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介绍了塞罕坝森林公园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景观条件,并从历史资源和风景资源两个方面对景观资源现状进行评述;针对塞罕坝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现状,结合开发的原则和目标,提出开发和保护的对策。
一、塞罕坝森林公园概况
(一)地理区位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载体上建立,属原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在围猎72围中,达17个围之多。公园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边缘,位于北京、承德以北,正在阴山山脉之东端,大兴安岭之南端,燕山山脉之西北会合处。地貌含高原和山地,高原俗称坝上,海拔1500~1940米;山地称坝缘山地,海拔1010~1500米。
(二)自然条件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长,低温寒冷,春秋短,夏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
(三)景观条件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总经营面积9.4万公顷,其中,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风景林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2%;草原景观1.3万公顷,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充满浓郁满蒙民俗风情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二、景观资源现状
(一)历史资源
塞罕坝,原名“塞罕达巴罕色钦”,系蒙语“美丽的高原”或“山水美好树木繁多的地方”之意。在五代十国时期,辽代曾将这里辟为避暑游猎之所。元代,这里是朝廷围猎场所,并筑有行宫,叫“围场行宫”。
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玄烨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游牧地,以蒙古诸部敬献的名义被划定为皇家的禁苑猎场,总称“木兰围场”(木兰即满语“哨鹿”之意),进而达到“肆武绥藩”的军事目的。不久康熙又赐名“万树园”,环65km左右,立木栏或植柳条为边界,直属理藩院管辖,朝廷派八旗兵把守。并颁布“蒙古、民人不得阑入”的禁令。公元1690年在这里爆发了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地方林业机构逐步健全。196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加强天然次生林经营的同时,开始大规模的人工和机械造林,直至1993年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又成为了老一代林业工作者艰苦创业的见证者。
(二)风景资源
1、地貌景观
林区地貌呈疏缓丘陵景观,既有整齐的人工林,也有广袤的草原。坝上东部为漫甸,边缘部分向下切割为深谷;西部为波状起伏的沙丘,地势开阔。
2、水文景观
林区内有大小河流6条,还有高原湖泊多处。其中,吐力根河,盛产细鳞鱼;沙而卓,水质咸,水面60公顷,栖息各种水禽;火泡子,水质偏酸性,水面16公顷,鲫鱼繁生。
林区边缘山湾子乡热水汤村,有温泉1处,水温33℃,水质含硫磺等10多种元素,适宜疗养。
3、气候景物
林区因地处高寒,每年6~8月的清晨或雨后,雾海茫茫,冬春之交或秋末冬初,常有雾凇景观。林区的冬季比较长,雪质厚,是赏雪摄影的好时期。6、7、8三个月,则为避暑佳期。
4、人文景物
从北京至塞罕坝林区,途经金山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进入围场境,有清代乾隆皇帝《入崖口有作》诗碑和嘉庆皇帝的《木兰记》碑以及清代皇帝到“木兰围场”行围开始前小憩并拈香朝拜的东庙宫。
5、森林景观
塞罕坝75.2%的森林覆盖率,其中人工林4.4万公顷,多为人工落叶松,林相非常整齐,200~300公顷连成一片,形成浩瀚林海,与接坝地区的数万公顷天然针阔混交林遥相呼应。
6、珍惜树木、植物和菌类
塞罕坝的植物区系属蒙古区系、东北区系和华北区系的交汇处,并且有达乌里区系的植物侵入,植物种类相当丰富。
7、野生动物
具调查分析,现有野生动物有17目38科113种。此外在森林环境良好的区域,各种昆虫资源丰富,特别是蝴蝶品种繁多。
除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猎动物外,还可开展适度的狩猎活动。
8、可供游憩的草地
林区内虽然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林间空地、林缘和打草场、放牧场也很广阔。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繁盛,是开展野营或游艺活动的极好场所。
9、民俗风情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克什克腾旗相邻,多年来,满、蒙、汉等各族人民长期在这里生活聚居,三种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
三、市场开发策略
根据塞罕坝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现状,结合开发的原则和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开发对策:
(一)森林旅游产品的市场调研
建设公园和规划开发产品时要结合市场调查的需求方向,灵活的落实规划建设,以确保有限的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1、市场环境调查。市场环境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调查政府有关旅游的政策、法令;国民生产总值和收入总值、人口及增长、人均消费水平、物价指数、资源状况;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职业构成、风俗习惯、审美观等。
2、产品竞争力调查。对一定区域内竞争对手和旅游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营销策略、产品销售渠道以及其他竞争策略和手段;竞争产品所处的交通条件;产品质量、价格及资源的潜在能力等作充分调查。
3、旅游产品市场总容量的调查。通过这方面调查,本公园的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市场总需求和达到饱和程度的发展规划。主要调查旅游产品在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各地市场情况、可开发和占有的市场,现有市场的销售变化趋势,经营策略的变化对本产品和竞争产品市场的销售对比等。
(二)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1、以“皇家猎苑”为依托,深度挖掘满蒙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室重大政治军事活动的要地,成为满蒙汉多民族的聚居地和少数民族风情的主要扩散地。因此,深度挖掘和开发少数民族风情活动应为本公园开发的一个特色
品牌。
2、建设自然景观,恢复人文景观。金莲花、干枝梅的集中养植基地设专人加强管护,使之真正成为“百花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大力招商引资,对人文景观进行保护恢复,重点规划修建“民俗风情文化村”、“木兰秋狝大典城”、乌兰布通古战场遗址中的“十二座联营”、“康熙亮兵点将台”,建立皇家旅游城,使游人能够重新目睹300年前的恢弘场面,领略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
3、恢复开发东庙景点。东庙宫旅游景点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它是清帝进入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狝的第一站,而且庙宫合一的建筑在全国亦属罕见,亟待修复开发。首先,东庙宫靠近承-围旅游公路,开发方便;其次,保留下来的庙宫档案材料比较完备,也利于庙宫的恢复开发;第三,庙宫围墙与大部分古松尚存,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
4、加入旅游网络,实施旅游集团战略。旅游线上的各旅游景区、旅行社从大的旅游链角度出发,组织大的紧密或松散型的旅游集团,加强省际间旅游行业的沟通,参与旅游大市场的循环,逐步形成旅游网络系统化乃至集团化的发展局面,扩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三)设施规划
1、加强公园的软硬件建设。如何开发利用好特有资源,增强市场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加强必要的建设。对于外来和内部投资方面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给投资者一个“定心丸”,对于个旅游设施、行政管理和软件服务方面,要制定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建立奖惩制度,使之落到实处。
2、对旅游宾馆饭店建设进行严格的审批。对现有旅游宾馆饭店的改建严格控制,无论是宾馆饭店的新建或是改建均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3、加强同环保、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旅游
环境。
(四)公路建设
1、鉴于修公路对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破坏较大,必须把修路问题安排好。首先修路重点应放在几条主公路上;其次,放在通往重点景区、景物上;三是修建停车场,禁止车辆乱停、乱放;四是修路的种类、等级、宽度也应以确实保护生态系统来决定;五是从回归大自然,欣赏风光的角度来考虑,曲道观览往往更增加情趣。
2、修复森林公园-塞罕敖包-红松洼草原-热水汤-乾隆殪虎洞-棋盘山旅游公路。该旅游线路景点丰富,且人文、自然景观兼备,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既有留存百余年的塞北佛石庙,又有规模较大且历史悠长的塞罕敖包;既有国家级生态草原保护区红松洼,又有康熙曾经住跸的热水汤,尚有保存完好的乾隆殪虎洞与磨崖石刻。
集中财力修复总场-点将台和总场-塞北佛石庙的干线公路,改善路面质量,同时加强维护。条件成熟时修建元代半截塔-古御道-塞罕坝线路,从而形成以森林公园为中心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
(五)森林公园有效管理机制的选择
1、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的自我约束机制。森林公园必须把林业的生产经营、旅游、环保等一切活动,自觉地约束在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有关范围之内,做到执法守法、优质服务和合法经营。因此,自我约束机制是企业合法经营和取得效益的基本保证。
2、引入激励机制。目的是激发森林公园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并以专业人才培养和质量教育为前提。激励包括精神、物质、工作三方面,核心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实行职务、工资、社会保险三项制度配套改革。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企业、职工四者的经济关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森林公园企业有生机和活力。
3、引入经济核算机制。即在企业内部,以企业计划、统计、财务、生产、营销、旅游等职能部门统一规定的量化核算指标体系为基础,善于运用价值形式和有效劳动量形式,并以货币为尺度,对年、季、月的森林公园各项业务成果与消耗、收与支、盈与亏、责任人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全面控制、分析、核算,从而保证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综上所述,塞罕坝林区风景资源丰富多彩,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生态观念教育,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及美育的理想场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正规的森林旅游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公园的开发和保护项目上应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一切开发建设都应以保护资源为准则。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国家森林公园 保护 开发 谈塞罕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