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5-08-01 12:23:49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输尿管取石术治疗,实验组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手术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实验组较少,(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取石术、腹腔镜手术在尿结石治疗中,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后者有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为改善尿结石症状发挥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输尿管镜取石术;腹腔镜手术;尿结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035-01

尿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病,临床分为继发性、原发性两种,目前,临床常见继发性尿结石,并以疼痛、血尿、尿急、尿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上,多用手术治疗,其中输尿管取石术、腹腔镜手术最为常用,但两种治疗方式效果不同。本次研究针对输尿管取石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尿结石进行对比,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尿结石患者开展研究,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7年7月-2018年8月时段筛选病例,抽取本院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60例尿结石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在49-73岁之间,年龄均值(60.55±10.21)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4.21±1.33)个月,多发结石11例、单发结石19例,结石位于双侧者8例、右侧输尿管者12例、左侧输尿管者10例,结石直径0.5-4.0cm,结石平均直径(2.23±1.05)cm。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在48-72岁之间,年龄均值(61.05±10.11)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4.50±1.33)个月,多发结石10例、单发结石20例,结石位于双侧者7例、右侧输尿管者13例、左侧输尿管者10例,结石直径0.5-4.2cm,结石平均直径(2.31±1.10)cm。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平均年龄、结石位置、结石类型、結石直径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次研究我院伦理会已批准。参与研究者经B超、CT检查确诊[3],同时伴有发热、血尿、腰痛等症状。参与者均与我院签署同意书,并将手术禁忌证者、脏器功能障碍者、严重损伤者、交流障碍者排除。

1.2方法

患者到院后,以其临床体征为依据,实施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后,对照组用输尿管取石术治疗,实验组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入前做导尿处理,留置导尿管,行气管插管静吸,行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将腰部垫高,做常规消毒处理,之后行针对性治疗。

对照组:于患者膀胱内置入输尿管镜,对输尿管口部、膀胱进行观察,行输尿管插管,于插管引导下插入输尿管镜,直至结石部位处,在输尿管镜操作下,于通道内插入钬激光光纤,彻底打碎结石,退出输尿管。

实验组:作2cm切口于十二肋边缘与腋后线交界处,切开皮下组织后,对腰背进行稳底分离,将扩张气囊放入后,于气囊内注入500ml水,扩张5min后将其取出。分别做2cm、1cm切口于髂嵴上丝与腋中线处、十二肋边缘与腋后线交界处,将直径为1cm、0.5cm的Trocar放入其中,注入二氧化碳气腹压,便于手术操作。切开腹膜后脂肪,上段输尿管肾盂作为解剖方向,输尿管结石嵌顿处全部露出后,实施扩张,对输尿管用输尿管夹持钳固定,切开输尿管后,取出结石。

1.3分析指标

首先统计两组的手术结果,标准:结石排出,无肾积水现象,术后未感染,表明疾病治愈;结石减少50%以上,表明疾病控制;结石未变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疾病治疗无效;然后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x±s)表示,并分别用χ2检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组间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000,P=0.0253。

2.2两组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分析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65±2.4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20±4.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2,P=0.000);随访半年发现,观察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0%。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P=0.046)。

3 讨论

尿结石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引发肾积水,损坏肾功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多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有输尿管取石术、腹腔镜手术。其中输尿管取石术属于首选方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操作时间较长,易使结石向上移动,故结石清除率较低,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复发率高。此外,对于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来讲,出现结石返肾,会导致手术失败,且对于有重度肾尿管迂曲、肾积水或石下方输尿管炎症狭窄者来讲,入镜较为困难,无法开展手术。此方法虽为首选,但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将腹腔镜手术用于尿结石中,弥补了输尿管取石术的不足,提高了结石清除率。输尿管取石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之一,可将患者体内结石彻底清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用时较短,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有两个途径,一是经过腹腔,另一种是经过腹膜后,不管那种入路,相较于开放性手来,其均不经过腹腔,组织分离较少,损伤小,对肠道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可作为尿结石最常规的一种手术方案。

综上,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尿结石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行此手术治疗时,需行明确结石部位,用常规X线定位结石,明确解部标志,沿锥筋膜寻找到输尿管再行手术;同时在术中,应采用输尿管抓钳,先对输尿管上方的结石进行钳夹,避免结石上移。通过以上体会,结合临床经验,发现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尿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结石清除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智威,李蔚,黄月见,等.尿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镜取石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03):426-427.

[2] 邱庆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69-71

相关热词搜索: 结石 疗效 临床 手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