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诺贝尔奖读后感

诺贝尔奖读后感

时间:2025-08-02 21:03:27 浏览次数:

诺贝尔奖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诺贝尔奖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说到诺贝尔奖,自然会想到诺贝尔,我的书上称诺贝尔为不怕死的疯子。死了弟弟,伤了爸爸,还在不怕死的做研究。

说到诺贝尔,自然会想到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莫言。他的《檀香刑》中说到杀人是很有艺术感的事,我们老师说这段的时候,我没有感觉美感,只觉得恶心。不过还有更恶心的,我们老师说人肉就像牛肉一样。

诺贝尔虽然有钱,德安竟然没给他的家人一分钱,就是这一点我不赞同而已。这酒是我对诺贝尔的感觉。

2012年诺贝尔奖专栏

化学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0日下午5点45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莱夫科维茨和科比尔卡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的奖金。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1943年在美国出生,196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医学和生物化学教授。

【主要贡献】

莱夫科维茨及其同事的获奖研究始于1968年,针对生物细胞“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试图解密肾上腺素之类激素物质促生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的机理。

这以前,科学界推测,细胞表面包含某种激素“受体”。

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把一种碘同位素附着到多种激素物质上,借助同位素的辐射性状追踪以至揭示多种激素受体,包括β肾上腺素受体。他的研究小组最终在细胞壁内分离出β肾上腺素受体,继而对这种受体发挥作用的机理形成了初步认识。

依照现有理解,人体包含数以10亿计个细胞,由这些细胞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精细调适的系统,而每个细胞都包含细小的受体。受体的作用,是让细胞感知所处环境,进而调整并适应环境。

【曾获奖项】

2009 BBVA前沿知识奖,在生物医学的范畴。

2009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成就奖

2007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2007 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2007 奥尔巴尼医学中心奖在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

2003 Lefoulon基金会 Delalande Grand Prix for Science 法国研究所

2001 美国杰西·史蒂文森·科瓦连科勋章 - 美国国家科学院

1992 施贵宝公司心血管研究杰出成就奖

1988 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来源光明网综合) 文学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名人点评】

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主要作品】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丰乳肥臀-增补版》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选集》 《莫言作品精选》 《酒国》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 《传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 《蛙》 其中《罗汉大爷》(节选于《红高粱》)收入到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十八课

物理学奖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二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名人点评】

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法国公民。1944年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71年从巴黎第六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主要贡献

塞尔日・阿罗什的工作属于物理学三大领域中的“原子分子与光物理”部分(另两个是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对量子光学中的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实验量子力学领域享有盛名。他在腔电动力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在一个腔体中观察到单原子自发辐射有所增强;
利用光学微腔实现了对单个原子的囚禁;
单个光子的量子非破坏测量;
直接测定了腔体中的场量子化;
直接监控介观量子退相干现象;
实现了光子存储;
完成了量子信息过程的许多步骤比如产生原子-原子、原子-光子的纠缠态;
实现了将光子和原子作为“量子比特”的量子逻辑门操作。

【曾获荣誉】

1988年:爱因斯坦奖

1992年:洪堡特奖

1993年:迈克尔逊奖章

1993年:阿尔伯特・麦克尔逊奖

2002年:欧洲物理学会量子电子学奖

2007年:美国光学学会查尔斯・哈德・汤斯奖

2009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金奖)金奖

2010年:德国物理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赫伯特・瓦尔特奖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是2003年7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国作家贝蒂娜·施蒂克尔。本书主要讲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其儿子的问答对话,对于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1

选这本书,有投机的成分,想借助简单的文字完成轻松的阅读,从而达到本周读书报告按时完成的目的!但想不到的是,这本经典的儿童读物却引发了我的兴趣,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后才心满意足地放下!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编者是德国人贝蒂娜·施蒂克尔,虽然他是因工作才得以和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了深刻的交流,并最终推动了此书的成型和出版,但无疑他的这些行动提供给孩子们包括我这样在很多方面无知的成年人认识世界的机会,并且是以一种轻松有趣、浅显易懂的方式。

孩子是最好的提问者,他们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稀奇古怪的问题,大的、小的;
简单的、复杂的;
自身的、世界的。。。。。。我想每个做父母的都深受其害,或者有被问住了的困窘,查阅解决之的耗时,回答后孩子仍一脸懵懂的困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思想小精灵,带动我们成人去思考和探究。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修正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么可以借鉴《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它将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天真的问题?什么是权威的回答?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共记录了21个问题及业界顶尖人物的解答!在这本书里,我们既可以读到对固体物理学基础的一目了然的说明,又可以读到人类博爱这一重大问题的一个清晰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简明扼要地了解:克劳斯·冯·克利青说不同原子组合方式使得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
西蒙·佩雷斯解释居间调解是政治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战争和暴力与和平是政治的两面;
约翰·波拉尼定义科学家就是讲述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有何关联的故事的人;
丹尼尔·麦克法登认为贫穷和富裕除了碰运气,还受收入来源的影响;
大江健三郎告诉孩子们必须上学,因为学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更深入了解自己及与他人交流,包括自然、科学、数学、体育、音乐等。书中问题及回答涉及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医学、文学、艺术以及政治等领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站在科学的角度,以理性的方式、有趣的语言解读孩子们那一个个看似天真,却蕴理无穷的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孩子,看起来是两个完全不搭界的群体,除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从孩子成长大的,孩子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觉得两者其实内在有很多共性,比如:对事物的好奇心,对未知探求的热情、对事物奇思妙想的关联及乐此不疲的尝试和推倒重来!这些共性使得孩子成为天才的提问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专业领域的翘楚。有评论说:科学家实际上是长大了的孩子!也许这也是这本书能够得以面世的更深层次原因!

从这本书里,我还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世界精英们的极高的精神境界,面对孩子的问题,放下身段,从繁忙的研究中脱身出来,将目光从内部投向外部,用生动有趣又不乏逻辑的文字认真地一一回答,感受到童稚与成熟、高知与天真的完美融合!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可以从中学习并服务于孩子成长的地方!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2

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的人们都瞩目见证的奖项,获得者是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可以与他们对话,根本就是不可思议。

要是可以与他们对话,那真是太荣兴了。当我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我真感觉是一个弱者和智者在对话。有时候,我们时不时的会提出许多奇怪的问题,时常让大人回答不上来,而这本书给了我们正确的回答。

为什么1+1=2?这个问题让人感到很荒唐,为什么1+1=2?1+1不就是等于2吗?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1+1就是等于2呢?一连串问题,照这样下去,这个问题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答案。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让数学若贝尔获奖者——————恩里科。逢比里来解答,好多人想这个问题应该长篇论语可—恩里科。逢比里给出的答案,短短几句话说的让你心悦诚服;
假如你拿出一颗糖果,再拿出一颗糖果,有人问你有几颗糖果,你会说两颗;
这就是1+1=2的答案。

阅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道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我们提出的小问题,往往都是简单而纠缠不清的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整个生命都充满了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人们总是不知疲惫的去寻找答案。知道最糟糕的事吗?那就是没有问题,那样人们生活在一个无趣的万千变化的世界里,人们甚至自己为什么活着都不知道。

同学们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书,里面推理的头头是道,似乎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我们这个年龄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寻常的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准确的回答,所以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深的兴趣!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3

这本书应该是我目前读过的书中最特别的,用问答形式表达书中要表达的内容,是我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位新“朋友”真的带给了我许多的惊喜。

这位新“朋友”提出的问题都是我想不到的,也是我十分想知道的,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等,这都是我想知道的,可却又是我提不出来的。或许,孩子的思维是人类永远捉摸不透的,就像曾经是小孩的我们一样,奶声奶气的提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经常让大人们无言以对。或许有的父母会很有耐心和时间,上网搜,然后告诉你非常科学的答案,但是,科学的答案,小孩未必听得懂。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有时候需要去变通一下,就和书中的专家一样,他们可以把原来乏味无趣的科学语言说的“人性化”一点,就是使原本味同嚼蜡的语言变得美味好听,你会很愿意去听、去学,就跟我一样。我对这书有一点不满意,就是他写的少了点儿,如果可以,我会愿意他能再写进去几个天真的问题、权威的回答。如果他们实在是累趴下了,我可以去采访那些平日里可望不可及的人物!但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我真挺羡慕作者的朋友加布里拉·黑尔佩尔的小儿子约尼,他竟然可以向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提问题!也要感谢他,如果不是他,可能我根本不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瞧啊,这些都是我交这位“朋友”所得到的收获,真是令我意想不到,他会使我那么大开眼界,可要知道,当我听他的名字时,我以为他是多无聊透顶的一本书啊,但是现在我改变了我的观点那些原本苦涩难懂的道理,在书中变得妙趣横生。我之所以喜爱我的这位“朋友”,除了他有趣、有我想知道的答案外,在专家们回答问题的同时,还会讲着许多诱人的故事,如果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他的“陷阱”里,不能自拔,不过我相信,你会很喜欢陷入他的“陷阱”里的。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会变得更聪明,思维更活跃,嘘,这个秘密不能轻易说,因为只有读了它你才会有证据证明这个秘密是真的呀!相信,这本书里的奇幻世界不止会让我沉浸其中,也会让你不能自拔。不过,人们的求知欲呢,是不会只满足于这些的,如果你也读了他,就请你也一起发掘这世界中的无穷奥秘吧,说不定,你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本书中哦~

当孩子,面对着充满学问,和蔼亲切的专家时,提出的是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当专家面对着充满童真,可爱灵气的小孩子对他提出的天真的问题时,回答的是一个又一个权威的答案。问题,答案,自古以来,人们在探索中成长,不断地提出问题,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聪明的问题、傻问题、好问题、简单的问题、深奥的问题——整个生命都充满了问题。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的问题等着人们,当人们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又会有无数的问题涌了出来,活到老,学到老,问题,是永无止境的。人们永不枯竭的求知欲、探索问题时的执着专注、找到答案时的欣喜……最好的一面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景?已经包含其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4

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当我拿起《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刚打开这本书的目录时候,我便看到了无数个“为什么?”心想:看这本书一定很无聊的。但就是有一天我实在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我还是打开了它,这一打开,它那小小的文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我的眼球,我便开始认真地看了,我越看越觉得新奇。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还有一些我们想问的问题。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办事……比如说: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按照我们的想法,布丁本来就是软的,它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石头本来就是硬的。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我在想:这是因为让我们更好的生存与这个世界,为国家的事业付出。看上去我这种想法回答的还不错,其实是有缺陷的。我看了这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后我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我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树叶是绿的?……可是我一看了这本书后我立刻就明白了!看了之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掘……

这可不是一本一般的科普书,它里面的推理头头是道,但似乎也没有一点不对,这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问题。很多问题我都是在这本书上找的答案。我很喜欢这本书,每天早上一吃完早餐,就急急忙忙的把这本书拿出来看。

其实大自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能去找到更多的新鲜事!

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600字我看到了无数个 为什么? 心想:看这本书一定很无聊的,跟《十万个为什么》差不多。但我还是打开了它,这一打开,它那小小 的文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我,我便开始认真地看了,我越看越觉得很好,里面写出了每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自己的心声。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我还不知道的事情,还有一些我们想问的问题。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活,怎样做好每一件事 比如说: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我立刻有了想法,布丁本身就是软的嘛,它就是这样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石头本来就是硬的,是自然界产生出来的东西。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在读的时候我在想:这是因为上学这个东西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错,这是缺陷的,看了这本书后,我的想法与现在的完全不一样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我为什么要上学,我看完《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后我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会有男孩儿和女孩儿? 可是我一看了这本书后这一系列的原因我都明白了!原来大自然都是有一个规律的,都是由许多不同的物质共同演变成一个大的物质,每样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一个循环下去,这样就会有现在的我们,然后我们也要循环的规律下去。看了之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可不是一本一般的科普书,它里面的推理头头是道,但似乎也没有一点不对,这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

趣。我一看了这本书后我立刻就明白了!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声,也给我们下一代的提示:其实大自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能去找到更多的新鲜事!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600字 相关内容:读后感言:《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言: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500字诺贝尔奖,是全世界都瞩目的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在各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他们交谈?简直不可想象! 可是,我们人类有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那就是:读书。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700字范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700字范文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没事干,脑子里出现了许许多多,非常奇怪的问题,向大人提出来,他们也总是没有个准确、稳定的答案,但是这里可以帮你回答这么多问题中的一部分。你们想听吗?一起来看看吧。

读后感言:《世界五千年》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言:世界五千年读后感500字在这个属于我的暑假里,让我终于有时间把一本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的形式描述,跨越时空,浓缩了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沧海桑田和展示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辉煌的《世界五千年》这本书看看完了。

关于《世界五千年》读后感600字

关于世界五千年读后感600字在这个愉快的周末里,我阅读了《世界五千年》,看过这本书后我收获不小,这本书跨越时空,浓缩了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沧海桑田和展示了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辉煌。

《世界五千年》读后感700字范文

世界五千年读后感700字范文一口气读完了《世界五千年》,这是本多好的书啊!我放下又捧起,真想读它百遍、千遍它打开了世界历史知识宝库的大门,迎接我们去探求宝藏。它是一位热心的导游,引导我们漫游文明古国。

读后感言:《丛林传奇》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言:丛林传奇读后感500字读完《丛林传奇》,我发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有一条大河,敞开胸怀,伸向远方。河边开满了各种野花,柳条儿垂到了河里,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姑娘在梳理秀发。

关于《丛林传奇》读后感600字

关于丛林传奇读后感600字读完《丛林传奇》,我发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有一条大河,敞开胸怀,伸向远方。河边开满了各种野花,柳条儿垂到了河里,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姑娘在梳理秀发。

《丛林传奇》读后感700字范文

丛林传奇读后感700字范文读完《丛林传奇》,我发觉自己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有一条大河,敞开胸怀,伸向远方。河边开满了各种野花,柳条儿垂到了河里,像一位楚楚动人的姑娘在梳理秀发。

附送:

关于《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600字

关于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600字《高士其科普童话》有四本,我看了其中的一本 生物界的小流氓。这本书主要是讲病毒,毒菌有哪些,还有要怎样预防疾病。这本书里的每个病毒都被高士其叔叔写活了,他把童话和科学结合在一起,让我对这本书更有兴趣了。这本书的封面也惹人喜爱。

生物界的小流氓 这几个大字像这本书的眼睛,下面的紫色长条如同它的嘴巴。其余部分就是它的脸蛋啦!最前面一页是高士其的照片,后面一页是高士其爷爷给我们写的一首小诗,虽然我记不清内容了,但我记得那是专门写给我们的,他是想让我们爱看书,多看书。果然,这首小诗让我喜欢上了看书。这首小诗就像魔法一样,只要看、读就可以实现高士其爷爷的愿望。关于《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600字 相关内容:读后感言:《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言: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500字当你每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或是一部电视剧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想。是否有想过将这些感想记录下来呢?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篇600字的《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篇读后感。

《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700字范文

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700字范文《生物界的小混混》是《高士其科普童话》个中的一本。这本书首要是讲病毒,毒菌有哪些,尚有要奈何提防疾病。书里的每个病毒都被高士其写活了,他把童话和科学团结在一路,让我对这本书发生了浓重的乐趣。

读后感言:《元素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言:元素的故事读后感500字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元素的故事》。这本书讲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化学家、物理学家为了探求物质的组成奥秘而坚持不懈,真是令人敬佩。

关于《元素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关于元素的故事读后感600字前不久,我刚看了一本书,名叫《元素的故事》。这本书用了巧妙的手法,把元素的发现史写成了一篇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深受我的喜爱。这本书写了许多著名化学家发现了各种元素的故事。

《元素的故事》读后感700字范文

元素的故事读后感700字范文我看了一本由苏联作家尼查叶夫写的《元素的故事》。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很好奇,非常想问: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新元素的呢?是不是很轻松呢?几天后我看完了这本书,书中详细的记叙了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新元素的。

读后感言:《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言: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500字《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名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600字

关于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600字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阅读欣赏外国名著,小说,散文,而渐渐忘记了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艺术,民族艺术,为了再次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700字范文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700字范文暑假闲来没事,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才看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了民间故事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

诺贝尔读后感

诺贝尔获奖感言(共14篇)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共8篇)

《霹雳贝贝》读后感

贝姨读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 诺贝尔奖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