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研究团队的几点思考

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研究团队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5-08-02 05:15:26 浏览次数:

摘 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中坚力量。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学生工作现状,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日常繁杂的学生工作中建立学生党团队伍建设、学风建设、艺术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不同方向的学生工作研究团队,对于解决制约辅导员队伍发展目前存在的诸如队伍不稳定、发展方向不明确等瓶颈问题,增强辅导员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加快高职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脚步提出了合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研究团队

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贡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的出台,更加明确了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导力量——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和各项管理机制。然而随着近年来高职入学门槛逐年呈降低趋势,大量90后高职生源出现了认知的新特点和新需求,高职辅导员工作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长期定位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人才。国家对于高职生的就业政策上也给予了更多的倾斜,这使得高职教育成为毕业则就业的有力保障,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送到高职院校学得一技之长,在毕业后能够及早就业减轻家庭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高职生中以90后为代表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识差,班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性格方面往往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抗挫能力弱,在进入大学后因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易出现心理波动甚至衍生心理问题;他们大多个性张扬,拥有文艺之长,需要展示才华的舞台和空间;在步入大学之初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很迷茫,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合理规划,有较强的就业指导需求;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且价值观更加现实,缺乏先进的党团组织的引领。

(二)高职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清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存在着多头领导,成为被过度利用的公共人力资源。每一名辅导员往往肩负着就业指导、心理咨询、艺术教育等多重职责,加上常规性的工作如通知、活动安排的上传下达、学生宿舍卫生、日常行为检查等,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着工作样样都要做,却件件不出彩的尴尬局面,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精力被这些繁杂的工作所牵扯导致其没有精力开展专业研究,弱化了他们的每一项工作职能,对于每一项学生问题的出现只能“临阵磨枪”,加之没有必要的业务培训,从而难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和水平。

(三)高职辅导员工作缺乏创新和认可

由于被大量的常规工作所缠身,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去进行,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缺乏工作创新点;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的在校园和社会的认可度普遍不高,这和他们的工作实际密切相关,工作内容缺乏专业性、学术性,被认为是人人可以做的职业,伴随的待遇低,入职门槛低和队伍流动性大的恶性循环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从博弈论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研究团队建立的必要性

团队是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团队存在的意义在于使工作的效果优化,当工作是围绕小组而不是个人来进行设计时,就形成了工作团队。辅导员工作团队是指由一小群技能互补的辅导员组成的人群结构,他们熟悉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环节,并且在学生工作的开展中各有所长,团队的成员致力于共同的宗旨、绩效目标和通用方法,并且共同承担某一学生工作课题的研究和探索。针对高职生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建立不同的工作研究团队,有的放矢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针对辅导员队伍自身长远发展和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管理来说,博弈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成果则成为辅导员工作团队建立的可行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它强调个人理性,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是一种科学实用的定量方法。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主体高职生源的新特点新需求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成为适应高职教育中学生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辅导员个人的智慧和精力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完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每名辅导员都有实现个人长足发展的迫切愿望,这种情况下,不同辅导员之间既存在合作又体现竞争,这种由多于一方组成并且相互依存的决策过程就是博弈。合作的过程将产生强大的整体优势,规避很多个人难以承担的风险和困难,如信息的不完全性,个人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弱势,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合作就成为每一名辅导员有利的“利己策略”,鉴于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应树立合作的意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多赢”。

三、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的建议和对策

2008年暨南大学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学生管理经验基础上,在内地高校中率先提出组建研究型学生工作团队的模式,成立了学生学习教育团队、学生创新教育团队、全人教育团队、服务学习教育团队、职业规划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等六个团队,研究探索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团队诞生至今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而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学生工作团队适应高职学生管理的需求而生,将会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工作队伍,改变一成不变的辅导员学生管理模式,推动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要完善辅导员工作团队管理规章制度,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部(处)应结合辅导员队伍自身实际和学生工作的特点,出台学生工作研究团队管理章程,确定全体团队的工作指导理念前提下,制定各自团队的年度工作方案、计划,对于不同工作团队按学期、年度制定工作目标,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保证研究结果的按期形成。

二要注重团队合作,加强学习,多出成果,提升学院学生工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含量。各工作团队逐步建立自己的辅导网站,开发特色的课程和辅导体系,编写相关教材,依托新成立的学生团体,对学生进行个体或团队辅导,结合本校实际服务于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

三要将工作团队建成学生工作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炼本团队特色,提高团队成员的素养。定期开展团队成员内部和团队间交流活动,促进相互取长补短,增进沟通和了解,充分发挥每一名团队成员的科研特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逐步编撰了适应教学需要的团队工作教材,亦可以选修课的形式探索更多学生工作创新点的形成。

四要借团队工作拓展学生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以团队工作的成果探索学生活动开展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更好的满足高职生的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例如针对高职生源基础知识薄弱、学风较差的现状,对辅导员学风建设方面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建立相对应的工作团队,研究高职教育中良好学风形成的规律和方法,以提高高职生的学习意识和激发学习兴趣。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建设学生党团队伍建设、学风建设、艺术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等适应高职学生管理需要的不同研究团队,来进一步推进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提高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工作经验的交流,最终达到大力提高学生工作质量的目的。

辅导员学生工作研究团队是加大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加快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学术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相信它将为各高职院校建设“学习研究型”学生工作队伍,使学生工作队伍从事务实践性向研究实践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二林,李耀珍.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4).

[2]王梅香,罗文华.浅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课题所用,课题号为s2011405。

(作者单位:1.2.4.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辅导员 几点思考 团队 建立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