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急性肠梗阻115例诊治分析

2025-08-20人已围观

急性肠梗阻115例诊治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1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5例,60例手术治疗(其主要原因是肠粘连30例,肿瘤22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征以及立位腹平片(90%)。结论:急性肠梗阻常见原因是粘连及肿瘤,且肿瘤渐增多。诊断依靠病史体征及X线片,急性肠梗阻及保守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

  关键词 肠梗阻 病因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50

  资料与方法

  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115例,保守治疗55例,经手术治疗。其中男69例,女46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10个月~77岁,平均5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小时~11天,平均住院25天;随访63例,8例患者住院死亡。其中6例为晚期肿瘤伴广泛转移死亡,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DIC,老年患者伴糖尿病,老年心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

  发病原因: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60例手术患者证实)是肠粘连(23例,占38%),肿瘤(21例,占35%)居第2位,其他为内外疝嵌顿6例,肠结核3例,肠扭转、肠套叠各2例,肠石症、直肠异物各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

  临床表现:115例患者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或伴有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表现为腹部压痛伴肌紧张反跳痛,包块,腹部膨隆或不对称。109例患者行腹平片检查有典型的肠腔积气、液平或孤立肠袢70例,其中60例手术患者具有典型病史,腹部体征及腹部立位平片57例。

  治疗方法:115例患者中92例首先进行非手术治疗。55例缓解,37例非手术治疗(3~32小时)无效或症状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只有23例入院后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小肠机械性梗阻,采用粘连束带松解术15例,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12例;小肠切开取石2例;捷径手术3例;疝囊嵌顿松解+高位结扎+修补4例,升结肠疾患行右半结肠切除12例;横结肠造瘘2例,左半结肠肿瘤切除+结肠造瘘,远端封闭11例;姑息性结肠造瘘3例;乙状结肠扭转复位+固定1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1例。

  讨 论

  病因:急性肠梗阻原因多种,本组患者仍以肠粘连、肿瘤占大多数,与卿三华等[1]报道相似。其他原因为疝嵌顿、肠套叠、肠结核、肠扭转、肠结石等。随着社会人口结构老年化,生活条件改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改变,工农业污染等因素与肿瘤发病率增加有着密切关系[2]。临床上对高龄患者急性肠梗阻要特别注意是否患有结直肠肿瘤。其他相对少见的肠结核,肠结石,肠扭转等,在积极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

  诊断:笔者认为认真采集病史,了解病程演变,仔细体格检查,摄立位腹平片等,绝大多数急性肠梗阻可得到诊断。充分运用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做出正确诊断,既经济,又不延误诊断。运用B超、胃肠造影、CT等对疑难病例有很大的价值,如肠结石、小肠肿瘤或原发灶小,而转移灶明显的病例。

  治疗:我们认为,对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实行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保守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体征和全身情况的变化。必要时行腹穿,严格掌握保守治疗时间(24~36小时之内)和中转手术治疗的指征。对患者保守治疗24~36小时无效,且非手术治疗期间绞窄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胃液抽出量增多、咖啡样或血性液体、肛检有血迹、腹穿液为混浊或血性的,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均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卿三华,齐德麟,侯宝华,等.肠梗阻病因分析.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9,2(2):82-84.

  2 朱正刚.结直肠癌流行病现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1):648-651.

  相关热词搜索:

  肠梗阻

  诊治

  分析


  2022/0403/42757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