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时间:2025-08-02 15:47:57 浏览次数: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经管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近年来管理经济学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和内容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企业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为注重。本文分析了当前管理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教学;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5-0020-03

一、管理经济学发展状况

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将管理经济学设定为必修课程,美欧国家很早就将其选定为MBA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课程,而我国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90年代加以发展,是目前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管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管理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剖析和解释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将会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并运用经济学、博弈论以及决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人员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和内容快速扩展。一方面,传统的内容在不断地延伸和深化,旨在为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供答案;另一方面,向其它学科领域交叉渗透,力求使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二、管理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趋同微观经济学,远离企业实际决策

除了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与投资分析等几个小的领域外,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与微观经济学相同,没有突出管理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独特应用价值。面对企业管理决策丰富多彩的实践性,管理经济学趋同于微观经济学课程,难以为管理活动中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并为管理决策实践服务。比如企业实际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的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与微观经济学相似,过于注重外部结构而忽略企业的内部结构,或者说以简单的生产与成本函数来分析企业的真实经营过程;以纯市场的假设进行研究,忽略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等因素,造成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宽阔的深沟。

2.教学实践能力薄弱

企业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为注重。目前的管理经济学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等方面都非常薄弱。学生在课堂上较少接触到实际问题,较少了解企业环境,难以适应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企业经济管理决策问题的要求。目前,管理经济学没有好的实验教学的平台,也不知如何建立标准实验教学的平台,来达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3.课程案例建设落后

管理经济学的案例与其它课程如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相比,微型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经济生活等案例较多,企业决策实践案例较少;外国案例较多,中国案例较少;定性案例较多,定量案例较少;陈旧案例较多,新近案例较少。总之,适合于管理经济学的案例不多,在案例的建设与开发方面相对落后。

4.教学方案缺乏灵活性

管理类学生的特点相对复杂,大多专业文理皆收,文科学生有丰富的历史、政治经济学知识,但是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难以深入,普遍对定性分析方法感兴趣。本专科学生基础不同,一些专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推导、图表、公式等理论知识产生排斥。另外,在不同的专业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多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了解企业实际,对新知识渴求不够强烈,理解起来相对抽象。但是目前的教学大纲对这些差异性考虑不周全,还没有建立起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灵活性教学体系。

5.教学内容散乱

传统管理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市场供求与均衡、弹性分析、消费理论与应用、生产理论与应用、成本理论与应用、市场结构、产品与服务的定价、投资与风险分析、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等。这些内容使学生感觉多而杂,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不够紧密,散乱庞杂,难以掌握与应用。

6.教学手段与方法陈旧

大多数教师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的模式。一般先从经济和管理现实中提出问题、定义问题、开发解决思路、推导解决理论和方法,最后讲明其实际作用,并应用案例来结束。通过教师的暗示、提示和必要的背景说明等,让学生自悟出某些原理。虽然制作了课程的课件和相应的幻灯片,突出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进行了小结,相对于以前按照教材顺序逐一讲解概念、定义、表达、作用的减少,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与学生讨论和沟通交流、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方面还显得不够。同时,教学交流与资源共享不足,各个学校各自发展教学体系与资源,教学交流较少。

三、解决管理经济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1.关注经济学前沿,吸收现代管理理论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现代制度经济学运用于管理中的决策方法越来越多,企业的多目标与不确定性分析日趋成熟。教师要更多地研究关注企业的内部结构,要经常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并将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给学生作介绍。管理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管理经济学课程需要不断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夯实自身的体系,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

2.完善实践性教学

第一,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意味着教学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依托一些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校企科研项目,为企业进行调研分析、解决问题,提供决策方案。第二,准备模拟实验软件,教师团队和企业合作开发“管理经济学虚拟软件”,通过“在线实训”,让学生感受企业运作的全过程。通过这些系列实践项目的完成,能促进“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在校内、在短期内实现“教学”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第三,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计算机软件工具结合起来。很多企业管理决策,如成本收益分析、供求均衡、需求估计与经济预测、弹性分析、生产决策、成本估计、风险决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进行建模以及数据和图形的动态分析,学生必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这些计算,掌握现代化的工具。教师可准备几节实验课,设计一些经典的实验,编写完整的实验手册,用Excel、SPSS等软件指导学生准确和快捷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决策分析中。

3.积极开发合适的案例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选择与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密切相关的大量“热点”问题、学生所熟悉的企业、学校所在地区的企业、学生周围的事件作为案例讨论材料,很受学生欢迎。比如供求分析与四川柑橘、家电下乡对企业与农民的影响、两会议案的分析、网吧的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等等。其它管理学科的案例也可以拿来分析。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收集资料,分析和编写案例,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会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4.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本、专科和不同专业设置不同难度和深度的课程,形成层次分明、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管理经济学内容组织的重点,应将整个理论整合成一套指导企业决策的方法和工具,否则学生学完之后仍然对如何应用这些杂乱无章的理论感到茫然。比如,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市场需求(商机)如何界定、商机的大小如何测量、商机的开发规模如何决策、商机的开发效益如何评估,以及商机的开发风险如何防范等难题,散见于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等课程中,将其借用和整合起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可望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

5.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1)讨论课。每次课程开始(结束)时,分别对上次(下次)课程讲授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安排),指定相关参考资料,留下问题,然后让学生回去查资料,并提供与学生专业相关或者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甚至采取辩论的形式,活跃课程气氛;强化多媒体资源的交互性(BBS),要求学生多提问、多交流。第二节课开始花一些时间,找一些准备充分的学生上台讲,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入对抗机制。可以抽出6个学时搞对抗竞赛的形式,将整班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某个管理问题或热点问题,提出各组的意见与理由,进行辩论,教师根据各组效果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参与式学习:安排适当章节或案例,采取让学生讲授、其余学生提问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3)训练学生动手。一是利用课堂练习,要求学生思考解决我国经济和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难题;二是利用课外作业,要求学生组成团队,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难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思路;三是利用考试环节,出一些应用性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整合起来,形成解决方案。

(4)更新教学方法。比如:“案例——理论——建构”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MIS和企业战略之间关系的理解;“引导——发现——研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参与——互动——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形式上可以将板书、幻灯片、视频、动画等结合起来进行,多种教学形式的组合可以避免视觉疲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动画形式,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的视频片断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视频片断可以来自于电影、电视新闻、科教影片等,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促进资源共享

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名牌大学进修本专业课程,提高专业素质和讲课技巧;加强与其它兄弟院校的交流;任课教师要到企业去学习锻炼,首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时才不至于空洞抽象;做好课程资源上网计划与知识共享系统,比如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原理与用法;涉及好的课件,悦目引人;形成拥有好的带头人、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及时交流互补。

参考文献:

[1]程博.管理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角度[J].财会通讯,2009,(3).

[2]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3).

[3]马永红,雷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一个新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9,(5).

[4]刘德宏,蔡燕弟.对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陈旷.经济理论与组织管理的完美结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1.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经济学 解决 管理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