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浙江省衢江区乌溪江库区中草药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浙江省衢江区乌溪江库区中草药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时间:2025-08-01 14:57:50 浏览次数:

[摘要] 衢江区乌溪江库区自然环境优越,中草药资源丰富,而已开发利用的中草药资源较少。结合衢江区乌溪江库区的总体情况,本文对当地中草药资源进行调查概括、归纳研究,以及对当地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对中草药资源调查研究,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出一些见解及建议,对库区的中草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库区;中草药;资源;开发调研;企业

[中图分类号] R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b)-116-03

Research report 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Qujiang District Wuxijiang reservoir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LU Xiao, ZHANG Chunchun, ZHANG Wenkai, CHAI Linhai, XIONG Yaokang*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Qujiang District Wuxijiang reservoir area is superior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fruitful in resource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re poor. Combining with the local stituation, this paper summarises and analyses the situations of local resources and companies.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to explore foundations of the exploitation and usag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Key words] Reservoir are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Investigation; Company

衢江区地处浙江省西部,交通较为发达,素有“衢通四省”之称。全区南北长87.90公里,东西宽37.00公里,总面积1 749.5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 305.82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的74.60%,管辖10个镇、9个乡、2个街道,513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近40万。环境秀丽,水文条件优越,乌溪江水库便坐落于衢江区境内,是钱塘江水系的大型源头水库,生态位置重要。水库周围共环有4个库区乡镇——举村乡、湖南镇、黄坛口乡、岭洋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位于大山中的乌溪江水库库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1],而衢江区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本课题组特对该区4个乡镇的中药材资源开展科学考察,以及对衢江区的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中草药栽种历史等方面入手,研究适合种植中草药的区域以及种类,从而通过发展中医中药提高衢江区乌溪江水库库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库区的中草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1 衢州市衢江区现状

衢江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区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文环境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气候宜人,具有适宜种植中草药的自然条件。

1.1生态环境

1.1.1气候特征衢江区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夏长,秋冬短。光照充分,降水量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0℃左右,无霜期224~246 d,其中七月平均温度最高,可达28℃左右,而一月平均温度最低,为5℃左右;平均降雨日142~155 d,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左右,其中五月雨量最大,可达220 mm左右,而十二月最小,平均雨量为29 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 713.0 h左右,其中七月为日照最长月,日照时数可达239.0 h,二月则为日照最短月,为68.9 h;衢江区平均湿度相对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可达79.00%左右。

1.1.2 水文特征衢江区河流属于钱塘江南源水系,衢江干流全长81公里,衢江区境内长29公里,乌溪江是衢江区境内汇入衢江最大的一条一级支流,同时也是浙江省水力资源开发最为充分的河流之一,并且,国家还先后在乌溪江流域建设了黄坛口以及小湖南镇两座大中型水库和乌溪江引流工程。乌溪江水库便是其中之一,其水域广、储水量大,面积达41.9 km2,总库容为20.6×108 m3,并且水质已达到国家一级地面水标准[2]。

1.1.3 土地特征衢江区北部山地土壤主要以沉积岩类的栗色砂砾岩、灰质页岩、石灰岩为主,其次是火山岩类的火山碎屑岩、花岗岩;南部山地主要以相对形成时间较短的火山岩类的火山岩碎屑、花岗岩、花岗斑岩、片麻岩为主。区内土壤种类丰富,主要有石灰土、红壤土、黄壤土等类型。其中石灰土只分布在北部山地,红壤土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的山地,而黄壤土则分布于800 m以上的山地。

1.2 土地、中草药资源情况

1.2.1土地资源本文主要对衢江区的举村乡、湖南镇、黄坛口乡、岭洋乡的土地分配、区域进行了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2.1.1 举村乡位于衢江区库区的南部,下辖11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21 322亩,其中林地109 40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0.2%,其中竹林地37 76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1.1%,非林地9 119亩,全乡有耕地1 907亩,其中水田1 894亩。

1.2.1.2 湖南镇位于衢州市西南部,乌溪江中游,距衢州市区34公里,是个山区库区镇,下辖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04 105亩,其中林地180 57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8.5%,其中竹林地40 96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0.1%,非林地19 824亩。

1.2.1.3 黄坛口乡位于衢江区南部,乌溪江东岸,乡政府驻地黄坛口村,距衢城15.5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20 314亩,其中林地205 68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8.5%,其中竹林地66 06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0.0%,非林地13 262亩。

1.2.1.4 岭洋乡位于衢州市南部边境,乌溪江库区内,距衢州市区62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34 441亩,其中有林地189 08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0.7%,其中竹林地20 26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6%,非林地37 685亩。

1.2.2 中草药资源衢江区库区中草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植物种类繁多,其中还有诸多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衢江区有百年以上散生古树2 562株,古树群27处共计745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金钱松;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种:榧树、花榈木、凹叶厚朴、香果树、香樟、毛红椿、白豆杉、浙江楠、鹅掌楸、榉树、七子花、金荞麦。这些环境和气候尤其适宜中草药的生长,其中野生中药材400余种,但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有10余种[3]。根据实地调研,采集中草药300余种,尤其是举村乡的龙头坑村,气候适宜,土壤以及水质优良,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有木防己、垂盆草、积雪草、苎麻、裂叶牵牛、凤尾草、石香薷、枇杷、石菖蒲、兰花参、窃衣、海金沙、车前草、虎耳草、鹅不食草、江南卷柏、鸭跖草、地耳草、糯米团、翠云草、蒲儿根、酢酱草、半夏、匍伏蓳、革命菜、薜荔、铁苋菜、墨旱莲、昆明鸡血藤、豨莶草、浙江凤仙、爬山虎、高粱泡、马齿苋、黄独、杨子毛茛、土牛膝、中华猕猴桃、大青、鸡眼草、野葛、小连翘、盐肤木、茜草、土茯苓、生姜、厚朴、杜仲、南方红豆杉等。

1.3 人文现状

1.3.1农业人口衢江区总户数为122 083户,人口数约为39.83万,其中农业人口为38.09万,占总人口的95.64%。

1.3.1.1 举村乡总户数为1 218户,人口数约为0.4万。乡中劳动力较为集中,通过调查得知,当地村民一年中有较多的劳动空余时间,因此其希望能通尝试种植中草药发展当地经济的心情十分迫切。

1.3.1.2 湖南镇总户数为3 427户,人口数约为1.1万。湖南镇村民热情勤劳,发展总体较好,对于种植中草药有一定的热情。

1.3.1.3 黄坛口乡总户数为2 839户,人口数约为0.9万。当地注重发展旅游业,也有过种植中草药的历史,村民对种植中草药并不排斥。

1.3.1.4 岭洋乡总户数为2 361户,人口数约为0.6万。当地人民对种植中草药具有很高的热情,现种植多种中草药,并采用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种植管理。

1.3.2企业在当地,大型企业很少,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且从事中药材开发利用的企业很少。截至2005年,衢江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 979户、私营企业341家。2005年,新增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7家,实现年产值1 000万元以上企业17家,其中5 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7个。2008年新增规模企业5家,达到125家,其中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19家、亿元企业10家。农业组织化程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培育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26家;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成长,新发展农业企业35家,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家,被认定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2家。

1.3.3 政府政策当地政府相当重视招商引资,并希望能够通过发展中草药为库区人民开辟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并将中草药的连片开发培育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因此,衢江区政府对外来单位进入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缺乏合理的运营模式

如当地的柑橘产业,缺少合理、健全的“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的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像“公司+基地+药农”、加入到获得GAP认证的大型企业中、经济联合体、“公司+农户”、订单(中药)农业等合理的已得到广泛认同并确实具有显著成效的模式在调查的村及乡镇中并无人知晓,当地的落后生产理念与销售方式可见一斑。

2.2 种植面积小且分散

据调查统计全区包括零星种植中草药的面积仅有4 000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2%,比例很小且分散,可见中草药的种植占地在全部可利用土地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且种植中药材的田地分散而不集中,不形成规模。太过分散容易造成管理不便,药材质量不高等问题。分散带来的最大瓶颈就是即使有适宜种植的中药材也难以大规模种植、生产、管理,这就对销售产生直接的影响。

2.3 品种单一

全区目前已开发的中药材中,仅厚朴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其他中药只有杜仲、银杏、元胡等几种,中药种类太少,品种过于单一,缺少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4 缺少龙头企业,企业引进力度有待加强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立起一种稳固的相互信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既解决了企业原料需求,又降低了农民的种植风险,促进产业发展,也促进农民增收[4]。

经过初步调查,笔者发现当地大部分为中小型规模的企业,极度缺乏中草药相关的大型企业,各个乡镇的村民在种植中草药方面有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即销售问题,其较为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引进大规模的,有一定技术力量以及运营模式的企业。

2.5 思想观念有待改善

衢州地区民风淳朴,尤其是欠发达的库区人民思想观念过于保守,缺乏一种敢闯敢拼的狠劲,这也和当地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有关[4]。傍山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与外界缺乏沟通,导致生产观念与生产模式大大落后。

3 解决措施与发展前景

通过此次对各个村镇村民以及干部的交流调查得知,许多村镇以前有过种植中草药的历史,甚至有些村镇目前也仍种植中草药。如黄坛口乡埠头村曾种植元胡、太子参等,湖南镇朝书村种植过白术,岭洋乡种植过厚朴、栝楼、杜仲,尤其是栝楼,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举村乡在种植中草药方面还是一片空白[5]。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种植中草药来解决当地村民的实际困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因地施种

3.1.1 符合GAP种植要求的未开垦山地衢江区乌溪江水库周围多为海拔在400~500 m的山地,在一些高海拔的山上,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地区,没有种植任何作物,有相当大面积的山上还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这些环境正是中药材进行GAP种植所需要的。经过考察发现,库区周围还生长有南方红豆杉、香榧等红豆杉属植物,甚至有部分植株树龄已经达到了500年以上。通过GAP种植生产的中草药,不仅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其产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衢江区的自然环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有很大的机会开展这种模式。

3.1.2 充分利用耕地衢江区整个库区没有大规模的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分散,零星分布在山间,在一些具有一定坡度的山面,当地农民多将这些土地改造成梯田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行生姜、白术、白茶小面积的种植。在走访村民,作了相关调查后发现:衢江区库区的农民的劳动力多为中年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劳动力,一年的农作很少,因此当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这些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一般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或是多年生药材采收期长的植物,在库区,根据不同乡镇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地面积,着实可以进行中药材合理的种植,实现“短、平、快”的收益。

3.2 发展适合当地的生产运营模式

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往往是散户种植,一是药农散种时出现的问题较多,农残和重金属严重超标、药材种植时间不符合入药执行标准以及药材要求晾晒的场所、生产用具、生产用水水质无法保障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出现在订单中往往造成两败俱伤,工厂和公司生产的药材质量不合格,而药农也因药材未能达到标准要求而难获正常收益[6];另外,很多药农所种植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小,不具规模,产量不高,质量不符合标准,往往会导致销路不畅;再者,种植中草药的地区多处于山区相对落后不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政策指引,药农种药往往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哄而上,最终带来供大于求,药材积压难销的局面。因此发展适合当地中药材生产的运营模式相当有必要。

3.2.1 “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建立南方红豆杉种植基地为例,该种植产业可以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根据公司所需要的药材量来确定药农的种植面积,基地与当地药农签订几十年不变的合作合同,实行相对“封闭式”的管理,以利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管理运作,从业人员相对稳定,便于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培训并将其落到实处。在这个模式中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对药农进行田间管理、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方面技术培训和指导,以保护价收购基地药农所产南方红豆杉,保障药农利益,提高药农种植积极性。

3.2.2 农村合作社的形式在岭洋乡,在当地已经小规模的栝楼种植,并成立有衢江区前山栝楼专业合作社,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模式。在当地,只要有8个人一起合作种植同种经济作物或者中药材就可以审批成立专业合作社,可以得到1.5万的一次性经济之助和复合化肥的无偿补贴,由此可见,政府对当地发展农村合作社这种运营模式的扶持政策还是相当优渥的。合作社由于采用模式合理,结算分配规范,较易为农户所接受。当然,政府可以邀请相关高校的专家、技术员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的制度,使之管理科学,效益显著,较快发展,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使专业合作社既符合当地实际,又按照章程规范有序运行。

4 展望

综合衢江区库区整体现状,建议当地可以对山下耕地和山坡上的梯田等后备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前提下,以间种、轮作等种植方式种植一些适合当地气候、温度、土壤环境的短生长周期的中药材植物。部分地区有较大的空余山地可供利用,并且水质、空气良好,土壤无重金属离子等的污染,离公路主干道有一定距离,气候条件基本适宜,与市区及其他村镇间交通运输相对比较方便,具有开发为GAP种植基地的潜力。建议能够通过具体详细的实地考察,以建立合适的GAP种植基地。同时当地政府应适当加大相关的企业引进优惠力度,使得相关的中草药加工企业得以发展,从而建立起中草药市场,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从根本上推动库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库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笑艺.衢江区与全省25个欠发达县(市、区)经济社会比较分析[J].浙江统计,2006,(3):42-44.

[2]汪剑林,徐定炎,黄雪全.浅谈乌溪江水库环库生态林业体系建设[J].林业经济,2002,8(7):57-58.

[3]徐定炎.衢江区中药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C].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林业分卷,2006:180-181.

[4]徐迎红,赵丽琴.浅谈衢江区产值、税收两强企业发展的对策[J].浙江统计,2008,(5):40-41.

[5]颜学伟.对中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业,2005,14(4):5-6.

[6]王平.关于中药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C].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2003:66-68.

(收稿日期:2009-12-23)

相关热词搜索: 库区 浙江省 中草药 资源开发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