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又称慢性气管炎,是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理化因素的刺激、过敏反应等导致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而使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出现一种慢性炎症,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咳嗽”、“痰饮”、“咳喘”等病类似,主要因肺、脾、肾三脏虚损。肺虚易感外邪,致邪气犯肺,宣降失常而引起咳喘;脾虚则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千于肺,阻塞气道,使肺失宣降而见咳喘,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虚则纳气失权,气不能归纳于肾致喘促、气短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因素细菌和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组织损伤而引发本病。
理化因素外界气温寒冷和骤变,气压、湿度、粉尘、灰尘、有毒气体等均可导致支气管的功能受到抑制,抗病能力减弱而诱发本病。
致敏因素某些物质如花粉、灰尘、细菌、虫类毒素、冷空气及某些食物如鱼、虾、乳等,都可引起过敏体质的人发生本病。
体质因素如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减退、免疫反应性提高等均可引起支气管的功能失常,出现痉挛,分泌物增多,而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痰多,或伴喘息。症状轻者,在晨起或夜间咳嗽较多,且多咯吐白色粘液或稀薄泡沫痰,一般于秋冬之季加重,春季后逐渐减轻,严重者全年均有持续性咳嗽。气候变化、感冒及吸入烟尘后,咳喘症状会加重,或出现急性发作,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流涕或咯痰色黄、粘稠,或带有血丝。若久病失治,则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失眠,口唇紫绀,动则心慌气喘而发展为肺气肿、肺气病,而致呼吸衰竭。
中医将其分为下列几种:
寒饮症咳嗽气急,呼吸不利,胸膈满闷,甚则喘促痰鸣,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痰,形寒,背冷,症状反复发作,在冬季或受寒后加重,尔后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剧,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痰热症咳嗽气粗,喉中痰鸣,痰多粘稠,咯吐不爽,或有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胸痛,面赤或身热,口干而粘,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痰湿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易咯,因痰而嗽,痰出喘平,痰粘腻成块或白或灰,清晨或食后则咳而多痰,胸闷,恶心欲呕,食少,体倦,苔白腻,脉濡滑。
肺虚两虚症喘咳久作,气短乏力,常感气短不足以吸。偏阴虚且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痰粘稠不易咯出,舌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则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间尿多,大便溏薄,舌胖淡,苔白,脉细沉。
防治方法
治则:补肾健脾,宣肺止咳
一、自我推拿
1 按天突50次。
2 揉膻中50次。
3 擦胸50次。
4 推肺经50次。从孔最穴推至鱼际穴,反复多次,至局部皮肤发红。
5 揉丰隆50次。
6 擦腰50次。
7 摩全腹50次。
8 按肺俞100次。
9 随症加减:
发热加大椎、曲池、合谷各50次,痰多加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各50次。
二、药疗
西药
①急支糖浆,10毫升/次,2~3次/日
②抗菌素类药。
中药
①寒饮症:小青龙冲剂。
②痰湿症:二陈丸。
③肺肾两虚证:麦味地黄丸。
三、食疗
1 莲子、百合各30克,瘦猪肉200克。加水煮熟后加调味品食用。
2 青果30克、生萝卜150克。水煎服。
3 豆腐250克、生姜10克、红糖100克。水煎服,连用5天。
4 猪肺1个,清水洗净,将姜汁半杯、蜜糖120克、杏仁50粒,放人肺中,煮熟食之。
5 柿饼3个,洗净,加少量冰糖及清水,隔水蒸至饼软后服食。
四、预防
1 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添衣服,防止感冒。
2 加强体质锻炼。
3 忌烟酒,常食萝卜、刀豆、冬瓜、丝瓜、蘑菇及豆制品。
应季养生
第三节春季需防哪些病
春季,气温升高,寒暖失调,天气干燥,是多种疾病的易发季节。因此,必须敲响警钟,防患于未然。
防精神病复发常言道:菜花黄,病人狂。每当春暖花开之时,便是精神病高发之际。医生对防止精神病复发提出如下忠告:(1)春季要注意服药剂量;(2)临床治愈出院后应及早接触社会;(3)不要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以免影响睡眠和情绪的稳定;(4)病情改变,尽早诊治。
防急性支气管炎它是春季多发病,多因花粉过敏所致。因此过敏体质的人要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源,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如果咳嗽长时间不愈应到医院治疗,以免导致肺炎。
防肝炎春季是病毒性肝炎多发季节,尤其是通过消化道的甲型肝炎尤为多见,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儿童和体弱者应到防疫站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并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春季旅游者及出差者应注意防止“病从口入”。
防流感春季乍暖还寒,有可能发生流感流行,应及早做好预防工作,除了做好综合性预防呼吸道感染外,还要对年老体弱和与来往人接触多者,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防玫瑰糠疹玫瑰糠疹是一种春季常见的炎症性自限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本病可能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及过敏因素等因素有关,一次发病后多不复发。预防的主要方法是防止感染并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相关热词搜索: 常见病 老年 防治 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