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有目的展开堵水作业,盲目的堵水便会导致水源无路可走,从而造就水源在更为薄弱的地方出现渗漏现象,形成多处漏水的现象,因此,在治理漏水的过程中要适当的给水源选择合理的出路。
1.3坚持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的防治原则
在治理水工建筑的渗漏问题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先用注浆的方法将主缝周边的薄弱点都进行加固治理,以实现提高水工建筑的密实度和强度,然后在进行其他渗漏治理工序;在建筑结构中采取防水材料与柔性材料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堵水目标,而且可以加快渗漏治理工序的开展。
2.水工建筑防渗堵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2.1促凝灰浆堵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所谓促凝灰浆堵漏指的是用促凝灰浆作为防水材料对水工建筑进行防渗补漏的一种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要坚持:“大漏变小漏、小漏变点漏,对漏水点进行堵塞”的原则。
(1)促凝剂的配比
在日常水工建筑的防渗漏中常以硫酸铜和重络酸钾等为配置促凝剂的原料,具体配置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在配置促凝剂的过程中,将硫酸铜和重络酸钾倒入已加热至100℃的水中,并进行缓慢搅拌,直至材料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将其倒入硅酸钠中并搅拌均匀,静置半小时后方可使用。
(2)堵漏灰浆的拌制
堵漏灰浆的拌制应坚持随用随拌的原则,促凝剂的掺入量于水灰比相关,比如,水灰比为0.6的水泥浆,可加入约为水泥重量1%的促凝剂,混合搅拌形成促凝水泥浆。
2.2直接堵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直接堵漏施工技术也是水工建筑防渗堵漏的常用方法之一,具体来说,当水工建筑出现渗漏水现象时,可根据渗漏水量的大小作为判断依据,以渗漏点为中心,开挖圆槽,圆槽的深度和直径应根据渗漏水量的大小来确定,切记在开挖的时候要确保槽壁的垂直度,避免出现上下大小不一的现象。
2.3变形缝渗漏的整治技术
当桥梁身体出现变形缝后,在雨水的冲刷下极易造成渗漏现在的发生,因此,可采用如何下方式进行处理:
(1)剔槽
沿着变形缝的缝体位置将槽内原填充物质清理干净,清理深度控制在10-13cm为宜,并对槽体进行拓宽处理,在每条槽边向外拓展宽约12.5cm,深约3cm的缝隙,拓宽后的缝隙要与变形缝槽体保持平整。
(2)压浆
所谓压浆指的是将水泥砂浆、化学浆液注入变形缝。首先注入水泥砂浆,待水泥砂浆凝结后,在注入化学浆液,经过上述两次浆液的注入可使变形缝变得干燥无水。
(3)清槽
清槽指的是将槽体内的残浆清理干净,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的开展。
2.4桥梁裂缝的修补整治技术
根据桥梁渗水的具体位置及裂缝的宽幅,在确保提高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可对裂缝进行灌浆修补处理。
(1)裂缝整治技术
裂缝处理分为表面处理方法和凿槽处理方法。所谓表面处理方法指的是在出现细小裂缝的区间隧道墙体或出现细小裂缝的整体隧道床上,用棉纱或钢丝刷等工具将隧道表面的尘土、浮渣及松散层进行清理处理,再用毛刷蘸工业酒精沿裂缝20~30mm范围进行清洗处理,处理完毕后需保持缝隙的干燥。所谓凿槽法指的是对于区间边墙上或整体道床上的较宽(缝宽>0.2mm)的裂缝,应沿裂缝用钢钎手工凿成V型槽,其大小根据裂缝宽度和深度现场确定。凿槽时先将原状缝明确标出,然后以原状缝为中线凿槽,向两侧加宽,凿完后用钢刷及棉纱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洗净。
(2)注浆整治技术
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当裂缝较浅细(缝宽<0.2mm)且数量较多时,宜用环氧树脂浆液或水泥浆液进行表面封闭:当裂缝细而深时,宜用甲基丙烯酸类浆液或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液灌注;当缝宽≥0.2mm时,宜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当缝宽>1.0mm时,可用微膨胀水泥浆液灌注,灌注前应在裂缝表面涂刷一层水泥界面剂。
2.5水工建筑渗漏水防治的其他注意事项
在水工建筑的防渗堵漏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整治以外,在工程的施工环节还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以实现降低水工建筑的渗漏水现象的发生:
在水工建筑施工开始前,业主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防水材料供给厂家会同防水技术专家进行探讨学习,提高各方对防水的认识。水工建筑的防水不通过与其他一般建筑的防水,水工建筑需要更为严密的防水措施,因此,在施工中马虎不得,一旦施工出现可能诱发渗漏水情况的因素,便要及时实行有效制止,待诱因消除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这些方式的选择都是为了预防水工建筑渗漏水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工建筑防渗补漏的技术、措施众多,具体选择何种处理方式不仅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也要结合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和人员素质,多管齐下,施工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水工建筑的防渗堵漏的功效发挥到极致,降低渗水、漏水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苏奕绿,飞来峡水利枢纽大坝廊道渗漏的处理[J].广东水利水电.2012(06):27-28
[2]罗继辉,水工建筑物防渗堵漏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2):27-28
[3]侯春雷,水工建筑物渗漏的不同部位及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49-50
相关热词搜索: 刍议 堵漏 水工 施工技术 防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