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新教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幼儿园新教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时间:2025-08-01 12:23:47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近些年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新教师成为了幼儿园教师的生力军。她们有学前专业的也有非学前专业毕业的,她们年轻有活力乐于进取,但是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幼儿园的工作仅限于书面上的理解,真正到实践的状态下可能会手忙脚乱,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产生彷徨。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园新教师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本质上提升幼儿园的质量。

【关键词】新教师;规范化;科学化

一、幼儿园新教师存在的问题

1、带班能力不足,教学积极性逐渐降低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面对一群孩子除了充满兴奋以外,怎么与他们沟通,怎么完成教育任务,怎么组织活动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她们,在对班级幼儿的管理上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面临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往往估计不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她们会发现在学校所学的很难对现实有所帮助。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新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做出一些违背教育原则的为,如在处理幼儿之间矛盾时,往往用呵斥、惩罚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对幼儿身心发展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2、组织教学的技能技巧不足,教学过程死板

新教师在备课时是只关注书本,而忽视了孩子。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教学,备课的内容是否充分,往往会将自己在课堂上预备说的每一句话都设计在教案中,而很少考虑课堂情境的变化和幼儿的需要。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有时引起孩子的兴趣,而且教学过程中常常缺乏运用教学策略;临场应变能力不够,幼儿抛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解释。在课后评价中则以自己为中心,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关心自己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是否成功而忽略幼儿的发展。

3、缺乏与家长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存在问题

家长和教师的沟通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家长和教师都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幼儿存在的问题,这就会出现一些矛盾。家长对新教师往往持有怀疑的态度,有时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予配合,甚至将意见反映到园长室,而很多新教师由于忙于学习班级管理,对家长的要求、做法不理解,就会出现有的教师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至会出现教师躲避与家长交流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正确指导,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都是从属性单位,其主办单位只是在幼儿园设备、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往往缺少对幼儿园正确的合理的专业的管理,原因在于缺乏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管理人员,从而缺乏对幼儿园实施有效的指导。

第二、存在多头管理,检查频繁。教育局、托幼办等都是幼儿园行政、业务、卫生保健方面的直接领导部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对幼儿园进行管理。在这种多头领导的情况下,一旦要求不统一就会让执行者倍感迷茫,如:班上茶杯架等的摆放,教育局和儿保所提的要求不同,园长也没办法,就要求老师这拨人来检查的时候这样做,那拨人来检查的时候那样做。

第三、各类竞赛频繁。在幼儿园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每年到五一、国庆教师都过得特别不塌实,不因为竞赛活动太多了,有的老师甚至抱怨说工作一年了,参加5、6个各种评比活动,整天忙忙碌碌,却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样容易使教师本末倒置,自身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第四、用繁琐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教师、评价教师。现在教师的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死板的框框,管理制度太机械。评价主体单一化,教师们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评价,以他人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这种评价体系无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评价目的功利化。现在的幼儿园评价更多地带有功利性色彩,教师职称与工资紧密相连。如,近年来提出幼儿教师要做科研型教师,所以老师们不能不努力去争取各种证书,忽视了实质能力的发展。

第五、学习机会不多且不考虑教师实际需求。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幼儿园很少会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有也一般仅限于在幼儿园内的一些园本培训,并且培训过程中很少分析每位老师的差异,不论是否是师范专业的教师,不论学历搞一刀切。

三、改善幼儿园教师管理的策略

1、领导者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新教师面临着社会角色由学生向幼儿教师的转换,面临着所学专业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对于新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应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与发展蓝图。园长应为新教师提供教学观摩的机会,教给新教师课堂观察的基本技能,使其逐步认识教师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进而评价教师的教学计划、过程和效果。

2、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根据管理学的宗旨,幼儿园管理者要达到人本管理,关心和理解教师,激发教师的潜能,教师本身是一群经验、个性、特长各异的人,如果幼儿园用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要求她们,不仅会使她们显得被动和缺少灵气,甚至会扼杀她们的创造性。所以管理者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多包括一些激励的因素和方法。

3、培训教师,激励教师责任感

通过在职培训,帮助幼儿教师密切关注幼教发展的新理念、新动态、新趋势,从而提高各项教育素质,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激情,增强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实践教学能力。首先,应该注重调整职后培训内容,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其次,改进培训的模式。一是听课反馈模式,由园长等管理者组织专家学者一同观摩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然后进行评价、分析,并把评析结果反馈给教师,以供其进行自评。二是园本培训模式,以幼儿园为基地,关注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需要,解决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对受训教师的各项培训。三是微格教学模式。即用摄像机等摄录设备对受训教师在某段时间内的教育行为过程进行全程录像,然后由教育专家和受训教师一起分析得失。

4、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让教师快乐地工作

建立平等而又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人际氛围,让教师快乐地工作。首先,园长等管理者要平易近人,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其次,园长等管理者要全面考虑,切实为教师着想。第三,园长等管理者要统筹协调,构建和谐团队。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人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吴志宏等土编.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何幼华土编.幼儿园管理创意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6

[5]阎水金,张燕土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土编.现代教育管理一幼儿园的改革与创新[M]上海:华东师范人出版社,2006

[8]张燕,刑利娅.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黄志成,程晋宽.现代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0]张燕.幼儿园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热词搜索: 科学化 规范化 幼儿园 新教师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