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综合评价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综合评价

时间:2025-08-02 18:00:22 浏览次数:

摘要:考虑企业融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融资成本、融资机制的规范程度、融资主体的自由程度、资金的利用率、融资方式的可选择程度以及资金的清偿力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融资效率

引言

在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中,融资成本、融资机制的规范程度、融资主体的自由程度、资金的利用率、融资方式的可选择程度以及资金的清偿力高低等都是不确定的概念,但其结论是定性的,即使通过假定、估计、预测等办法得出定量的结果,也往往带有主观的因素。所以,它们在客观上难以通过精确的数学方法取得结果,因此,本文选择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而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确定被评价对象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来评价被评对象的优劣。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成熟的模糊数学方法,其数学原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有严密的证明过程,这里只是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企业融资的效率评价,希望能对融资效率做出全面的、本质的解释和判断,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本文根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通过对股权融资效率、债权融资效率与内部融资效率的对比从而实现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单级模糊综合评价。

1、单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选取五个因素构成企业融资效率模糊评价的因素集,这五个因素为:

——融资成本;——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资金利用率;——清偿率。

单因素模糊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关键,通常单因素模糊评价也和权重的确定一样,是通过调查统计法进行的。其隶属度的确定代表了专家们对融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看法,是融资效率综合评价的核心。

3、各因素对融资效率影响程度高低的隶属度确定

下面通过对各因素分别分析,以确定在不同融资方式下各因素对融资效率影响程度高低的隶属度。

3.1融资成本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确定

融资成本是企业筹措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从另一个角度讲,它是资本的预期收益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进行资本筹措的重要依据。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成反比,融资成本越高者融资效率越低。

股权融资由于不存在抵税效应,其效率是最低的。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在资本市场上上市所需的挂牌费用、信息披露费用、中介费用、审计费用等均为固定费用,这些费用并不会因为发行规模小而相应减少,这对普遍发行额小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存在着交易成本过高和规模不经济问题,使得中小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效率更低;在债务融资方面,由于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使贷款利率仅能在较小范围内浮动,所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水平并不高,但这并不是融资效率高的体现,因为限制金融机构的利率和对金融服务的收费挫伤了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的积极性,进而也影响向他们提供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使中小民营企业可获得的信贷资金数量大减;内部融资是企业将自己的利润转化为积累,它不仅存在机会成本还存在税收成本,尽管我国现阶段还未开征资本利得税和资本净值税,但开征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但三种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的融资成本最低。

综合而言,将各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高低确定如下:

融资成本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

3.2融资机制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确定

融资机制的规范度也可说是资金市场的成熟度,机制规范的资金市场融资渠道多、风险小,效率也就高。要定量地描述规范度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从几个方面考察融资机制的规范程度,包括政策、银企关系、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是否存在所有制歧视及程度如何等。总的来说,我国的资金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国有经济是金融机构优先和主要扶持对象,各方面的政策门槛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都相对较高,证券市场发展较晚,上市公司较少。在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中,非正规金融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均发挥作用,而且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其重要性往往超过所有其他的融资方式。但长期以来,我国对非正规金融一直采取压制的政策,没有对其参与者提供有效的保护与监督。而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与信贷市场上,中小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权益性资本缺口和债务性资本缺口,而且面临着所有制歧视、社会信用不足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等影响更为深重的问题。因此,从融资机制的规范上讲,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效率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靠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因此,股权融资的机制规范度,较以金融系统为主体的债务性融资来说,发展历史短,机制规范度低。而内部融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前,可以说无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由于有公司法和新会计制度的约束有所规范,但是比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规范程度都低。因此,考虑融资机制的规范度,融资效率高低顺序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内部融资。

融资机制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

3.3融资主体自由度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确定

融资主体自由度是指融资主体受外界约束的程度,这种约束包括法律上的、规章制度上的和体制上的,约束越大,自由度越低,融资效率越低。在我国,内部融资受外界约束较小,股票融资主体对所募资金的支配程度较大。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虽然对上市公司所募集资金的投向有具体规定,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可以随意更改资金投向,只要及时披露就行了;中小民营企业受融资渠道不畅所限,对于债权融资,不得不接受银行严格的约束条件,包括准备金制度、信贷补偿性余额、周转协定等,对于大笔贷款或经常性贷款,还会有监督员进行日常监督,因此,债权融资在自由度上是低效的方式。以此确定各融资方式融资效率高低的隶属度:

融资主体自由度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

3.4资金利用率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确定

从资金利用率来考察融资效率,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资金的到位率。内部融资的资金到位率是最高的,而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资金到位率相当,都会有股本募集不足和贷款资金不到位的风险。

另一方面,是资金的投向。理论上说,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将很快得到利用,但对股权融资来说,不排除以下两种情况导致的资金利用率不足:一是上市的中小民营企业受到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误导,即使短期内无资金需求,只要达到了增发的条件也会选择增发,融入大笔资金;二是由于融资集中性与投资分散性的矛盾,不排除因为融资过程的延续时间较长,使得原先的市场机会与企业擦肩而过,而暂时又无其他投资机会而出现的资金闲置现象。债权融资在这方面相对要好一些:债权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在银行贷款方面,企业往往因为无钱而借钱,有银行的把关,借钱的多少依据需要的多少而定,银行提供贷款只有少于企业的需要而无多于需要的现象;发行债券有固定的募集金额,不会产生超额认购,溢价过多的现象。内部融资的资金投向则与债权融资类似,即利用较为充足。

考虑上述两个方面,资金利用率的高低依次为: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

资金利用率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

3.5资金清偿力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

清偿率是资金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揭示资金再循环的效果,还可以体现企业的信用状况。股权融资由于不需要偿还本金,不会产生因不能偿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不利影响。因此,可认为中小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在考虑清偿能力时,其融资效率是高的,相应隶属度定为1;内部融资在这一点上与股权融资具有相同的性质;而中小民营企业在债权融资上效率是低的。造成民营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清偿危机,民营中小企业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肯是银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中发现,民营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企业的违约率。

考虑资金的清偿力,透过以上分析,确定各融资方式的隶属度为:

资金清偿力影响融资效率的隶属度

4、单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单因素模糊评价,仅反映一个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这是不够完全的。必须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得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这就要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在模糊综合评价中有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最大隶属度原则,即取V中与 最大数对应元素 作为评价结果。另一个是模糊分布原则,即用 直接作为评价结果,各个评价指标具体反映了评价对象在所评价的特性方面的分布状态。

对于股权融资来说,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效率低的隶属度大于效率高的隶属度,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是较低的。而根据模糊分布原则,股权融资效率高的隶属度是0.35,即说明股权融资的融资效率高的概率为0.35,而股权融资的效率低的概率为0.65;同样,中小民营企业债权融资的效率较高的可能性为53%;中小民营企业效率最高的融资方式为内部融资,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的效率高的概率为0.7。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效率>债权融资效率>股权融资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开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模糊分析,金融研究.2001.6

2.陈春霞.基于金融制度变迁的民营经济融资分析.当代财经,2004

3.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出版社,2000

相关热词搜索: 民营 综合评价 企业融资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