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护理研究肿瘤患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2025-08-18人已围观
护理研究肿瘤患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各种肿瘤疾病凸显出来,特别是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探讨肿瘤患者感染疾病的因素是迫在眉睫的,而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肿瘤疾病的感染病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护理对策,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大的生存机会。
【关键词】肿瘤;肿瘤;护理;病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281-01
1背景
中国卫生部曾经公布我国恶性肿瘤在农村和城市人口中死亡率都是是第一位,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1,2]。在欧美一些国家,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处于第二位[3]肿瘤(Tumor)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其影响主要与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若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产生严重后果。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颅内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相应的神经症状。良性肿瘤的继发性改变,也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肠的腺癌性息肉、膀胱乳头状瘤等表面可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影响严重。恶性肿瘤除可引起与上述良性肿瘤相似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有发热、顽固性疼痛,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称为癌,如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肿癌,胃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胃癌;另一类由间叶组织发生恶变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癌作为一类恶性肿瘤,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正常细胞都有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新生的细胞取代老化的细胞,以维持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正常细胞的增生是有限度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后,产生异常增长,癌细胞的增生是无止境的,这种恶性增生使人体大量营养物质被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癌细胞还可以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其后果极为严重。
2感染原因
癌基因是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的能力的基因。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可被多种因素激活。被激活后则会引起细胞的癌变,致使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癌因素有以下几种:
2.1化学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物引起人体肿瘤的作用机制很复杂。少数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这种物质称为直接致癌物;而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方可引起肿瘤发生,这种物质称为间接致癌物。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有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与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真菌毒素。亚硝胺类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多环芳香烃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含量较高,尤其肉类烧烤性食物中焦糊的部分,含有大量苯并芘。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不经体内活化就可致癌,如烷化剂与酰化剂,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氯乙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2.2物理致癌因素
离子辐射引起各种癌症。长期的热辐射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放射线引起的肿瘤有: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金属元素镍、铬、镉、铍等对人类也有致癌的作用。临床上有一些肿瘤还与创伤有关,骨肉瘤、睾丸肉瘤、脑瘤患者常有创伤史。
2.3病毒和细菌致癌
RNA致瘤病毒通过转导和插入突变将遗传物质整和到宿主细胞DNA中,并使宿主细胞发生转化;DNA致瘤病毒常见的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Epsteinbarr病毒(EBV)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与胃低度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有关。另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异物是寄生虫。
2.4遗传因素
目前发现不少肿瘤有家族史,如乳腺癌、胃肠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经节的神经母细胞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如Bloom综合征易发生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患者易发生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经紫外线照射后易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磷状细胞癌或黑色素瘤。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协同作用,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
2.5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
2.5.1治疗措施引起感染
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比常人弱,更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且医院的感染源非常多,非常集中,患者更容易发生内源性感染[4]。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各种诊疗技术开始在肿瘤患者的身上使用,比如置管引流,患者通常需要连续带管多日,在此期间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有些些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像化疗、放疗、手术等,这些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另外还有其他的侵入性操作,虽然会给肿瘤患者带来较好的治疗机会,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感染机会,比如食管镜、气管镜、胃镜等各种内镜的广泛使用[5]。
2.5.2抗生素的使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被长期应用在肿瘤患者中,抗生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是抗生素也极易造成患者体内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一些耐药菌选择性生长,耐药菌类就会大量生长,数量急剧增加,成为导致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2.5.3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责任重、负荷大,对一些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有些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因素的防范不足;有时对预防感染措施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有时忽视易引发感染的细节。如护士没有限制过多的生活用品、杂物带入病房;没有严格限制陪护人员人数;护理人员消毒措施不到位;隔离措施执行不当;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安排检查不合理,特别是患者抵抗力低下时,安排了过多的穿刺等侵入性治疗;忽视患者的心理创伤,对患者缺少关爱;这些都是护士不严格执行医院各种规则,为患者在医院内感染创造了很大的机会,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6其他因素
肿瘤患者的年龄大、病情重无疑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因素;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营养状况不良、等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护理对策
3.1监测病原菌、慎重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中大量使用,但是使用一般缺乏明确的指导,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原则供护理人员遵循,自然是不可靠的。控制或减少病原菌的耐药性是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所以要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慎重使用抗菌药。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决定抗生素的使用或停用,但是停用一种抗生素并不能只根据药敏试验,还要追踪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根据相关文献发现,肿瘤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患者年龄越大真菌感染率越高,多发生在7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6]。例如,在药敏试验中,真菌对氟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耐药性,但是对制霉菌素、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都比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除复方磺胺恶唑、及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这三种抗生素之外的抗生素都具有较强耐药性,有些药物不常用于严重感染,但是却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复新诺明和阿米卡星对抗ESBL的作用明显。因此,指导护理人员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于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十分必要和紧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细菌的动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细菌及耐药菌株数量波动,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0%、50.0%、40.0%、30.0%、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情况的轻重缓急将具体情况通报医生。
3.2防止吸入性感染
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一般情况女性少于男性,首先,男性老年患者具有长期吸烟史,致使他们黏膜表面的黏附和清除作用被削弱、咳嗽反射迟缓、口腔菌群失调,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其次,恶性肿瘤患者机能较弱,免疫功能失调,抵抗力差,口腔和黏膜易受到感染,而口腔又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容易遭到感染。所以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和咽喉部的卫生,定时漱口,禁止吸烟,防止吸入性的感染。
3.3侵入性操作护理
侵入性操作是医院诊疗、治疗、护理常用的手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也是极易引起感染的因素,检查过程中能给患者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如侵入性操作会使黏膜组织损伤、破坏防御屏障、组织渗出水肿、病原菌入侵,导致微生物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或集中进行侵入性操作,能口服的药物就不要进行静脉输注,对必需进行的侵入性操作,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操作,比如取静脉导管、吸痰管和胸膜穿刺包时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气管切开护理时要及时清除气管内痰液。
3.4教育管理
除去易感因素、保护易感患者是控制感染的途径之一。首先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感染这个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控制感染的思想意识,主动学习并掌握医院感染的知识,从思想上把关,从细节处入手,坚持感染控制的原则,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洗手,使手卫生的依从性成为自觉的行为[7]。
3.5病房管理
肿瘤患者以老年居多,多种疾病并存,加上免疫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他们对外环境适应、免疫能力降低,而医院又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所以要加强病房管理,改善病房环境,限制患者及家属将过多的生活杂物带入病房,限制陪护人员人数。保持病房卫生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使空气保持新鲜,保持病房内适当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致癌物质的职业暴露[8,9],所以要严禁患者及其家属在病房内吸烟。
4小结
在全球范围内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的健康的元凶[10,11]。国内外对肿瘤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感染而造成患者死亡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文章在分析了肿瘤的本质的基础上,讨论了潜在的感染因素,并且结合相关文献列出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策,这些不仅仅对护理人员是一个挑战,而且对患者及其家属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基于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还是要重视这些护理对策,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周芳,万军庭,谭晓刚,等.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3Thr241met多态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3):8-11.
[2]SeddikiN,Santner-NananB,MartinsonJ,etal.Expressionofin-terleukin(IL)-2andIL-7receptorsdiscriminatesbetweenhumaeg-ulatoryandactivatedTcells.The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2006.
[3]陶群,杨嗣坤,曹雪涛.激活巨噬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2,25(2):32-36.
[4]余兰,孝腊梅,程向群.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2):116-117
[5]李美英,臧秀平,王菊芳.肝硬化合并感染96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111.
[6]郝海燕恶性肿瘤202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
[7]王妙君,郑立,黄华兰,等.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及防治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9B):1623.
[8]魏占英,葛声.抗氧化营养素预防膀胱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10):56-59
.[9]GriffithsT.R.L.Currentperspectivesinbladdercancerman-agement[J].IntJClinPract,2012.
[10]陈锡俊,陈文剑.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与防治突破方向[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43-45.
[11]周芳,万军庭,谭晓刚,等.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3Thr241met多态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3):8-11.
相关热词搜索:
护理
干预
肿瘤
对策
患者
2022/0402/4264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各种肿瘤疾病凸显出来,特别是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探讨肿瘤患者感染疾病的因素是迫在眉睫的,而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肿瘤疾病的感染病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护理对策,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大的生存机会。
【关键词】肿瘤;肿瘤;护理;病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281-01
1背景
中国卫生部曾经公布我国恶性肿瘤在农村和城市人口中死亡率都是是第一位,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1,2]。在欧美一些国家,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处于第二位[3]肿瘤(Tumor)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其影响主要与发生部位和继发变化有关。若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产生严重后果。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颅内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和相应的神经症状。良性肿瘤的继发性改变,也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肠的腺癌性息肉、膀胱乳头状瘤等表面可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较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影响严重。恶性肿瘤除可引起与上述良性肿瘤相似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有发热、顽固性疼痛,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称为癌,如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肿癌,胃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胃癌;另一类由间叶组织发生恶变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癌作为一类恶性肿瘤,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正常细胞都有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新生的细胞取代老化的细胞,以维持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正常细胞的增生是有限度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后,产生异常增长,癌细胞的增生是无止境的,这种恶性增生使人体大量营养物质被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癌细胞还可以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其后果极为严重。
2感染原因
癌基因是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的能力的基因。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可被多种因素激活。被激活后则会引起细胞的癌变,致使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癌因素有以下几种:
2.1化学致癌因素
化学致癌物引起人体肿瘤的作用机制很复杂。少数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这种物质称为直接致癌物;而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方可引起肿瘤发生,这种物质称为间接致癌物。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有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与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真菌毒素。亚硝胺类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多环芳香烃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含量较高,尤其肉类烧烤性食物中焦糊的部分,含有大量苯并芘。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不经体内活化就可致癌,如烷化剂与酰化剂,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氯乙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2.2物理致癌因素
离子辐射引起各种癌症。长期的热辐射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放射线引起的肿瘤有: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金属元素镍、铬、镉、铍等对人类也有致癌的作用。临床上有一些肿瘤还与创伤有关,骨肉瘤、睾丸肉瘤、脑瘤患者常有创伤史。
2.3病毒和细菌致癌
RNA致瘤病毒通过转导和插入突变将遗传物质整和到宿主细胞DNA中,并使宿主细胞发生转化;DNA致瘤病毒常见的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Epsteinbarr病毒(EBV)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与胃低度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有关。另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异物是寄生虫。
2.4遗传因素
目前发现不少肿瘤有家族史,如乳腺癌、胃肠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经节的神经母细胞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如Bloom综合征易发生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患者易发生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经紫外线照射后易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磷状细胞癌或黑色素瘤。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协同作用,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
2.5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
2.5.1治疗措施引起感染
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比常人弱,更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且医院的感染源非常多,非常集中,患者更容易发生内源性感染[4]。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各种诊疗技术开始在肿瘤患者的身上使用,比如置管引流,患者通常需要连续带管多日,在此期间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机会;有些些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像化疗、放疗、手术等,这些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另外还有其他的侵入性操作,虽然会给肿瘤患者带来较好的治疗机会,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感染机会,比如食管镜、气管镜、胃镜等各种内镜的广泛使用[5]。
2.5.2抗生素的使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被长期应用在肿瘤患者中,抗生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是抗生素也极易造成患者体内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一些耐药菌选择性生长,耐药菌类就会大量生长,数量急剧增加,成为导致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2.5.3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责任重、负荷大,对一些管理措施实施不到位;有些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因素的防范不足;有时对预防感染措施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有时忽视易引发感染的细节。如护士没有限制过多的生活用品、杂物带入病房;没有严格限制陪护人员人数;护理人员消毒措施不到位;隔离措施执行不当;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安排检查不合理,特别是患者抵抗力低下时,安排了过多的穿刺等侵入性治疗;忽视患者的心理创伤,对患者缺少关爱;这些都是护士不严格执行医院各种规则,为患者在医院内感染创造了很大的机会,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6其他因素
肿瘤患者的年龄大、病情重无疑是引发感染的重要因素;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营养状况不良、等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护理对策
3.1监测病原菌、慎重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中大量使用,但是使用一般缺乏明确的指导,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原则供护理人员遵循,自然是不可靠的。控制或减少病原菌的耐药性是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所以要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慎重使用抗菌药。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决定抗生素的使用或停用,但是停用一种抗生素并不能只根据药敏试验,还要追踪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根据相关文献发现,肿瘤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患者年龄越大真菌感染率越高,多发生在7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6]。例如,在药敏试验中,真菌对氟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耐药性,但是对制霉菌素、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都比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除复方磺胺恶唑、及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这三种抗生素之外的抗生素都具有较强耐药性,有些药物不常用于严重感染,但是却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复新诺明和阿米卡星对抗ESBL的作用明显。因此,指导护理人员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于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十分必要和紧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细菌的动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细菌及耐药菌株数量波动,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0%、50.0%、40.0%、30.0%、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情况的轻重缓急将具体情况通报医生。
3.2防止吸入性感染
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一般情况女性少于男性,首先,男性老年患者具有长期吸烟史,致使他们黏膜表面的黏附和清除作用被削弱、咳嗽反射迟缓、口腔菌群失调,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其次,恶性肿瘤患者机能较弱,免疫功能失调,抵抗力差,口腔和黏膜易受到感染,而口腔又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容易遭到感染。所以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和咽喉部的卫生,定时漱口,禁止吸烟,防止吸入性的感染。
3.3侵入性操作护理
侵入性操作是医院诊疗、治疗、护理常用的手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也是极易引起感染的因素,检查过程中能给患者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如侵入性操作会使黏膜组织损伤、破坏防御屏障、组织渗出水肿、病原菌入侵,导致微生物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或集中进行侵入性操作,能口服的药物就不要进行静脉输注,对必需进行的侵入性操作,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操作,比如取静脉导管、吸痰管和胸膜穿刺包时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气管切开护理时要及时清除气管内痰液。
3.4教育管理
除去易感因素、保护易感患者是控制感染的途径之一。首先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感染这个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控制感染的思想意识,主动学习并掌握医院感染的知识,从思想上把关,从细节处入手,坚持感染控制的原则,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洗手,使手卫生的依从性成为自觉的行为[7]。
3.5病房管理
肿瘤患者以老年居多,多种疾病并存,加上免疫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他们对外环境适应、免疫能力降低,而医院又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所以要加强病房管理,改善病房环境,限制患者及家属将过多的生活杂物带入病房,限制陪护人员人数。保持病房卫生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使空气保持新鲜,保持病房内适当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致癌物质的职业暴露[8,9],所以要严禁患者及其家属在病房内吸烟。
4小结
在全球范围内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的健康的元凶[10,11]。国内外对肿瘤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感染而造成患者死亡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文章在分析了肿瘤的本质的基础上,讨论了潜在的感染因素,并且结合相关文献列出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策,这些不仅仅对护理人员是一个挑战,而且对患者及其家属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基于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还是要重视这些护理对策,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周芳,万军庭,谭晓刚,等.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3Thr241met多态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3):8-11.
[2]SeddikiN,Santner-NananB,MartinsonJ,etal.Expressionofin-terleukin(IL)-2andIL-7receptorsdiscriminatesbetweenhumaeg-ulatoryandactivatedTcells.The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2006.
[3]陶群,杨嗣坤,曹雪涛.激活巨噬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2,25(2):32-36.
[4]余兰,孝腊梅,程向群.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2):116-117
[5]李美英,臧秀平,王菊芳.肝硬化合并感染96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111.
[6]郝海燕恶性肿瘤202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
[7]王妙君,郑立,黄华兰,等.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及防治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9B):1623.
[8]魏占英,葛声.抗氧化营养素预防膀胱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10):56-59
.[9]GriffithsT.R.L.Currentperspectivesinbladdercancerman-agement[J].IntJClinPract,2012.
[10]陈锡俊,陈文剑.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与防治突破方向[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43-45.
[11]周芳,万军庭,谭晓刚,等.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3Thr241met多态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3):8-11.
相关热词搜索:
护理
干预
肿瘤
对策
患者
2022/0402/42643
上一篇:烟雨凤凰岭
下一篇:四种农药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物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