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超声靶位透药治疗初治肺结核92例分析

超声靶位透药治疗初治肺结核92例分析

时间:2025-08-01 14:14:01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靶位治疗的可行性, 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新方法。方法 将184例肺结核患者用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HRZE正规化疗方案, 加上超声靶位治疗。局部透药半月。对照组仅给予HRZE方案治疗。治疗效果以胸片吸收情况作为评价。结果 1个月胸片对比,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空洞缩小率指标经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经χ2检验,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靶位透药对肺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或闭合有促进作用, 不良反应小, 可作为一种结核药新的用药方式加以推广。

【关键词】 超声电导仪;靶位透药;肺结核

超声电导仪是用超声波作为动力, 综合采用超低频超声物理能量, 提高组织对药物的通透性, 实现药物在局部细胞及组织的传输及富集, 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本研究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8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184例患初治肺结核的住院患者, 年龄在18~57岁之间, 肺部为空洞型或浸润型, 排除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其他疾病史, 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评定标准

1. 2. 1 肺结核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新修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1], 经痰涂片及痰培养检查、胸部X线检查、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检查, 结合症状, 抗结核抗体检查, 确诊或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例。

1. 2. 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82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修订的《肺结核化学疗法》中有关规定[2]:胸片判断疗效标准:病变范围以所有病灶相加后所占肺野数计算:①病灶:显著吸收:病灶吸收面积>原病灶1/2;吸收:病灶吸收面积≤原病灶1/2;不变:病灶无明显改变;恶化:病灶扩大或播散。②空洞:闭合:空洞闭合或阻塞闭合;缩小:空洞缩小>原洞径直径1/2;不变:空洞缩小或增大≤原空洞直径1/2;增大:空洞增大>原空洞直径1/2。

1. 3 方法 对1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免费药物治疗(免费药为政府提供, 浙江南洋药业有限公司制造的复方制剂, 成分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 治疗组在HRZE免费药口服基础上, 给予病变部位超声靶位透药治疗, 采用北京诺亚同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NAVA-01TD超声电导仪, 两个透药环内各加入异烟肼注射液0.1 g, 每日应用超声电导仪在早晨应用半小时, 持续应用1个月后, 每个患者摄取胸部X线1张, 按胸片标准判定疗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构成描述,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184例肺结核患者中, 治疗组胸片显著吸收49例, 占总人数的53.3%, 吸收28例, 占30.4%, 不变14例, 占15.2%, 恶化1例, 占1.1%;对照组显著吸收30例, 占32.6%, 吸收50例, 占54.3%, 不变10例, 占10.9%, 恶化2例, 占2.2%。经χ2检验, P<0.0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胸部X线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n显著吸收吸收不变恶化

治疗组924928141

对照组92305010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1.775, P=0.008

2. 2 184例肺结核患者中, 治疗组空洞闭合者22例, 占总人数的23.9%, 空洞缩小者63例, 占68.5%, 空洞不变者6例, 占6.5%, 空洞增大者1例, 占1.1%;对照组空洞闭合者18例, 占总人数的19.6%, 空洞缩小者50例, 占54.3%, 空洞不变者22例, 占23.9%, 空洞增大者2例, 占2.2%。经χ2检验, P<0.0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内空洞闭合情况比较

组别n闭合缩小不变增大

治疗组92226361

对照组92185022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1.372, P=0.01

2. 3 184例患者中, 治疗组有不良反应2例, 占总人数的2.2%, 无不良反应90例, 占97.8%。对照组有不良反应1例, 占1.1%, 无不良反应91例, 占98.9%。经χ2检验, P>0.05,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组别n有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

治疗组92290

对照组9219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0.000, P=1.00

3 讨论

超声电导仪是通过脉冲离子通道, 将结核药物通过皮肤透入到病灶部位, 起到治疗作用。因其定位精确, 直接用药至病灶部位, 药物浓度大, 是对传统给药观念的重大突破[3]。效果经临床X线证实, 比传统口服用药方式有效。有人统计在临床常用的1000中药物中, 可致肝损害者>600种[4], 而且几乎所有抗结核药物均有肝毒性[5]。抗结核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以肝脏损害对患者的危害最大[6]。而超声靶位透药不通过胃肠道, 经肝排泄减少,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小。除少数病例皮肤过敏外, 大多数病例无不良反应, 是一种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的新的结核病治疗方法, 还适用于淋巴结核、骨结核等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适用药物范围有利福霉素类、抗生类药物等。作为一种新型用药途径, 超声电导仪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1]魏雯, 谭武红. 2008-2012年西安市雁塔区肺结核患病状况的调查分析.医学研究杂志, 2013,42(10):21-22.

[2]范正祥, 单玉民. 肺结核病化学疗法. 中国农村医学, 1988(2): 037.

[3]梁秉文.梁文权,平其能,等.经皮给药制剂.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1992:180.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692-1695.

[5]郭宏华, 高歌.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和治疗.中国社区医师, 2003, 19(1): 9-10.

[6]端木宏谨.抗结核药物合理使用的有关问题.中国防痨杂志, 2005, 27(1):9-10.

[收稿日期:2014-04-22]

相关热词搜索: 肺结核 超声 治疗 分析 靶位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