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北京市居民药食同源知信行研究

北京市居民药食同源知信行研究

时间:2025-08-02 15:20:06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由于居民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应用药食同源物品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国家对药食同源食品产业的重视,国家卫计委于2014年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新增15种药食同源品种。为了解居民对拟新增15种药食同源物品认知、态度及使用情况,本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排除有医学背景的居民,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其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为相关部门进行药食同源的科普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药食同源 拟新增15种 知信行

中图分类号:R 282 文献标识码:A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Model about 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 of Beijing Residents

Yan yueming, Zhu siyu, Liyan,Lixiang,Wang yanan(School of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

Abstract:Due to the inhabitant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it’s very common for people to use 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 in daily life.As the country’s emphasis on medicine edible food industry,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released traditionally serverd as both food and measures for the asministr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terial directory draft in 2014,based on the lists of items of both food and medicine,adding 15 kinds of new 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 species.To make it clear,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earch was adopted for residents in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excluding residents with a medical background.Based on the results of data,a analysis was made to define the influence on daily life of people and give suggestion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improve the 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 proposed new 15 species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model

药食同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目前,“药食同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当前的主流看法是药物和食物没有明显的界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药食同源食品产业越来越重视,曾四次修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国家卫计委于2014年11月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的基础上,新增人参、山银花、当归、夏枯草等15种药食同源品种。为了解公民对拟新增15种药食同源认知、态度及使用的情况,本课题组在2016年1—3月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进行了拟新增15种药食同源物品知信行情况的调查。

一、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北京市朝阳区年龄在16岁及以上的常驻居民。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两所大学共128人以及西坝河北里、光熙门北里两个社区119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6岁及以上;②具有正常思维和语言交流能力;③居住在所调查的地区半年及以上;④愿意配合本研究。通过面对面方式,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88.26%,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203份问卷,有效率为93.12%。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工具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题型涵盖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开放性题目。

(二) 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以及目前最关注的健康问题;第二部分为对药食同源的认知情况;第三部分为对药食同源的态度;第四部分为药食同源的使用情况。

目前中医药科普、传播效果调查尚属新的研究领域,并不具备可供参考借鉴的成熟测评工具。因此,本调查在广泛阅读了中医药主管部门今年来开展大规模调查的研究报告、中国知网中药食同源主题的文献等多份资料的基础上,用基本信息、知、信、行将问卷分成四部分。本调查制定了对药食同源相关政策文件的了解、饮食根据体质选择、药食同源的药性以及了解药食同源知识的途径5个问题进行居民对药食同源认知情况的调查;制定了是否愿意学习中医饮食调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日常饮食中加以运用、是否通过大众媒体获取药食同源相关科普知识两个问题来了解居民对药食同源的态度;通过居民对卫计委2014年11月14日发布的关于征求《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函拟新增的15种药食同源物质的使用情况、使用药食同源物质的用途、居家药食同源物质常做的类型3个问题来了解居民对药食同源物质的使用情况。

(三) 统计方法

建立数据库后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卡方检验进行社会人口因素对居民对药食同源的认知、态度以及使用情况的影响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1.人口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居民中,男性87人(42.86%),女性116人(57.14%);16-19岁9人(4.43%),20-29岁154人(75.86%),30-39岁31人(15.27%),40-49岁6人(2.96%),50岁以上3人(1.48%)。

2.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及收入情况

在被调查居民中,职业分布情况是:工业技术人员10人(4.93%),科研及教育工作者9人(4.43%),公务员11人(5.42%),公司职员38人(18.72%),学生118人(58.13%),其他职业(设计师、客服、自由职业等)共17人(8.37%)。最高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学历1人(0.49%),高中或中专3人(1.48%),大专11人(5.42%),本科99人(48.77%),硕士及以上学历89人(43.84%)。婚姻状况分布:未婚159人(78.33%),已婚42人(20.69%),同居2人(0.99%)。家庭平均月收入分布:1000元及以下/月的15人(7.39%),1000-5000元/月的66人(32.51%),5000-10000元/月的65人(32.02%),10000元以上/月的57人(28.08%)。

3.目前最关注的健康问题

被调查居民目前最关注的健康问题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食品安全、饮食卫生、慢性病、脏器、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以及亚健康等问题为主要关注的问题。

(二) 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药食同源的认知情况

1.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药食同源的总体认知情况

所调查的居民在了解药食同源知识的途径上,203人中共有198人作答,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从表中得知,居民获得药食同源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并推断网络和电视是北京市朝阳区获取药食同源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

对于药食同源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我们发现,听说过、具体不太清楚以及不清楚的共占比97%,因此,我们认为绝大部分居民不太了解药食同源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由此,我们看出居民对药食同源相关政策文件出台的了解情况不太乐观。

对于“食物有寒凉等不同属性,人的体质也有阴阳等差别,所以饮食要根据体质不同进行选择”这个观点的看法,认为正确的有123个(60.6%),认为部分正确的有56个(27.6%),认为不正确的有5个(2.5%),不清楚的有19个(9.4%)。对于“具有清热去火功效且可药食两用的中药”,认为是茯苓的有35个(17.2%),认为是麦冬的有10个(4.9%),认为是菊花的有117个(57.6%),不知道的有41个(20.2%)。两道题目各有超过半数的居民回答正确,有将近半数的居民答错。综合认知部分的题目,我们推断,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于药食同源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

2.社会人口因素总体影响分析

本研究在进行北京市朝阳常驻区居民对拟新增15种药食同源物品认知的情况调查时,获得的数据为定性资料,且为多个独立样本,因此采用多个独立样本R×C列联表的卡方检验。

由表4可知,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的结果均显示P>0.05,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对居民对药食同源相关政策文件出台的了解造成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因素不是影响居民对药食同源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了解情况的主要因素。

由表5可知,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的结果均显示P>0.05,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对居民对饮食要根据体质选择的观点的认同度造成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因素不是影响居民对饮食根据体质选择观点的认同度的主要因素。

由表6可知,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的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具有清热去火功效且可药食两用中药的选择造成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最高学历的结果显示P<0.05,表明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具有清热去火功效且可药食两用中药的选择造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历越高,答对率越高。

(三)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对药食同源的态度情况

1.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药食同源的总体态度情况

对于是否愿意学习中医饮食调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日常饮食中加以运用,共有200人作答,具体情况如表7,因此我们推断,绝大部分居民如果条件可以满足的话,愿意学习中医饮食调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日常饮食中加以运用,同时也说明,居民对于中医饮食调理的态度是接受的。

对于是否经常通过电视、图书、报纸、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获取药食同源相关的科普知识,共有203人作答,具体情况如表8。比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共有69人,共占比34%,因此我们推断,将近六七成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图书、报纸、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获取药食同源相关的科普知识。

2.社会人口因素总体影响分析

由表9可知,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婚姻状况的结果均显示 P>0.05,表明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是否愿意学习中医饮食调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日常饮食中加以运用的选择所造成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婚姻状况因素不是影响居民是否愿意学习中医饮食调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日常饮食中加以运用的选择的主要因素。

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性别、职业的结果显示P<0.05,表明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是否愿意学习中医饮食调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日常饮食中加以运用的选择所造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0可知,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的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是否经常通过电视、图书、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获取药食同源相关的科普知识所造成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四)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对药食同源的使用情况

1.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药食同源的总体使用情况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药食同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一直使用和经常使用药食同源物品的偏少,其中玫瑰花的使用频率最高,一直使用和经常使用累计10.9%,当归次之,累计7.4%、芫荽6%、山银花5.9%、藏红花4.9%。所有药食同源物品的使用从不和不认识两个频率累计之和除玫瑰花之外全部超过60%,其中玫瑰花为40.9%,油松、布渣叶、山柰、荜茇、马尾松均高达90%以上。因此,我们认为药食同源物品日常使用频率较少。

对于使用药食同源物品的用途,治疗慢性病的38次(19.0%),预防疾病的76次(38.0%),养生保健的158次(79%),美容减肥的57次(28.5%),治疗外感轻症的15次(7.5%),其他用途的9次(4.5%)。因此我们认为,居民使用药食同源物品的用途多样化,并推断,养生保健是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使用药食同源物品的主要用途。

对于居家药食同源物品常做的类型,菜肴的46次(23.0%),汤的115次(57.5%),粥的112次(56%),茶饮的97次(48.5%),泡浴的20次(10%),面膜的 22次(11.0%),其他类型的8次(4.0%)。因此我们认为,居民居家药食同源常做的类型较多,比较集中的有汤、粥和茶饮。

2.社会人口因素总体影响分析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药食同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一直使用和经常使用药食同源物品的偏少,其中玫瑰花的使用频率最高,一直使用和经常使用累计10.9%、当归次之,累计7.4%、芫荽6%、山银花5.9%、藏红花4.9%。所有药食同源物品的使用从不和不认识两个频率累计之和除玫瑰花之外全部超过60%,其中玫瑰花为40.9%,油松、布渣叶、山柰、荜茇、马尾松均高达90%以上。因此,我们认为药食同源物品的日常使用情况不好。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药食同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除玫瑰花以外的14种拟新增的药食同源物品从不和不认识两个频率累计之和全部超过60%,而且玫瑰花的使用频率最高,一直使用和经常使用累计10.9%,因此,本研究在分析社会人口因素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药食同源使用的影响时,以玫瑰花为例进行分析。

由表11可知,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的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药食同源的使用情况所造成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按检验水准α=0.05,经检验,性别的结果显示P<0.05,表明对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药食同源的使用情况所造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使用玫瑰花频率更高。

四、 讨论

“药食同源”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人对“药食同源”的理解不一。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药物与食物的起源相同,当前的主流看法是药物和食物没有明显的界限。国家曾四次修订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国家卫计委于2014年11月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的基础上,新增15种药食同源品种。

古人对药食同源的认识反映了食品的四种主要特征和功能:安全、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药食同源的物品应用较多,例如大枣、生姜、桂圆等等,常用于日常的饮食中,正确地运用药食同源物品可以对居民产生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拟新增15种药食同源物品知信行的情况,了解居民对药食同源认知、态度以及使用情况,通过居民对药食同源认知的情况,分析从药食同源政策的出台到居民的了解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药食同源的科普提出相应的建议。

药食同源物品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因此居民对于中医药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对药食同源物品的认知。房耘耘等从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关注程度及知识来源的分析中发现,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理解较深刻,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情况。

本调查发现,北京市朝阳区常驻居民对药食同源的认知水平较低,并且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最高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等社会人口因素造成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因素不是影响居民对药食同源认知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药食同源最新发布政策的时间较晚以及药食同源的宣传不到位有关。因此我们建议,重视药食同源知识的宣传,构建科学性、适用性和通俗性的药食同源科普知识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杂志报纸、图书等大众媒体,关注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药食同源的科普。同时,应学习国内外科普和健康教育等经验,构建兼顾科学性、适用性和通俗性的药食同源科普知识体系,以科学且通俗的形式进行药食同源知识的科普,提高居民药食同源知识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单峰,黄璐琦,郭娟,等.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J].生命科学,2015,27(8):1061- 1069.

[2] 程薇,石学峰,房耘耘,等.北京市居民中医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C):1693- 1694.

[3] 石学峰,程薇,房耘耘,等.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选择和利用及偏好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B):1938- 1942.

[4] 房耘耘,石学峰,程薇,等.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关注程度及知识来源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A):1854- 1860.

[5] 谭巍,蒋祥,徐思群,等.北京市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0):712- 717.

[6] 徐思群,靳琦,王慧,等.我国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6):413- 419.

[7] 张庆宏.药食同源与中药食品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7):54- 55.

[8] 陈庆亮,单成刚,朱京斌,等.药食同源食品起源与行业现状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7):114- 115.

[9] 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等.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49- 50.

[10]王莉,李明今.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知识与技术的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5):340.

[11]陆华.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品种的药性和食性与五行分类研究[J].光明中医,2013,28(7):1493.

[12]李士骧.《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品种名单的认识和建议[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1,3(4):232.

[13]王子寿.药食的同源与差异[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58.

[14]金生源.对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现代理解与展望[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11.

[15]张舒媛,李桐,吕媚,等.家庭常备常用中药情况调查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居民为例[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4):755- 759.

相关热词搜索: 同源 北京市 居民 研究 知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