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都是强调劳动者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有关人的价值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合理内容,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而且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人力资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都是强调劳动者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虽然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有关人的价值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1.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1]李建民教授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下了定义:对于个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的总和;对于群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的整合。
人力资本理论的定义在我看来应该是指,由马歇尔、舒尔茨、贝克尔等众多不同时期的学者提出并创立的关于人力资本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并包括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本理论。我国有许多学者也在从事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他们的定义大多沿袭了舒尔茨等人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定义方面的内容,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我国的学者观点大体是一致的。
2.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他通过对美国农业经济问题的长期研究,发现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农业产量迅速增加,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投入的大量增加,而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的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2]舒尔茨在1960年的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才是促进现今经济飞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他认为,一国人力资本的存量越大,质量越高,那么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同时,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一样,并非是免费获得的,而是需要投资才能得来的。因此,舒尔茨也被成为"人力资本之父",并于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系统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学术研究特点在于他把表面上与经济学无关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他提出了"时间价值"理论、儿童"量-质"权衡理论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均衡模型, 即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的当前值等于未来收益的贴现值。
爱德华丹尼森对舒尔茨论证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修正,他将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改善,知识应用上的延时效应以及资本和劳动力质量本身的提高等等,从而论证了1929至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应是23%,而不是舒尔茨所讲的33%。
雅各布明赛尔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并给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收益模型,从而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另一个分支,同时他还研究了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
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包括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资本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理论、借贷资本理论和地租理论。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人类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把人的劳动分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前者具有较高的价值,是多倍的简单劳动。他把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和技巧的科学技术与教育看成是生产力的重要来源。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又把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就是指劳动者受教育、培训以及保持劳动能力的那部分劳动。
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实质上是强调"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劳动,必然是人的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决定着商品的价值,决定着商品的生产,从而也就决定着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劳动者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主导者,是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能动因素。马克思以劳动创造价值为起点分析了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从概念、结论和思路都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
人力资本在舒尔茨的理论中体现为,"劳动者变成资本家,是由于他们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的结果。""由于拥有其本身的人力资本价值, 劳动者已经变成了资本家"。"工人因人力资本投资而成了资本家。"而国内有学者认为,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人力资本"的概念,但在"劳动力概念"的解释和使用上已蕴含了人力资本理论思想,舒尔茨所说的"人力资本"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
二者的主要联系有: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和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是极为相似的,都是强调这种人的能力或劳动能力只能存在于劳动者身上或者说存在于"活的人体中"。
2)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和马克思劳动力价值构成的内容也是极为相似的,都是强调"我们称之为消费的大部分内容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强调"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
3)舒尔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马克思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论述极为相似,都是强调人力资本、强调活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舒尔茨人力资本数量、质量的论述和马克思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论述极为相似,都是强调劳动力质量,强调复杂劳动的重要作用。
5)舒尔茨关于"劳动者成为资本的所有者"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讲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也是极为接近的,他们都是从研究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作用入手,而深入到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评价机制高度评价了人的劳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评价机制高度评价了人力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首先阐明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然后再进一步揭示出剩余价值的来源,建立起他的剩余价值理论,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是先从现象形态上提出"索罗技术进步残差"问题,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而其共同特点都是强调在经济增长中劳动者和人力资本的作用。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明显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
5.结论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正在迫使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不得不重新回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轨道上来,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实用内容之间打开一个基础性的通道。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对现实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当代人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付小平.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管理科学.2010(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
作者简介:王昊宇,(1987- ),西安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李莹莹,(1986- ),西安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关热词搜索: 马克思 理论 人力资本 资本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