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因素、治疗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时检测、跟踪随访、全面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改善了不良生活习惯,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护理措施的积极干预,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1-003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它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之后,与艾滋病并列的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而到2020年将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常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本文探讨护理工作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2],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的不良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促进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为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04年3月~2006年12月,对收治的1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男性106例,女性86例。年龄48~76岁,平均62岁。病程10~38年,平均24年。其中,慢性肺气肿伴肺心病38例;单纯慢性支气管炎26例,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11例;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8例。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6例,两组样本在性别、年龄、病程、居住环境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两组均有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个案治疗方案,两组患者每人发一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知识手册》作为学习资料,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给予护理干预。
1.2.1 观察方法干预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内容,熟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种类、用法、用量、适应症、副作用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依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用药,并及时提出相关问题。自编“患者治疗记录监督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等。每月对记录内容整理,进行整体分析。
1.2.2 干预组干预方法每周组织公休座谈会一次,通过讲解健康知识,是患者和家属逐渐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含义、危害,懂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明确治疗的目标,目的。知道吸烟、环境污染可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将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控制。具体包括:(1)戒烟干预。 向患者讲解长期吸烟而使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发生损伤,引起气道分泌和渗出物增多,气管平滑肌收缩,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气道静脉丛淤血,气道营养不良,久而久之,引起气道疾病,戒烟后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增生,黏液排除能力增加,感染减少,咳嗽减轻,体质增强,戒烟主要靠决心和毅力,为此我们制作了戒烟卡,告诉患者戒烟的好处;与病人一起找出吸烟的原因,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坚持戒烟承诺。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吸入有害煤烟粉尘和刺激性气体。(2)营养干预。 向患者讲解饮食的重要性,给患者以营养丰富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注重膳食合理平衡,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ml/d以上,保持口腔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3)氧疗干预。 氧气吸入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有患者认为氧气可吸可不吸,因此,护士在给干预组患者进行氧疗时,应耐心、细致讲解吸氧的目的及意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时,护士可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吸氧,3h/d,其他时间可采取自由体位。(4)运动干预。 合理的锻炼和体疗,比如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训练(让患者上身放松作深呼吸,呼气时腹部下陷,吸气时腹部鼓起,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反复练习,注意准确性)、缩唇呼吸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当病情处于缓解期时,要进行适当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比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传统的气功疗法等。进行耐寒锻炼,坚持养成用凉水洗脸的习惯,温水沐浴和呼吸新鲜空气,要做到四季坚持不懈,另外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5)心理干预。 干预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护患双方共同分析治疗中出现的反复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制定对策,调动患者的主动积极性,改变心理上的被动位置,树立信心,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教育患者要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良好心态。这样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促进康复,从而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1.3 疗效标准
显效:2年内基本没有发作,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有效:2年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及发作时病情明显减轻,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改善;无效:发作次数及一般状况与原来无明显改善或在2年内死亡。
2 结果
干预组96例治疗及干预2年后,显效30人(31.25%),有效57人(59.38%),无效9人(9.37%)。总有效率93%。其中2例在治疗期间死于急性发作。对照组2年后,显效11人(11.49%),有效47人(48.96%),无效38人(39.5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体重、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测定及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均有所好转。
3 讨论
COPD患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因生理功能减退常伴发其他疾病,免疫力低下,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无法根治,有资料显示,15%~20%的吸烟者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70%的慢性肺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3][4],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营养不良的程度更加突出,对于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5]。长期氧疗还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提高生存率[6]。研究表明,俯卧位吸氧能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减少分流,改善膈肌运动,俯卧位吸氧是提高PaO2的直接原因。
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和心里平衡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效果显著,对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要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我们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是他们慢慢适应,自觉接受,达到预期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我们应将多种干预措施融为一体,依据每位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让患者真正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专家建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常处于空气污染环境、有家族病史者、超过40岁且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以及日常活动或运动时呼吸急促者,应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肺功能仪器常规检查,以检测在最大肺活量过程中的第1秒内所呼出的空气容积。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 [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5.
[2] 王崇华,护理社会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5~60.
[3] ThomsenC.Nutritional support in advanced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atory Medicine.1997,91:249-254.
[4] Landbo C,Prescott E,Lange P,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9,160(6):1856-1861.
[5]Katherine JD,Laurie G,Stanley HS,et al.Nutritional status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6,153(3):961~966.
[6] 戎军,刘志远,艾俊,等.无创正压通气对缓解期COPD的治疗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3,8(6):500~502.
相关热词搜索: 干预 康复 护理 患者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