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多活动少理论

多活动少理论

时间:2025-08-02 12:56:25 浏览次数:

 多活动 少理论

  —— 探究性学习之探究思考 孟蕾学 (亳州市大寺中学 236831 )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精神和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即“实践”,也就是“活动”。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多活动,少理论”。本文主要举例说明高中生物理论部分的部分“活动”。

 1 . 把理论变为“活动”,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

  在澳大利亚,实行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不局限于在室内谈理论,时常采用室外授课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校园里,经常见到一个班级的学生围绕教师团座在一起研究某一专题的情形。[1]其实,在澳大利亚,许多年前,生物教学就“非常强调实践性。经常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公园、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作一些调查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能力,学生们除在教室上课外,还可以在实验室活动。”[2]而在我国情况如何呢?生物教学几乎是教师用满堂授课把学生困于教室里,我们可不可以走出教室呢?下面是笔者的一次实践。

 在一次“教坛新星”大赛中,笔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要归功于“活动”课。当时的情景如何呢?授课的课题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地点:市三中(借班上课),备课时笔者在突破难点上,想到了一个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在课堂上是这样运用的:(在讲解“转录和翻译”后)同学们,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这里有 20 种不同的手帕若干条,现在发给同学们(一人一条),然后每位同学从 AUGC四个碱基中任取三个随意排列,作为每个人的姓名,贴在背后。然后,教师站在操场南围墙处,按事先写在围墙上由 AUGC 四个碱基编码的碱基序列,从右到左(严格地说应从 mRNA5′-3′端)每三个碱基一读,凡姓名(三个碱基序列)与教师读的三个奋不顾身基序列能形成碱基对的同学,即可站在该三个碱基所处的围墙处,且每上来一个同学可将其手中的手帕与另一个相邻同学手中的手帕连接,然后退下,待下一个携带手帕的同学进入,随着教师阅读碱基序列的增加,同学连接的手帕数也不断增加,当教师读完墙上的碱基序列,手帕就连成一条长的手帕带——一条多肽链。概括起来,这就是“翻译”。

 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当时的思维已被充分调动,课堂氛围由严肃、正统变得活跃、温和,同学们脸上露出了微笑。此时,笔者加以指引,“请同学们找出这个‘翻译’过程的 mRNA、tRAN、氨基酸、多肽链”最后再设疑:(1)墙上的碱基顺序能否任意写上去?逆行思维,拓展活动内容,延伸至“转录”。(2)墙上碱基顺序的不同,系成的带结构是否相同?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和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回忆。

 上述活动课的运用 ,把抽象、深奥、生疏的微观的科学理论变成了具体、浅显、熟悉的宏观的典型活动。突破了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就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2 . . “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上面提到了澳大利亚的活动课情况,其实,我们的祖师爷很早就提出了“社会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3] “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象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4] 在“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中,笔者自行设计三节活动课。

 第一节课,让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校园中有多少棵法国梧桐?除此树种之外,还有什么树木、草本以及动物?从而科学地得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课,让学生观察、调查校园中的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分析其结构,了解其功能。

 第三节课,让学生调查涡河的水污染状部况。(校位于涡河河畔上)

 进行危机感教育,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

 3 3 .

 变“理论论点”为“戏曲表演”,全方位锻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好动、好强、好表现等身心特点,进行编导和导演。

 在“生物的进化”一节中,笔者采取的是让学生表演的教学方法。由一位学生扮演达尔文,另一位学生扮演达尔文的对手,,对“生物的进化”的观点进行争论。当时场面十分激烈、精彩,而且把学生带到当时的年代中去了。

 总之,以上形式的教育开动了学生的大脑,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双方积极性,而且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之中。因此,在教学中,“多活动,少理论”,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周秀梅,素质教育在澳大利亚,教学与管理,1998(5):P 42

 [2]、×××,迈尔谈中学生物教学和师资培训,国际学术动态,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2):P 96-97 [3]、刘玉成,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中学生物教学,1998(2):P 3 [4]、×××,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年 6 月第 1版,P 12-14

相关热词搜索: 理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