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太行“八大陉”

太行“八大陉”

时间:2025-08-02 05:56:10 浏览次数:

连绵山脉中断的地方为“陉”。

南北连绵起伏的八百里太行,东西间凌空出世八大天然陉口。

陉道源渊

太行受地壳板块强力挤压隆起时多处断裂,再经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浴河、淇河、丹河、沁河众水流的冲刷切割,绵长峰峦裂开数以万计的垭口。先祖们辗转迁徙于这些垭口,探索出华北平原盘穿山西高原的八条相对易行孔道,此八陉,直到晋代郭缘生《述征记》里才正式排列命名: 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军都陉。

倘若以天设地造的八陉地标来划分,轵关陉以北、滏口陉以南为南太行,滏口陉以北、井陉以南为中太行,井陉以北、军都陉以南为北太行。

太行八陉,陉陉藏雄关要隘。我国古代九大要塞,井陉、蒲阴陉、军都陉占其三;九大名关,居庸关、娘子关、紫荆关、平型关占其四;还有控扼交通要冲的天井关、倒马关、东阳关……

新旧石器时代,八陉就密密麻麻分布着人类活动遗址。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命名安阳小南海原始洞穴为小南海文化,武安磁山新石器文化赫然锲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炎帝神农氏,曾在南太行羊头山、百谷山一带繁衍生息。定都北太行涿鹿的黄帝部落,与炎帝、蚩尤部展开了几次决战,数处圣迹沉淀着华夏三祖大量远古文明碎片。

慢慢兴起的北方游牧与中原农耕两大民族,迫于生存压力和部族利益,沿太行八陉地带激烈纷争。一队队匈奴、突厥、鲜卑、羯、山戎、东胡、契丹、女真马背上彪汉抢关夺隘后,经过太行时光隧道,粗犷剽悍的血性融入泱泱汉魄唐魂;一场场惨烈的战火涅槃后,休养生息,茶马互市,那些巍然高耸的摩崖寺塔,永久烙印了他们鲜活迥异的聪明才智。

如今,太行八陉开凿了高速公路和铁路大动脉,拓展了国道与省道连通的静脉,扩张了县道、乡道、村道毛细血管,形成了六十多条纵横交错的蜘蛛网血脉。然而,汽车火车飞机目眩的速度,看不到李贺细雨骑驴晓入太行山的凄迷,无法体味白居易“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的世路难。瞬间到达目的地,避开司马光“熊潜豹伏飞鸟绝,一迳仅能通人行”的凶险困苦,远离马致远西风瘦马走天涯的断肠人生。轻松获得旅途快意,却憾失慢吮天地万象飘忽的灵气。

物竞天择,当年陉道一处处繁华无限的关塞驿站悄然谢幕,沉寂后台苍茫风景。立体交通,给人们穿越太行备份了多重选择,就连那弯曲的乡村公路,也远比古代“八陉国道”平整。

南部三陉

南太行三陉,拔地而起黄河以北的古河内之地,亦称河内三陉。首陉轵关,穿过愚公故乡王屋山封门和中条山横岭、铁岭数关,西达临汾盆地,当居河内至晋南的要道。唯一以太行命名的第二陉太行道,从来就是晋阳趋河内、抵洛阳的咽喉,四十里羊肠坂之上的天井关雄居岭巅,虎视豫北平原。第三白陉,新乡牧野之风,劲吹紫霞关山地质公园,逆磨河而上晋城陵川,西终长治。

南三陉显著特点是峰挺拔险峻,谷深长清幽,常常看到几十米或几百米落差极大的瀑布以及遍地喷涌的泉水。汩汩源自万峰争翠的石上清泉,染绿了“明月松间照”之盛唐千古诗意;百里红绫崖墙下的哗哗溪流,潺潺飘来了“竹喧归浣女”的江南风韵。雄崖秀水,相得益彰,把南太行滋润成人类生存又久又密的区域之一。

国家著名风景旅游区青天河,太行陉分支晋豫丹道悠然将我带入久远。水库上游菩萨岭酷似一座天然大佛,腰部绝壁刻着428字经文,完整记述了北魏参加修筑官道的军队将领和地方官吏、南北治险32处、用工4000人、费时90天。字迹与菩萨像的刀法线条、造型轮廓及头饰衣带,洋溢着纯正的北魏风格,静静向游客展开那页壮怀激烈的岁月……

豫北山地萦绕的红、绿、黄、黑彩带,恣意飞扬在轵关和太行两陉。黄色的长济高速飘摇王屋,舞动中条,风驰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河东;焦作和济源两条北伸太行的高速,犹如巨人轻舒双臂合拢于晋城。黑色的铁路,红色的国道,绿色的省道,相继盘跨晋南和晋东南 。

飘飘彩带,牵引我进入古驿站拦车村,遥忆几个顽童当道拦孔子入晋回车的故事。缅怀明朝威龙于谦多次驻足吟诗之地。他自33岁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始,冬回太原府与百姓共度三九严寒,夏至开封城和军民同治黄河水患,19载东奔西波,秋迎西风落叶,夏顶骄阳似火,38次催马上下太行羊肠坂。夜宿陵川县城,我想起由此走向金廷的天才少年元好问。元灭金后沦楚囚,年老释放归故乡,天井关头忧虑北回忻州“凌兢羸马不胜鞍”,高平途中望儿时读书的百年华屋肝肠欲断。山河年年绿,千里三晋一日还的平安大道,何处寻暮色乡关飘溢的缕缕乡愁?

回眸两千多年的历史舞台,唐宋以前无不倚重南三陉。从西北高原挥戈轵关陉铁岭、封门东进,或突破太行陉天井关、白陉紫霞关南下,很快逼近中原要塞虎牢关和黎阳关。关隘陉道得与失,直接关系到古都洛阳、开封的战略安危,甚至易帜换代。

春秋战国时期,苏秦上奏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吴起所言“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都敏锐捕捉到轵关和太行两陉举足轻重的军事地位。尤其是处于太行南下出口、中原北上入口的太行陉,五十多次战争怵目惊心,那场决定两国命运的秦赵长平大战,四十多万赵军血染丹河、尸骨如山。

相对你争我夺的轵道和太行道,白陉自齐国伐晋入孟门之后再无大的要事战事发生,也没有左右太行陉与滏口陉方便易行。晋豫交界的狭道垭口,千米落差陡急深跌,马垓当大峡谷依然泉流湍急、奇峰叠立、云雾漫漫,72拐青石盘道犹如天梯飞挂,10里空中崖道俨然天然图画。白陉未有大动脉横贯的缺憾,意外成就了其八陉当中最具原始生态魅力之盛誉。

中部二陉

中太行两陉久居秦晋高原通往华北沃野的枢纽。

行经晋冀豫交界的滏口陉排第四,商周时期就为车马大道,南北控跨安阳、邺城、邯郸三古都,东西梯次渐进武安、涉县、黎城、长治四盆地,是八陉之中起伏最小且又最好走的。唯一以县域命名的井陉居第五,东起石家庄鹿泉土门关,西止阳泉平定固关,陡峭绵延百余里,史称“燕晋通衢”井陉口,名列天下九塞第六塞,东天门岭上那段保存完好的秦皇古道比罗马古道还早一百多年。

漳河流域的滏口陉,殷商时商贾四方云集,北宋时称之“昭义饷道”。这条道,南、北响堂与娲皇宫多处石窟,原为北齐高欢、高洋父子皇帝憩息礼佛的离宫,不经意间遗下的娲皇宫摩崖刻经规模及字数冠绝华夏。这条道,古都邺城和晋阳长时间车水马龙,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凄美爱情故事经久传唱。这条道,刘邓1937年冬率九千子弟兵虎啸太行,十年后统率30万大军逐鹿中原。

秦代始设驿站的井陉,东天门石道上车辙之间距,与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战车丝毫不差。秦始皇病逝沙丘平台后,“遂从井陉,抵九原”。两千多年来的秦直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风雨雪滑中洒下无数行人的血和泪。1907年秋风中,石太铁路火车笛声长鸣,开创现代工业文明飞越太行之先河,所谓“直道”才真正成了直道。1996年金秋,三晋大地与华北平原迎来了第一条东西向高等级公路。更令人振奋的是,韩愈曾慨叹“恨不身先去鸟飞”之鸟道,后来居上的石太客运高铁平稳地将其缩短为一个小时。

伟哉,中二陉!狭路相逢勇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令成千上万热血男儿在以弱对强的危急时刻挺身亮剑,也令历朝最高统帅格外重视这片龙盘虎踞的关塞河山。清光绪年间,大同督军刘光才率兵在井陉沿线奋起抵抗法德联军,英勇击退了西进图谋;抗日烽火熊熊燃烧太行,八路军叠伏七亘、长生口、响堂铺、神头岭……神勇地演绎了祖先的神奇!

建国后,邯长道与正太路比翼双飞,青银与石太高速喜逢井陉,京昆高速也绕此加盟,三大动脉会师于周穆王曾尽兴游览之地。肩挑石家庄、太原两大省会的井陉,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交通发展蓝图上承前启后,浓墨重彩,不仅领先一步滏口,而且雄视整个太行。

北部三陉

北太行三陉直通西北塞外。

第六陉蒲阴走马唐河陡谷,途径倒马和隘门两大关卡,担当中原腹地沟通九边第一府大同的重任。七陉飞狐,起步萧萧易水河边燕下都,踏荆关紫气,穿石黑坂峻延袤四十里黑风峪,可西去大同,亦可北达张家口。最北面的陉道为军都,自南口下关依次而上中关居庸、上关和八达岭,崎岖四十里峡谷是京津地区沟通塞外的捷径。三陉里的倒马、紫荆、居庸三要塞,均始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之际,历代设重兵戍守,明朝时登峰造极,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捍卫京畿重地,史称“内三关”。

2012年冬,沿飞狐陉走向的张石高速,掠影云蒙山脚下清西陵,飞驰拒马河畔紫荆关,飘至自古就是交通中枢的涞源盆地,凿开东汉光武帝最早下诏治理的四十里飞狐峪,纵跨蔚县壶流河和阳原桑干河,与早已贯通军都陉的京藏高速连为一体,不仅缓解了居庸关的压力,还解决了塞外快速南下中原的千年难题。

1909年投入运营的京张铁路,扬威军都陉,是我国首条自力更生建设的铁路,排除英、俄重重阻扰,詹天佑依南口地势巧设“人”字形 ,横扫西方“中国能开凿关沟之工程师尚未诞生于世”的怪论。京藏高速也在南口分开,洞穿万里金汤固九边的居庸关,半个多小时,便跃过高适曾叹息的“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之天堑。

秦汉以来,北三陉乃中原王朝控驭北方的北大门,而塞外马上民族则当做南下的南大门。辽、金骁骑凭恃三陉关隘,作为对抗和侵犯中原的前哨阵地,一步步叱咤北国。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争夺北三陉控制权中彻底失败,导致游牧旋风席卷黄河两岸无险可挡。金国倾覆,也是成吉思汗首先率大军攻破居庸关。

元明清大一统时代,军都陉自然跃居八陉之首,蒲阴、飞狐两陉也随之攀升拱卫京都的屏障。居庸关沟军政要员来往频频,飞狐道上南方数省与塞外民间骡马驼队交流繁忙,北口蔚县人们称之“紫荆关外旱码头”。北三陉围绕居庸、紫荆、倒马三关,西筑平型、雁门、宁武系列边关阻挡,东修金山岭、黄崖关、喜峰口层层堡垒防御,南建龙泉关、固关、马岭关处处要隘驻守,造就万里长城岿然屹立万岭之巅。

古陉今朝

几千年风雷激荡,验证了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著名论断:“太行为天下之臂脊,谁控制了太行,谁就可以得天下。”实际上,谁控制了太行八陉,谁就赢得了战略主动。抗日战争,太行军民依靠八陉纵深关塞取得了最后胜利;解放战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又在滹沱河畔西柏坡,用红毛线、蓝毛线织出了新中国摇篮。

战争硝烟刚刚消散,陉道开山修路炮声就隆隆响起。

白陉旁边回龙村和锡崖沟村,太行挂壁公路典型代表,一双双落地飘窗眼睛镶嵌在万仞丹崖,透射出一束束当代愚公坚忍不拔的神韵。

时代列车滚滚前行,太行高速走廊鏖战马达轰鸣!

风尘仆仆,客路迢迢,八陉凌飞飘逸米黄色的高速旋风,彻底颠覆了人类几千年的生活习惯。

假如八陉以外米黄色纵横虚线全部变实,新老通天之路龙飞凤舞、交相辉映,那么从华北平原任何一角出发,一日可看遍南太行人文明珠皇城相府,可拜谒北太行五台佛国清凉世界。四通八达衔接若干高峰隔开的若干盆地,将特色地域经济文化浑然与大西北、渤海湾布成一盘棋。谁能估量这对“表里山河”产生何等深远影响? 谁能料想这对太行两侧社会带来几多深刻嬗变?

伫立太行,道道天险一望收,顿感民生之多艰。我好像聆听到了八陉阵阵马蹄声、悠悠铜铃声,或回响在几叠数百米断崖间隙的平台栈道,或荡漾在时宽时窄的曲壑幽谷;我似乎倾听到了那些长期戍关将士思家念亲的忧伤竹笛,性情孤傲的骚人墨客来去匆匆的苦吟,还有那队队困顿商旅雨雪交加中的长叹短吁……

俯瞰太行,群峰顶天立地,浩浩正气冲霄汉。八陉好似天神挥毫巨椽,气势如虹,泼墨八大鬼斧神工的感叹号,以生生不息的慷慨悲歌之风,孕育了代代志士豪杰,跃下春秋战国边垒,冲出唐寨宋堡栅门,闯过日伪封锁线,重新安排锦绣河山,打造千里飘香花果川,前赴后继地劈开驰向美丽幸福的通道。

八陉宛如仙人挥舞倚天宝剑,流星般划痕八道意味深长的波折号,道不完那星星点点秦砖汉瓦与明梁清石砌起来的庙宇、村落、驿道,品不完那富有生命张力和充满神奇色彩的民间传说、碑刻石碣、逸闻趣事。

无边云朵飘飘下,不尽太行逶迤来。

如果说天地有大美而无言,那么太行有八陉而默立。纵观古今,太行美誉度也许不如五岳,八陉知名度似乎也不如蜀道。然而,八陉满河满谷满山文化宝库堆积的雄伟景观,普天之下,谁与争锋?

相关热词搜索: 太行 八大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