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分析

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5-08-02 21:05:28 浏览次数:

总结出不同检验指标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另选健康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A组男35例,女35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6.35±5.88)岁。B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58.36±5.89)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8.79±5.95)岁,A、B两组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三组患者均采用清晨空腹采血,采血位置为外周静脉血,所采血液分别是凝固学和EDTA抗凝血,两种血液各一管,采血量为2 mL。待三组患者的血样采集完毕后送检,送检时间均保持在1 h内。血检检验指标分别为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酶同工酶,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高敏心肌肌钙T。对三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血检指标进行观察,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在11.5%~13.8%正常,血小板体积在1.0~7.8 n正常,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正常。血小板压积在0.10%~0.27%正常,心肌肌钙蛋白T在0~0.014ug/L正常,心肌肌钙蛋白I在0~0.034 btg/L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在0~24 U/L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和B组的RDW指标与对照组的RDW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的PTL、PDW/MVP以及PC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酶同工酶和高敏心肌肌钙T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进行检测时,首先选择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患者的血小板情况进行观察,但随着临床上对冠心病检测方法的增多,临床实践证明,血小板的变化无法明显的对患者的冠心病发病情况和患病特点进行显示,可见血小板的分布、体积和压积不会因患者的冠心病发作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化,由此可见通过血小板的检查无法明显的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而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酶同工酶和高敏心肌肌钙T等指标会在患者患有冠心病和发病时出现明显变化,能够作为患者的临床检验依据进行诊断。血小板在患者发病时不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患者在发病后,病情较为严重时,患者的检查参数指标不明显,无法明确患者的心肌受损情况;其次,患者血小板的检查指标会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或减轻而产生变化,无法作为统一标准进行诊断。

通过对本文所选患者210例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在接受血检后,能够根据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酶同工酶和高敏心肌肌钙T等指标观察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并通过患者的指标数据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心肌受损情况,以此为标准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关热词搜索: 检验 冠心病 患者 血液 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