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汀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7.36±6.55)岁;观察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1.25±7.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及汀类药物等基础治疗。阿司匹林口服,一日1次,一次300mg,汀类药物口服,一日2次,一次40mg。观察组患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一日1次,一次55mg。两组患者治疗周期28d。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离散度进行比较,统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室性心律失常彻底消失表示痊愈;有改善的趋势表示显效;无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表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二者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离散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QT间期离散度、心律矫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通过表1的数据分析,治疗后的观察组各项检验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明显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7.8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4,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30%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9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发生该疾病后可以采用介入或溶栓的治疗方式进行。发生心肌梗死后常伴有心律失常,导致病情加重,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制止,将会导致死亡。传统的阿司匹林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病症,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以起到阻断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律的目的,通過控制起搏细胞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几率,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症状效果显著,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明显有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治疗中,选择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以有效抑制该病症的扩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将死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王玉柱.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9):140-141.
刘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治疗的效果[J].现代养生, 2014(22):151-151.
彭银鱼, 荆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2):3077-3078.
盛峰华.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探究[J].医药与保健, 2015(10):234-234.
相关热词搜索: 琥珀酸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给予 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