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铁路运营安全经济分析探讨

我国铁路运营安全经济分析探讨

时间:2025-08-01 12:25:09 浏览次数: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加入WTO的国际新经济运行机制要求,对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运营的作用及功能在理念和认识上需要有新的转变和定位。

关键词 经济运行机制;铁路运输部门;安全运营

中图分类号 U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1-0021-02

0 引言

为了系统地研究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及其规律,科学地评价铁路运营安全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建立一批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的指标,以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各个方面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铁路运营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任务、运营安全状态、行车安全效果等许多铁路运营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总和,它们对铁路安全运营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运输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1 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分析

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成本产生于整个运营的全过程,涉及到运营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安全成本与安全决策、安全管理与运营组织、安全设计、安全保证措施等方面有关,它是铁路运输产品的一种附加性成本。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由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构成。

1.1 保证性安全成本

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铁路运营安全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铁路运输所构筑的安全工程,安装安全设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监督以及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等,其作用就是确保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和运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

1.1.1 铁路运营安全工程费用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为实现一定的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其项目包括:1)为构筑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检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工时费、设备费);2)安全监测费(包括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的维护维修费以及安检人员工资);3)安全工程的设计、评审费;4)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维修费。

1.1.2 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

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作用就是防止铁路系统内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安全预防费用主要项目有:1)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2)安全奖;3)安全培训教育费用;4)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费用;5)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资料、表格打印、宣传等费用。

1.2 损失性安全成本

运输企业的特殊产品决定了运输企业必须最大程度地保证运输旅客、货物途中的安全性。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轻则影响全路的正常运营,重则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身、财产安全,产生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列入成本时,则为损失性成本。铁路运输业损失性成本包括铁路内部损失和铁路系统外部损失两部分费用。

1.2.1 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指由于安全出现问题使铁路运输业内部引起的运行延误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全路范围内受到事故的影响所产生的延误损失费用;2)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费用(如设备报废、材料报废、工程报废损失费用等);3)恢复生产费用;4)报废设备、工程等的处理费用;5)安全事故处理、分析费用。

1.2.2 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是指因安全发生问题而造成的铁路系统外部的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人员伤亡的医疗费;2)货物丢失、损坏赔偿费等。

1.2.3 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投资决策方法

对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的社会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系统预推法。系统预推法是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经过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在进行系统的目标设计和分解的基础上,推测确定安全经费的合理投量。其步骤是:

(1)预测确定企业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2)在考虑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经济效益和条件的前提下,推出安全发展总体目标,考察行业可用伤亡率、损失率、污染量等来反映,微观考察(设施、设备、项目等)可用安全性、可靠度、隐患率等来反映;

(3)在实现安全总目标的前提下,分配给各部门或各子系统安全的分目标;

(4)按各分目标的水平,测算未来所需的安全投入费用(安全成本);

(5)累计各类(项)安全费用,求出安全所需投资总量,这种方法显然有很多具体的技术方法需要采用。如安全的定量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安全总目标的分配技术(不同部门的分目标水平),各种安全目标的成本计算等,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和严密的,但目前其可操作性差,应用技术难度大。

2)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既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历史做法,选择比较成功和可取年份的方案作为未来安全投资的基本参考模式。在考虑未来的生产量、技术状况、人员素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同时考虑货币实际价值变化的条件,对未来的安全投资量做出确切的定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精确性较差,但有应用简单的特点,因而是目前实际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3)评价指数法。评价指数法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表明单个安全投向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程度,但不能获得各种安全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指数能够反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系统的综合效应。在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评价分析时,应先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再按指数大小划分等级,这种方法过程繁琐,评价指数选择不当还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4)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对多因素影响的模糊事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综合评价中多类、多层次的模糊性可科学化、定量化。需指出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评价结果较最大隶属度法合理、全面,因最大隶属度法仅考虑了最大评判指标的贡献,舍去了其它评判指标提供的信息;另外当最大的评判指标不止一个时,用最大隶属度很难决定排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蒋国荣,顾彩霞.铁路运输安全必读.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王大业.安全投资优化分配方法证明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分析 探讨 运营 铁路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