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位居世界前列
2011年7月5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考察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田。9月19日,由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水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项目获得成功,其中,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高达926.6公斤。此前,由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在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了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最终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NO 2——HPTNO 52的艾滋病病毒(HIV)临床研究取得进展
2011年5月,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迈伦·科恩领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临床试验中发现,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同时帮助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如果病毒感染者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将病毒传染给伴侣的风险降低96%。这意味着,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艾滋病正变成“可控疾病”,许多患者和感染者已可携带病毒生存。
NO 3——首款石墨烯集成电路诞生
2011年6月,IBM公司的科学家通过在一块碳化硅晶圆的硅面上种植石墨烯,克服了以往的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了首款由石墨烯圆片制成的集成电路,其混频最多可达10G赫兹,而且可承受125摄氏度的高温。此款石墨烯集成电路的诞生,预示着未来人们可用石墨烯圆片替代硅晶片,而人们也可在没有接收信号的状态下使用手机。
NO 4——中国“天”“神”太空对接
2011年9月29日晚2l时16分,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追随天宫一号的脚步升空,并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两次对接。以此为标志,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
NO 5——“蛟龙”探海成功突破5000米大关
2011年7月28日12时许,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完成历时9小时14分的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后重新出现在东北太,平洋海面。据悉,此次下潜试验完成了预定目标,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
NO 6——干细胞人造血首次输入人体
2011年11月,法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将实验室中用造血干细胞培育出的人造血输入人体体内,其表现与正常的血液并无两样。尽管大规模利用干细胞制造人造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次实验中的输血量仅相当于一名普通病人每次输血量的1/200),但该实验结果表明,未来我们或将可以获得无限量供应的血液,且这种血液大多为人工方法制造出的“真正血液”。
NO 7——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首次实现
2011年5月,德国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将单个光子的量子状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后经180微秒成功读出。据悉,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此前,科学家只能实现光子和数千个原子集合之间的信息交换,而采用一种可控的方式,使量子信息也能在单个原子和光子之间实现交换,将进一步促使科学家设计出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最终实现联网构建“量子网络”的目标。
NO 8——神经药物首次突破血脑屏障
如何将药物送入大脑细胞内,一直都是医生治疗脑神经疾病时面临的最大挑战,2011年3月,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使用神经药物首次突破了血脑屏障,并在实验中成功将药物直接送入实验鼠大脑细胞,从而一举攻克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肉萎缩症的重大障碍。研究人员希望5年内能在人体身上进行同样的实验,但作为一项尚处于初期阶段的研究,该实验距离真正造福于民的那一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NO 9——中国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1年7月27日5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作为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NO 10——中国中型无人直升飞机研制成功
2011年5月7日,由山东潍坊天翔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与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V7 50无人直升机在山东潍坊试飞成功。据了解,V750无人直升机起飞重量为757公斤,任务载荷大于8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为每小时161公里,最大航程为500公里,续航时间大于4小时。相关专家指出,V750无人直升机将填补我国中型无人直升机的空白。
相关热词搜索: 科技成果 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