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心律失常的急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解析

心律失常的急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解析

时间:2025-08-02 02:12:13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对心律失常急诊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方法:研究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4月至 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第一组为观察组,第二组为对照组,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功能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心律失常在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救治,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急诊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79-0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巨大改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突发性疾病越来越多,如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以及冲动传导等等任意一个出现异常,而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4月至 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第一组为观察组,第二组为对照组,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了共80例心律失常患者,男47例,女33例,平均(54.3±3.5)岁,本次研究将选择这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经心电图检查证实,其中快速心房扑动1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预激综合征8例,快速心房纤颤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①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初始取150mg胺碘酮,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推注,后采用胺碘酮0.5~1.0mg/min持续6~12h静滴。复律成功后继续应用胺碘酮片口服治疗,0.29mg,1次/d,累计的最大量为200mg/d,并对用药后24h有无复发加强观察。②对照组:本组采用心律平治疗,取生理盐水20mL加心律平70mg静脉推注,用药时间为5~10min,后以0.5~1mg/min静脉持续点滴,效果不佳者,可取70mg在30min后静脉推注。成功复律者给予心律片150mg继续口服治疗,3次/d。对两组行血液动力学检测,表现异常患者可采取电复律治疗,常规行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化验,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给药后持续心氧饱和度、心电监测。

1.3 效果评定

有效:治疗12h内心律失常呈转律表现,留观24h内为正常窦性心律;无效:治疗12h后无转律表现,或有转律但留观24h内出现复发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功能加重等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 论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以及冲动传导等等任意一个出现异常的情况。心律失常不仅有节律失常的意思还有心跳频率失常的含义。在很多种器质性心脏病中都可见心律失常,其中冠装粥样硬化、心肌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比较常见,其他病因有电解质或者内分泌失调、麻醉以及心脏手术等等疾病。有些病因也不明确。室性心律失常,其主要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颤动等等。特别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一般能够导致室颤,甚至猝死等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需要及时尽早进行明确诊断,进而判断出室速异常的原因、诱因以及预后的影响,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频发室性心律失常会引发比较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特别是对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就更加明显,其能够增加心肌缺血,导致心源性猝死,所以必须要采取积极治疗。

胺碘酮主要电生理作用为对钾通道产生抑制,使复极时间及不应期时间延长,且对β受体阻滞有非竞争性作用,有频率依赖性的钙通道阻滞作用和钠通道阻滞作用,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相关资料报道,胺碘酮除可发挥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作用外,并可起到减轻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状动脉的效果,故为一种广谱的、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房室交界性、房性及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均可起到较佳疗效,且其血流动力学效应良好,无负性肌力作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也可使用。负心肌作用不明显,对室内传导未构成影响。

胺碘酮为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低窦房结频率,给予途径不同,胺碘酮的作用也存有差异。口服起效时间长、半衰期长、吸收慢,而静脉用药血药浓度在5~30min即可达到高峰,2h后呈显著降低表现。以先静脉应用胺碘酮达到临床治疗的浓度,在加口中服用药对有效的血药浓度起到维持效果,可提高转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成功率,且所需时间较短。心律平可有效控制心室率,有较弱的D受体阻滞作用,为一种钠通道阻滞剂,但其存在负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的危险,室内传导阻滞者、心功能不全者、心肌缺血者需慎用。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功能加重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在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救治,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改善。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 王小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药物与临床,2010,7(10):107-108.

[2] 吴海雄.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他新,2010,7(5):90-100.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律失常 急诊 治疗效果 临床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