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Ӗ"http://www.performandhealth.com/t/fang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参考。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收缩功能;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a)-0068-03
主动脉瓣狭窄是主动脉瓣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3左右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存在,且可能因心肌不可逆性损伤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先天性畸形、风湿性心脏病、老年型退行性变等原因均可能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主动脉置换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在手术之前准确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对其左室心肌收缩功能进行评价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则是超声心动图中的一种结合实时三维技术的新技术[1-2],本文旨在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检查该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情况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19例;年龄23~70岁,平均(47.15±3.08)岁。患者均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照组)、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组)进行心脏扫描。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满足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要求,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25 mmHg,血流速度在250 cm/s以上;②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查显示为窦性心律且左室射血分数超过50%;③所有患者均符合瓣膜置换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脉存在明显狭窄情况,程度在50%以上;②存在主动脉瓣中-中度反流、二尖瓣狭窄及中重度反流的患者;③存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④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⑤存在控制不良的严重高血压患者。
1.2方法
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指导所有受检对象取左侧卧位,保持平稳呼吸,同时对心电图变化进行记录。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帧频分别为1.5~4.5 MHz、>90帧/min,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以及室间隔厚度(IVST)等参数进行记录。
使用Echo PAC工作站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冻结感兴趣区域的清晰图像,在收缩末期对左心室心内膜边界进行勾画,由软件自动斑点追中感兴趣区,并调整感兴趣区宽度。软件自动显示左心室各个节段的时间-强度曲线。
再更换成三维探头进行三维数据采集,频率为1.5~4.0 MHz,对心电图增益进行调节,提高心电图清晰度,获取心尖四腔新切面图像,开启Pre-4D键,使用双幅图将心尖四腔切面和心尖二腔切面实时同步显示在屏幕上,启动Full-4D键三维数据采集程序,由软件自动扫描得出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及三维应变(3D-strain)等参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并分析左室各整体应变值同LVEF、IVST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心动图参数
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数据显示LVEDD为(47.83±3.11)mm,LVESD为(27.01±2.24)mm,LVEF为(60.70±1.95)%,LVPWd为(10.62±0.75)mm,IVST为(12.63±0.90)mm。
2.2两组斑点追踪技术参数的比较
观察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GAS、GCS均高于对照组,GLS、GRS低于对照组(P<0.05);3D-strain参数为(32.60±4.54)%(表1)。
2.3左室各整体应变值与LVEF、IVST的相关性
GAS、GCS、GLS与LVEF成负相关,GRS、3D-strain与其成正相关(P<0.05);GAS与IVST无相关性(P>0.05);GCS、GRS、3D-strain均与IVST成负相关,与GLS成正相关(P<0.05)(表2)。
3讨论
左室射血分数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3],可作为判断患者是否能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指征之一,若无左心室心肌损伤的患者则可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早期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情况进行评估十分重要。
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左心室应变信息而诊断左心室心肌损伤的新技术[4]。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收缩改变的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其由于存在跨平面失追踪的局限性[5-7],效果不太理想。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则是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上发展、改进而来,其弥补了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不足,可获得更加丰富、更真实准确的心脏运动信息[8-9]。丁钱山等[10]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收缩特性》一文中写道,GLS、GCS及GAS与LVEF成负相关性,GRS、3D-strain与LVEF成正相关性;GCS、GRS、3D-strain与IVST成负相关性,GLS则为正相关。本研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法准确显示射血分数正常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显示观察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GAS、GCS增高,GLS、GRS、3D-strain降低,提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后负荷增大且室壁增厚,心肌血供不足[11-12],出现明显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情况。主动脉瓣狭窄患者GLS、GRS的降低以及3D-strain参数的改变,会增加环形运动,来使心肌运动的正常得以维持,故会增加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13-15]。另外,GAS为GCS、GLS的綜合,可将左室整体的收缩运动情况进行综合反映[14],而GAS与LEVF的相关性最高,GLS与IVST的相关性最佳,提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纵向收缩功能受损程度会随着室壁的增厚而加重[16]。上述文章结果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提示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室壁越厚,其纵向收缩功能受损越严重;GLS、GRS的降低会增加另一方向运动的增强,此种补偿机制同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导致左心室跨壁旋转运动增强存在关联,另外心肌运动中还有扭转运动存在,但此次未纳入研究中。本研究缺乏对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研究,且随访时间不长,因此以后可累积病例作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真实地反映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丹.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
[2]薛娜.RT3D-STI技术评价无RWMA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舒张功能[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6.
[3]陈莹.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D].承德:承德医学院,2015.
[4]张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速度向量超声成像评价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D].泸州:泸州医学院,2014.
[5]闫晓妮,陈瑛,汪越君,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5):692-694.
[6]邓冰晴,王开权,李金国,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27-31.
[7]刘文旭,赵映,何怡华,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3):410-413.
[8]张艺,陈昕,张婷婷,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7):605-608.
[9]段宇龙,段峰,石真桂,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4(10):789-791.
[10]丁钱山,张平洋,李林,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心肌收缩特性[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2):128-131.
[11]王子龙,杨性安,王刚,等.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重度主动脉狭窄左心室纵向应变及扭转运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5):371-373.
[12]陈丽萍,魏薪,冯沅,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10):829-834.
[13]张敏.4D应变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主动脉瓣狭窄及TAVI患者左室整体功能[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6.
[14]杜佳伟.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D].锦州:辽宁医学院,2015.
[15]文鼎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1069-1071.
[16]田海燕,郭建东,张小杉.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前后左心室扭转功能[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3):321-323.
(收稿日期:2018-12-27 本文编辑:闫 佩)
相关热词搜索: 主动脉 斑点 狭窄 收缩 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