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分析及护理评价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分析及护理评价

时间:2025-08-02 04:00:36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分析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站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计划生育手术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程度。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的变化。结果 70例患者中存在焦虑情绪者62例,发生率为88.57%。经过心理疏导后,我们发现患者S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对手术的顺利实施不利。围手术期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焦虑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焦虑程度;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36-01

计划生育手术包括人工流产术、取、放宫内节育器等,对于受术者而言是一个强烈的精神刺激,易产生焦虑情绪,导致术中配合程度差,影响正常的手术操作,使人流综合征、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上升,术后还可能影响受术者的正常生活。究其原因,与受术者对计划生育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有关[1]。因此对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站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计划生育手术患者70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4.72±8.53)岁;体重49~71kg,平均体重(57.54±6.28)kg;手术类型包括人工流产术52例、放置宫内节育器12例、取出宫内节育器6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以上26例、高中或中专30例、初中以下14例;其中已婚60例、未婚10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手术,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异常、智力低下、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等患者。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计划生育手术是门诊小手术,现有的技术条件成熟,医生临床经验丰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信任感。同时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疼痛、不适感,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并配合手术操作[2]。

对人工流产术患者讲解正确的避孕和术后保健知识,尤其对未婚先孕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同时告知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只要充分休息、加强营养,一般不会影响生育功能。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以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得到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康复[3]。对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讲解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优点,告知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不会影响性生活质量,如有生育要求时可随时取出,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担忧。护理人员手术全程陪伴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感和恐惧感,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或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对术中疼痛、不适感的注意力[4]。

1.3评价指标

采用1971年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焦虑的主观感受。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取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SAS标准分临界值为50分,50分以下者认为情绪正常,50分以上者认为存在焦虑情绪。SAS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70例患者中存在焦虑情绪者62例,发生率为88.57%。经过心理疏导后,我们发现患者S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计划生育手术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简单、安全的手术,但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给受术者带来疼痛、不适症状,可引起受术者恐惧、焦虑、紧张等一系列心理反应。加之大部分女性患者缺乏正确的基本生理卫生、性知识、避孕知识,在计划生育围手术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甚至对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5]。

在计划生育手术围手术期通过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术前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和操作过程,使患者对即将接受的手术操作心中有数。同时强调手术医生的丰富经验,使患者消除顾虑。对患者主动关心、安慰,尤其应重视对未婚先孕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其顺利度过人生的困境。

本研究中70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前有62例患者SAS评分超过临界值,焦虑发生率高达88.57%。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由干预前的(58.41±11.25)分下降至(49.28±9.13)分。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对手术的顺利实施不利。围手术期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焦虑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渠,贺晓春,梅花,等.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76~78.

[2]尤彩琼.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焦虑程度评估与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9):128~129.

[3]余辉映,杨黔英,陈凤诗.舒适护理在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0~21.

[4]朱雁珍,陈碧玲,邓少嫦,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早期急诊流产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03~104.

[5]江雪芳,李洁明,毛玲芝,等.心语疏通方法在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1,12(7):68~69.

相关热词搜索: 计划生育 焦虑 护理 患者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