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很有帮助,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也不忘对学生施行良好的品德熏陶。本文即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展开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品德;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38-01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人的基本情感,无论是什么人,从生下来的时候起,除了对自己父母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之外,还有一种感情,那就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孩子小的时候也许不懂,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和侵略,所以这种爱国情怀要从小启蒙和培养,要告诉学生懂得爱国是一种美德。虽然数学是理科学科,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虽然数学课中我们教学生的都是数字之间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史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例如:教学生学习圆周率的时候,我会向学生介绍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并且讲述他通过刻苦努力,才成为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并且告诉学生祖冲之是我们河北省涞水县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充满自豪感,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
其次,利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辩证唯物因素进行教育。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观点。诸如整数与分数的对立统一。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对立统一……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应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启发学生学习,要善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又能使学生用联系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的探索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和失败,用于尝试,使他们在质疑、释疑中建立一个独立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创造精神的培养。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知识顺利的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内在美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空间想象思维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图形美、对称美、曲线美等,构成了数学的美。比如,在我教授著名的“黄金分割”知识时看,揭示出了一种线段比例的美,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著名建筑,我们的腰带,女孩子的高跟鞋等等,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美。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科学灵活的融汇于教学中,就能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任务来完成。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授的内容,相应的开展主题班会,数学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品德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在充满活力的自主性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数学 思想品德 教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