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时代变迁下扎染图案研究——以周城扎染及自贡扎染为例 扎染的起源与发展

时代变迁下扎染图案研究——以周城扎染及自贡扎染为例 扎染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5-08-02 23:07:57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时代变迁下扎染图案研究——以周城扎染及自贡扎染为例 扎染的起源与发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时代变迁下扎染图案研究——以周城扎染及自贡扎染为例 扎染的起源与发展

扎染是一门传承两千余年的染织艺术工艺,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在传统手法上,利用选好的棉布、麻布,创作者以充满想象力的手法绘制或拓印图案意象,因图就势,因形就韵,使用皱皮、叠加、卷曲、捆绑等方法,进而将图案部分缝合,“疙瘩”是操作过程中最有特色的“中间造型”。最后创作者以工匠般的耐心浸染色泽,待创作者凭自我的判断认为其达到艺术想象的审美诉求后就拆线,张开布匹。沁润的板蓝根染料自由地流淌于柔软的布料间,虚虚实实、真真切切,

“疙瘩”部分若隐若现,开合之间图案与色泽尽显华彩,呈现各种优美的意象。毋庸置疑,经过手工艺与艺术想象的手脑搭配,神秘而寓意丰富的扎染作品就呈现在人们眼前。

时至今日,在云南大理、四川自贡、江苏南通、湖南湘西等地区还保留有扎染民间制作工艺。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技艺活态传承较好,大理周城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笔者选择自贡与周城作比较,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周城扎染技艺和自贡扎染技艺都具有典型意义,文化部将两项传统技艺都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二是从区域位置看,周城、自贡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有共通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有更多系统研究的价值。

一、周城扎染与自贡扎染概况

1.周城扎染渊源

周城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作为大理最大的白族自然聚居村,周城境内有闻名海内外的蝴蝶泉,有古朴优美的白族建筑样式,文化积淀深厚,广受赞誉,有“白族民俗的活化石”之称。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史载中国东汉时期大理就有多样的染织之工法。无论是唐朝《南诏中兴国史画卷》还是宋朝《大理国画卷》中所展现的图案构成、穿着打扮、服装风俗及印染工艺,都明显说明了早在1500多年前,大理白族勤劳的祖先已经很成熟地驾驭了印染技术。

2.自贡扎染文化脉络

巴蜀扎染,古老而声名显赫。古时天府之国生活富庶,物产丰饶,如蜀地的蜀缬一直为大唐宫廷使用。蜀缬在宫廷中也被称为宫缬,是极受欢迎的染织品。当代由于工业化的冲击,四川扎染作为民间手工艺几乎同其他民间工艺一样濒临失传,只有自贡扎染是其中至今继承相对较为完善的。

自贡扎染荟萃人文,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是巴蜀大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图式表达。

二、周城扎染与自贡扎染图案的对比

1.题材对比

由于大理民风淳朴,人们生活无忧无虑,周城扎染题材倾向于对自然的讴歌和对现实生活环境的赞美。从其题材类型方面探讨,可以分为六大类型。

其一,飞禽走兽。飞禽走兽是周城扎染图案中自然流露较多的样式,这是大理人对生命的记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动物题材类型多样,包含蝴蝶、鱼类、飞鸟等。其中,蝴蝶尤其占重要的篇幅,是十分受大理白族人追捧和喜爱的题材。第二,动物造型充满生命律动。飞禽走兽题材的周城扎染追求意蕴的生动,并不过于追求具象写实,传统手艺人善于提取动物的典型形态特征。

其二,植物卷草。植物是白族人视觉图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扎染艺术手法常常是对题材造型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或夸张变形。大理周城扎染图案中,由于人们喜爱桃花、荷花、兰花、桂花、牡丹花等,花之模样也是人之模样,花喻示美好的惬意生活,因而大理人对卷草的美、花的绚烂格外钟情。植物题材的扎染图案格外亲切、自然。

其三,几何意味。抽象的意味如同苍山洱海朦胧的水云之美,几何图案打开了人们更多的思维空间。而点、线、面或者意象化的图案往往使受众倾向于情感的感知,凝聚了情感的抽象图案挣脱了具象的束缚,白族扎染艺人由此得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

其四,山河星云。白族人时常在满天繁星下玄想,天文气象、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画面常常进入扎染艺术素材。同时,能歌善舞的白族人在观山悟道时思考着宇宙星空,在浩瀚的天地间品读着生命的价值。与其说周城扎染是图腾与图案的展现,不如说是白族人在扎染的世界里对生命起源、生活理想、生

时代变迁下的扎染图案研究

——以周城扎染及自贡扎染为例

□舒兴川1侯小锋2

摘要:扎染是我国民间最早采用植物进行染色的工艺之一,在悠久的手工艺发展历程中,显示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淳朴追求,和他们在生活中对自然、风俗、情感的提炼与表达。从地域与时空来看,当下在云南大理、四川自贡、江苏南通、湖南湘西等地区还保留有扎染民间制作工艺。

关键词:周城自贡扎染图案技艺

34

相关热词搜索: 扎染的起源与发展 扎染 自贡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