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因为我曾亲历过这场战斗。在创作前,我们曾组织画家们到陕北体验生活,这幅油画的创作是成功的。油画《瓦子街大捷》以及我的版画《解放兰州》,都在庆祝建军30周年的第一届全军美展上展出。
转眼到了1957年,形势大变,我的创作也就暂停了。到1963年,才继续恢复了我的创作生涯。“十年动乱”期间,我主要练习书法,书写毛主席的诗词。通过这个时候的练习,我在书法创作上也有一些进步。“十年动乱”之后,我的工作就比较正常了。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之后,我担任了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协主席等职务。我的创作以版画为主,改为以创作中国花鸟画为主。花鸟画画了很多,都流传到群众当中去了。当然,也有不少作品出国展览,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在全国美展上展览并被一些堂馆收藏。
我与中国画
创作中国画,我主攻花鸟画。我觉得花鸟画是最接近群众的,它与群众的生活是最密切的。因为花鸟画可以寄托人的感情,花鸟画也可以传达给人们喜怒哀乐,有很强的表现力。但是,我的花鸟画和传统的花鸟画又不是很相同,我创作的花鸟画主要表现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力求与时代同步、与群众的思想感情靠近。
对于花鸟画,我不敢说我有自己的风格,只能说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追求程度的深浅高低,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我所追求的是紧跟时代,群众接受,群众爱看,群众喜欢,画面要深厚,不能浅薄。我们这个时代是丰富多彩的,我对画面尽量要求丰满一些,而不是零零落落、冷冷清清。改革开放以后,各行各业都欣欣向荣,特别是经济迅速发展,所以,画面更应该表现得欢乐、灿烂,要具备比较浑厚、欣喜、欢乐、向上、繁荣的基调。人民群众生活安居乐业,事业蒸蒸日上。因此,画面构图也好,深度、亮度也好,色彩也好,都要与群众的心理和感情、与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趋同。
我认为,画画时要有激情,要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力求画中的寓意、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只有这样画才有看头,才能让人琢磨出味道来。
譬如,我画梅花,旨在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在经历坎坷,人民群众在经历困苦时,像梅花一样抵抗风雪,铁骨铮铮,表现人们群众的高尚与骨气。我也画荷花,因为荷花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对事物的象征意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人也要像荷花出水一样干净,所以,我在画荷花的时候,追求的是一种洁净与恬然。我多画莲花,就是希望能够体会出廉洁等一些寓意来,当然,这也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我画画就是为了歌颂广大人民群众。我在画面上题“梅花明月证三生”,就是想说过去也好,现在也罢,哪怕是在将来,我们的人民群众都会像梅花一样傲然挺立,像明月一样光明,这就是我们群众的本质,做人的本质。
我画上的题款,都寄托着自己的思绪。至于表达得是否深刻充分,还需要观者的思索与补充,才能达到一件艺术作品的完整存在。
我离休后的生活
离休之后,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建议成立甘肃省书画研究院。书画研究院所吸收的成员,多半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过去都是甘肃省的美术骨干,有美术编辑人员,有美术教育工作者,有美协、文化馆的美术干部,还有一些其他岗位上的美术工作者。大家离退休以后,原来的单位再无力组织、帮助、关心他们美术创作方面的事情了,但他们绝对有能力继续画下去,还会画得很好。而且,他们在岗时,联系过不少群众,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离退休后,他们还是大有可为的。
目前书画研究院已经有100多个成员,每个月都进行作品观摩会,每年举办两三次展览,出版几本书画集。
第二件事情是出版《画苑英萃》画刊。画刊不收任何费用,为画家无偿服务,以宣传甘肃、宣传甘肃画家和作品为宗旨,已办了五年,介绍了甘肃省几百位书画家。
第三件事情是成立了一个画室。地方不太大,能挂四五十幅画,可举行一个小小的展览、观摩会、笔会、座谈会。甘肃有些画家还很穷,没多少收入,无力出钱租场地办展览。地县的美术工作者来到省城,可以在画室搞创作,也可以无偿地为他们办展览。
有了甘肃省书画研究院,有了《画苑英萃》画刊,有了画室,就更广泛地为老书画家们提供了平台,对繁荣甘肃省书画艺术是很有益的。
我的“若蝉”人生
许多人问我的笔名为什么叫“若蝉”。“若蝉”是我对自己做人的简单要求。蝉,是夏秋时节在树枝上每天叫个不停的知了。
小时候,我很喜欢蝉。那时,我经常弄点面,洗成面筋,然后放在细细长长的竹竿上,把树梢上的蝉粘下来。我把粘下来的蝉养在缸子里面,或者把它装在一个小笼子里。也有时候,我会在黎明前起床,蹲在树前,等到蝉自己从地下往外钻。从土里钻出来的蝉还不会飞,我就把它抓起来,养护它。
大家都知道,蝉的生长是要蜕几层皮的,药铺里面叫蝉蜕的药,有解热、镇静作用。我总觉得,做人其实也一定要蜕几层皮,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痛苦遭遇。于我而言,正如遭遇的那些不幸、困难,在战争中遇到的危险,每经历一次磨难,我们就要蜕一次皮。人生的坎坷好像蝉蜕皮一样,推陈出新,才能锻炼意志,学会成熟。
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吃东西,据说它只饮清露,天上的露水和叶子上的露水。我觉得这对人生也很有意义,就是要我们少向他人索取,少给他人增加负担,而应多贡献。我们做人,也要像蝉一样,不要奢求太多。但做起事来,要像蝉的叫声那样豁达、响亮,光明磊落。
“若蝉”便是我对我的人生观的诠释。
相关热词搜索: 是个 我一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