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时间:2025-07-31 11:52:42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运用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0~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共150例,根据情况好坏分为两组,情况好的一组选用按吡喹酮总量60 mg/Kg 2 d疗法,123例;差的一组按吡喹酮总量90 mg/Kg 6 d疗法,27例。结果全部患者按期完成疗程,其夹杂症及并发症均无加重或复发。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66例(44%),以头昏(41例),乏力(25例)为多,少数为头痛、失眠、食欲下降、腹痛、恶心。个别患者有胸闷、肌肉酸痛、发热、腹泻等。一般反应较轻,均可耐受,经对症治疗一般在1~2 w内缓解。6 d疗法治疗的27例,除有头昏、乏力常见不良反应外,无其他特殊反应。结论吡喹酮常规剂量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不良反应较轻,一般均能耐受,肝功能损害不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吸虫;内科治疗;吡喹酮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是血吸虫虫卵沉积于肝内、形成内芽肿,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征,患者出现腹胀、呕血与黑便,肝脾肿大,腹水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湖北省汉川市及其周边地区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选取2010~2013年于汉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50例,给予内科的相关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50例,均有疫水接触史,有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和体征。其中男性103例,女性47例。年龄为13~71岁,平均50.3岁。巨脾型9例,腹水型138例。HBsAg阳性19例,夹杂其他疾病18例。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15 U 1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 U 19例;白蛋白平均32.16 g/L。伴有夹杂症及并发症患者均经治疗症状缓解稳定后进行病原治疗。

1.2方法 按照患者身体状况好坏分为两组,一组为肝功能代偿能力良好的晚期血吸虫患者共123例按吡喹酮总量60 mg/Kg 2 d疗法;另外一组为一般情况较差或年老体弱者,按吡喹酮总量90 mg/Kg 6 d疗法,共27例。

2结果

全部患者按期完成疗程,其夹杂症及并发症均无加重或复发。病原治疗后肝功能复查67例,白蛋白平均33.08 g/L;在治疗前黄疸指数升高的10例中复查结果,均为正常;ALT升高的19例中复查后均正常;治疗前ALT正常的患者治疗后升高5例,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66例(44%),以头昏(48例),乏力(27例)为多,少数为头痛、失眠、食欲下降、腹痛、恶心。个别患者有胸闷、肌肉酸痛、发热、腹泻等。一般反应较轻,均可耐受,经对症治疗一般在1~2 w内缓解。6d疗法治疗的27例,除有头昏、乏力常见不良反应外,无其他特殊反应。

3讨论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等阶段均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受累脏器以结肠和肝脏为主,肠道损害多限于肠系膜下静脉和痔上静脉分布范围的结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显著,小肠病变鲜见[1],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本观察结果表明,吡喹酮常规剂量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不良反应较轻,一般均能耐受,肝功能损害不明显。而病原治疗后ALT、升高5例均经保肝治疗好转。吡喹酮自上世纪70年代应用于治疗血吸虫病以来,国际、国内对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疗效,做过许多试验和观察,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治后6个月的粪检阴转率在70%~90%,经过适当剂量和疗程可以杀灭体内大部分活成虫,取到减少排卵,减轻和阻断血吸虫对机体的损害,改善和延缓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进程[2-3]。吡喹酮由于其毒性低、疗程短、患者耐受性良好及口服方便等特点应用于临床治疗血吸虫病。吡喹酮的降解在肝脏中进行,故肝脏受损会影响吡喹酮的代谢过程,从而增加血药浓度和延长半衰期。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由于肝脏受到较重损害,在口服相同剂量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周围血药浓度和消除半衰期均较正常人和慢性血吸虫患者的高和延长。用药不当会使患者出现难以消除的顽固性腹水、药物性肝炎,甚至肝性脑病等。为确保病原治疗的效果,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可按常规总量60 mg/Kg 2 d疗法进行,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加强护肝治疗,在肝功能较好时尽早进行病原治疗。以消除病原,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或中止病理变化,减轻患者症状。晚期血吸虫病在重疫区发病多、危害大、治疗棘手。患者常承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疫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4-5]。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4-741.

[2]周晓农,汪天平,王立英,等.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55-558.

[3]袁鸿昌,张绍基,姜庆五.血吸虫病防治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李瑞琴,鲁光华,李伟.大黄蛰虫丸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1258-1259.

[5]邱源旺,黄利华,华海涌,等.恩替卡韦治疗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疗效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2,30(4):101-102.

[6]牛雪花,吴鹏飞,华海涌,等.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疗效[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06):701-703.

编辑/张燕

相关热词搜索: 晚期 临床 观察 治疗 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