗馥莉投资3500万美元引进了世界一流标签印刷设备,成立了专业的香精香料公司,引入先进的萃取设备,重点对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植物进行产品开发,比如枸杞和红枣。2012年,她捐资7000万元与浙江大学合作设立馥莉食品研究院。其后,馥莉食品研究院又授予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学院和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院院牌,着重发掘西部地区的特色食源。
她知道,要解决全行业的生态问题,仅仅规范前端产品研发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但她正在一步步深入走下去。
倾心“品牌国际化”
虽然宗馥莉和父亲宗庆后有着诸多不同,但父亲工作狂的特质,却被继承了下来。出国开会时,她会跑到当地超市进行市场调研。有一次,为了调研一款茶饮料的口感,她到浙江大学找留学生进行调研。因为留学生数量有限,调查样本不够准确,她又专门跑到国外直接找各大超市进行测试。她的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让父亲放心的把这几家公司交给她打理。
2015年,在浙江省萧山经济开发区十大财政贡献企业评选中,娃哈哈有四家公司上榜,分别是杭州宏盛食品饮料营销公司、杭州萧山宏盛食品公司、杭州宏盛饮料集团公司和杭州娃哈哈恒枫饮料公司,而这几家公司皆由宗馥莉执掌。宗庆后在发布会上说:“这几家公司主要由我女儿在打理”,可以看出,女儿有如此成绩,宗庆后很是欣慰。
两代人的不同在于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父亲宗庆后的成长靠自己打拼,逆境颇多,他们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奉献和服从。而宗馥莉更加个性,视野宽阔,愿意改变和尝试。主政宏胜这几年,宗馥莉频繁出国参加国际展会,大大开拓了视野。她结合国际市场的消费趋势,认为娃哈哈产品的外包装“老土”,亲自带领团队更改、设计外包装,让娃哈哈产品的国外形象更趋为国际化、时尚化。
虽然品牌国际化对于扎根本土的娃哈哈来说绝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娃哈哈的零售转型之路、商业地产之路都不算成功,与其他传统商家一样,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强劲挑战,商业地产上面临已经布局大商业、大体验消费的万达等企业的巨大压力。或许品牌国际化也是宗馥莉接手娃哈哈之后的一条出路。
如果娃哈哈的国际化走得顺利,必定是与宗馥莉有关,她能看到传统行业的困境,也对国际环境了然于心。做不一样的公益
宗馥莉热衷做慈善,被外界称为“严苛”的慈善家。她希望可以将国外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模式与中国民族传统的仁爱文化相结合,传递“人人为公益”的新理念,为大众树立一个可借鉴的公益典范。
很多人做慈善,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譬如捐助一些大学生项目,一年给几千块钱做奖学金,宗馥莉也走过这样的路。后来,宗馥莉发现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在美国,慈善捐助一直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基金会的捐助,是美国高校,尤其是私人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而借助基金会的独立性和非广泛性,基金会可以通过灵活资助某些重点研究领域,推动高校科研创新和整个行业的变革。多年的留学经历,让宗馥莉看到了国外慈善理念的优点,同时也开始开始吸收其中的精华为己所用。
2007年夏天,宗馥莉向父亲宗庆后提出成立慈善基金会,宗庆后非常高兴,给女儿介绍了浙江慈善总会负责人。随后,宗馥莉任总裁的杭州宏胜饮料集团出资1000万设立“馥莉慈善基金”,挂靠于浙江慈善总会名下。“馥莉慈善基金”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秉承着独特的慈善理念。一方面,基金倡导“自强式”、“传递式”、“引领式”的慈善助学方理念,让受助者学会自助,受益者懂得奉献,受教者进行施教。通过为有向上之心的贫困生提供第一年的助学金和之后的实习机会,来鼓励大学生的自强自助和再奉献。基金希望通过馥莉慈善基金的善举形成引领,建立人人有善心的公益乐土。近7年来,该基金累计捐款7501万元人民币,帮助294名贫困大学生继续了大学教育。另一方面,“馥莉慈善基金”则秉承“不为企业,只为行业”的慈善信念——渴望为中国培养实践型的世界级精英,改善和提升中国食品行业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的食品行业赢得话语权。
为了公益事业的长效发展,馥莉慈善基金在2014年3月正式向浙江省民政厅提出申请,成立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并于当年5月获准登记。在获准登记后,馥莉慈善基金会将个人名义捐赠及馥莉慈善基金名义捐赠的项目都归与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管理,继续运作。
2015年5月14日,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捐资1亿元,与西安交通大学联手成立馥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宗馥莉作为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出席了捐赠仪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大头娃娃”、“地沟油”、“瘦肉精”、“毒馒头”这样触目惊心的字眼屡屡出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舌尖上的安全”业已成为社会瞩目的民生焦点。无论是因为从业者的无知与道德缺失,还是因为监管法规的空白与不足,食品安全成为关乎每一个人切身生活的重要议题。
与食品打交道的宗馥莉,对于“舌尖上的安全”尤为关注。她认为食品安全与营养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这个行业健康蓬勃发展的核心问题,因而她怀揣着“培养食品行业的高端人才,支持食品学科与安全领域的研究发展,不断缩小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与国外的差距”的使命感,将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寄托于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此次成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宗馥莉继2011年捐资7000万元与浙江大学合作设立馥莉食品研究院后,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捐赠项目。宗馥莉表示,这个学院的成立,寄托着业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食品行业的新期望。她希望借助这样一个专业的科研平台,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让大家吃上安全可靠食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企业家参加到中国食品安全事业中来。
富二代的物质世界,她全部拥有,也从不刻意避讳。花钱于她,带来的只是一些“小快乐”。她的世界在于如何用钱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用来引领公司的变革,还是做慈善,她都要知道每一笔款项的流出,甚是严苛。
抛掉跟公司有关的一切,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学过油画,研究过文艺复兴哥特式教堂的美学,喜欢与人谈论与艺术品有关的话题,小情趣是窗台上摆放的小工艺品。宗馥莉对自己所去的场合、所用的时间有很高的要求,她致力于成为宋美龄那样的女性。
宗馥莉说:“这是属于我们的伟大时代,勇气和努力恰是给青春留下的最好勋章,坚持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脚步,走自己的路,用几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她笃定,自己的人生为惊艳而来。
相关热词搜索: 使命 责任 宗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