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朗读理解课文的5-10自然段,了解父亲做冰灯时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语段。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浓浓的父爱之情以及我“后悔”的原因。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浓浓的父爱之情以及我“后悔”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知道哪儿的冰灯最有名? 2.板书课题:冰灯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巷俗菱适炕棉爹扭废袄悔融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齐读。
走街串巷习俗菱形炕上爹爹棉袄合适废玻璃扭头融化后悔 2.熟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⑶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
a父亲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读5—10自然段。
⑷齐读11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学生接读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全文。
⑺填空:
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三、作业布置: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课文的5-10自然段,了解父亲做冰灯时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语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屏示)
每逢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就特别开心。在乡下,孩子们爱提着漂亮的灯笼走街串巷,那可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和享受!你们见过灯笼吗?什么样的?
除了用纸、玻璃制成的灯笼,还有用冰块做成的灯笼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冰灯,(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出示预习要求) ⑴读一读:要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特别让你感动?感动的理由是什么? ⑶读完课文再说一说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 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1)接下来我们要比赛了。先看这些词语(屏示),谁会读?(指名逐行读,再出示拼音齐读)
2)生字会读了,课文呢?老师要看看谁的胆子最大,谁的读书本领最大?你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三、学习第5—10自然段。
1.是啊,因为我希望父亲能够给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就忙开了。父亲是怎样做冰灯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大年三十的早上,……忙着什么。这时候,我知道父亲在做冰灯吗?当时屋子里光线很暗,(屏示5)谁来读这段话?
你知道什么是炕吗?(简介)再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光线很暗离炕很远)接着读,谁来读好这句话?
看到父亲为了帮助自己实现愿望在忍受着寒冷,“我”是又后悔又心疼。谁能读出这种又后悔又心疼的感觉?(指读,齐读)
3.(机动)学到这里,你知道父亲是怎样为“我”做冰灯的了吗? 4.(据板书)……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5—10自然段。
四、总结。父亲忍着寒冷为我做了一盏透亮的冰灯,那么我怎么会想要父亲做一盏透亮的冰灯的,这盏冰灯又给了我怎样的影响呢?
板书设计:
要灯笼(起因) “我” 冰灯做灯庞(经过) (羡慕) 父亲特别灯笼(结果)
冰灯教学设计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2.激发学生去用心感受自己父母的爱,从而用实际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作者看到大军有漂亮的玻璃灯,也让他爸给他做一个。
生2:我知道爸爸很爱他。给他做了一个最漂亮的冰灯。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师: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更大的收获。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我看到爸爸给我做冰灯的时候和爸爸的对话部分,我最感动。
师:把这部分最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师:请你自己找同学说说听了你的朗读有什么感受。
生:选付贵彬
生:张帆,你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这句我听出了你关心爸爸。就是你读的“我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不像爸爸的语气。爸爸的声音再粗点,就更好了。
生:谢谢你付贵彬
师:付贵彬评得真好,爸爸的声音是要再成熟和深沉些,表现出父亲疼爱儿子那种亲切的感情。
生: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没说出来。
师:张帆,那请你再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说说,还有哪个部分让你最感动。
生:我最感动的是第10自然段。“我的鼻子发酸”我觉得小作者后悔得都要哭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要哭的感觉吗?
生:我试试吧。(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的不错。你们选择这部分,我也很受感动,我也想读读。听老师朗读8――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老师你读得真好。第一句“我再也睡不着了”。“再”字重读得很好。
生:老师,你读的“我鼻子发酸”这一句听得我都要哭了,非常感人。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这就是有感情朗读,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听众,就是朗读的高境界。听了这部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众生举手)先把你的问题说给小组同学听,让大家试着回答。
(生交流问题,并解答)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最感兴趣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生: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到父亲做冰灯,小作者为什么后悔了?”
师:你们组谈谈体会。
生1:因为他看到父亲暖手,知道冰很凉,心疼爸爸了。所以后悔了。
生2:爸爸“用力磨”做冰灯很费劲,所以后悔了。
生3:作者后悔的是我要是不要透亮的灯,爸爸就不用挨冻给我做冰灯了。
师:你们回答的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爸爸那么早就起来,我还睡着呢,所以后悔不应该让爸爸早起。
生:爸爸那么冻手,还不到我的被里暖手,我更后悔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其实,作者后悔就是看到了爸爸做冰灯很不容易,体会到了爸爸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你还从哪能看出爸爸爱孩子。
生1:作者要灯,他爸就答应了,是因为爸爸爱他。
生2:他爸爸明知没钱给儿子买灯,却答应了儿子。还给他做了个透亮的冰灯。
生3:爸爸起来了,却让儿子再睡一会儿。
生4:爸爸把棉被按下去也是爱儿子。
生5:“冰灯融化了,却留在我的心里”其实留下的就是爸爸对他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了解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在小组中深情地读读这一部分。
(三)拓展延伸
师: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有着父母的爱,想想你的爸爸妈妈对你有没有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事。先和小组同学说说。
师:谁和大家说说你感到的父爱。
生1:我看到小饭桌有溜肉段,和爸爸说我想吃,那天中午我爸爸就给我做了溜肉段,那是他打电话问别人学着做的。我知道,那盘溜肉段就是爸爸的爱。
生2:我的小车子扎了,我爸修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又骑上小车子了。这也是爸爸的爱。
生3:我叔叔家买了一台游戏机。我去玩,给弄坏了。我以为爸爸能打我呢。结果他没打我,帮叔叔修理好了游戏机,还给我买了一个新的游戏机,那就是爸爸的爱。
师:他们说得老师都感动了。爸爸是如此地疼爱我们,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对爸爸的呢?
生:小作者也爱爸爸。
师:从哪能看出来呢?
生1:他让爸爸到被里暖手。
生2:他后悔就是爱爸爸。
生3:他说把冰灯留在心里,也是记住爸爸的爱。
师:大家看得真明白,说得也很清楚。那么你想怎么对待爸爸妈妈呢?
生1: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爸爸妈妈。
师:不错,可有点远,现在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生1: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洗碗、擦桌子,扫地。
生:到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礼物。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洗过脚吗?
生:洗过。
师:今天,让你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能洗吗?
生:能。
师:那好,今天的作业,就是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并且写成一篇日记。看谁做得好。看谁写得好。
(四)结束
让我们带着真挚的情感,再把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
〖教学反思〗
《冰灯》这节教学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课文那浓浓的亲情中,沉浸在课堂上学生那活跃的思维中。如今的孩子,享受着亲人的爱已习以为常。感受别人的爱却很迟钝。真诚回报亲人的为数不多。本节课,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感悟和拓展。擦亮了学生爱的心灵之眼。有的学生下课还围着我说:“老师今早我还感到妈妈的爱。出门时她让我系围巾,怕我冻着。”
尤其是“洗脚日记”这一课外延伸,还有颇多趣事、乐事、感人事。一个学生写道:我给爸爸洗脚,以为爸爸的脚很臭,结果,爸爸的脚不香也不臭。又一个学生写道:妈妈说养女儿真好,还能给妈妈洗脚。我感到给妈妈洗脚,她很幸福,我很快乐。
班级有一个学生的父亲是聋哑人,只靠装车挣钱。这个孩子写道:爸爸的脚上有土又有泥,还有水泡,我一点点洗着,一块块搓着,爸爸哭了,我也哭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再不让爸爸干这么重的活。
也许我执教的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也算是有所收益了。
〖案例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上讲:“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听完张老师执教的《冰灯》这一课,我深深地被感动着。我被这篇优美的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深所感动。被张老师为孩子搭建的平台所感动,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激励的作用。引导着孩子和书本一次次地对话,在充分的对话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张老师趁热打铁,又将话题引入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感人的事,这也是张老师把学语文延伸到家里,延伸到学生的情感中的一种巧妙的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爱自己的父母,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冰灯是北方的孩子非常熟悉的事物,在熟悉的事物中,孩子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得到了净化。同时,张老师还特别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冰灯》教学设计
塔前小学 蔡安娜 2013秋
教材分析:
《冰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2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记述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种深切的爱。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在执教的第一课时时,扫除了字、词障碍,并对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1——7自然段。这节实录是第二课时,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立足课文8——11自然段,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的心灵经受洗礼,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分析:
《冰灯》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恰逢岁末年初,正值隆冬。孩子们对冰灯的感受更是亲切,加上这篇课文浓浓的亲情及北方特点,学生乐于品味,利于达到“三维”目标。学生对阅读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但是学生大多数来自工人家庭,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书目的数量和种类都受到限制,学生的视野相对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
设计思路:
《冰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2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记述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种深切的爱。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在执教的第一课时时,扫除了字、词障碍,并对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1——7自然段。这节实录是第二课时,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立足课文8——11自然段,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的心灵经受洗礼,情感得到升华。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父亲做冰灯的艰辛困苦,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爱子情怀。
(3)体会“我”内心后悔的复杂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认读课文重点词语,并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这盏透亮的冰灯见证了一对父子之间感人的事,这个故事还得从作者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说起,那么这个习俗是什么呢?
(二)学习第
2、3自然段
1、在提着灯笼走街串巷得人群中,要是谁家得灯笼做工精致,设计巧妙,那一定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在腊月二十五这天,有一盏灯笼纠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谁家的灯笼呢?
2、大军家的灯笼怎样?
3、这么漂亮的玻璃灯笼和普通的纸糊灯笼相比,是那么精致,那么透亮。假若是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想?
4、作者和我们大家一样,对大军的玻璃灯笼充满了羡慕和向往,请读出羡慕的语气。
(三)学习第5至10自然段
1、在乡下,过年的时候,提着漂亮的灯笼走街串巷,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和享受。看到大军的玻璃灯这么漂亮,作者非常希望父亲能为他做一个,父亲答应了吗?父亲做冰灯容易吗?
2.自由小声轻读5—10自然段,用“——”划出描写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用心去读读。
3、体会句子:
(1)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父亲做冰灯起得早不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比较句子:
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3)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冰太凉,父亲的手冻得难受。)
(4)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
(不要以为打磨冰块是一件简单的活,谁能说说冬天用冷水洗手的感受?)
3、既然做冰灯这么难,还要忍受寒冷的煎熬,父亲为什么做呢? (体会父亲伟大无私的爱)
4、看到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假如你就是作者,你有什么感受?用~~~划出描写我心疼父亲的句子。
5、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同学们能把这种后悔的情感用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6、在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过程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蕴含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个人,而我也是如此地心疼父亲,多么令人感动的父子深情啊!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人的情感再读读5—10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11自然段。
1、思考:为什么说“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2.提着冰灯的“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引导体会高兴和后悔交织的复杂心情。
3.过了几天,灯融化了,可化不掉的是——(父亲的爱)
(五)延伸拓展: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和父亲之间也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六)全文总结:
我们常说母爱伟大,母爱如水,其实父爱一样也伟大,父爱如山。
《冰灯》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九个字。
2、学生能够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父亲给孩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品味父子之间的深情。
二、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成了四部分。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打破了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首先教学第一二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我”为什么要父亲为自己做一盏透亮的灯,从而让学生找出大军的玻璃灯漂亮的句子,读出羡慕之情。此时,教师并不急于教学第三部分,而是通过言语过渡到最后一部分,让学生说说“父亲为我做的灯怎样?”当学生说到父亲为自己做的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留在了我心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留在我心里”?这时,学生即便是说到了因为父亲对“我”的爱,他们的认识也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不深刻。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通过让学生谈谈“这部分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
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可以突出重点,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激情入境: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灯?
2、当学生说到“冰灯”时,教师谈话:今天,咱们学习的这个感人的故事就与“冰灯”有关,板书课题:冰灯学生说不到“冰灯”,教师谈话: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种灯,还有一种灯叫“冰灯”,大家听说过吗?今天,咱们学习的这个感人的故事就与“冰灯”有关,板书课题:冰灯(一起写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2、找四位同学把课文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老师发现有几个音容易读错,谁能区分它们?(出示多音字:答,应,笼)
4、课文能读下来了,课文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出示字词,指名读:
走街串巷? 习俗菱形合适炕棉衣爹扭头废玻璃棉袄? 后悔? 融化 区分形近字“悔——诲——侮”“抗——炕——坑” “腊——蜡” (分组读,开火车读,男女分读)
4、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 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
一、二部分(1-4)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我”让父亲为“我”做一盏透亮的灯笼?
(2)当学生说出大军的灯笼是透亮的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大军灯笼的句子。
(3)看到这样一盏漂亮的灯笼,“我”的心情怎样? (4)谁能用羡慕的语气再读读! (5)“我”央求父亲做一个冰灯。你读出什么信息? (6)“我”找父亲要灯笼,“我”提出什么要求?
2、过渡到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1)父亲答应为“我”做透亮的灯笼了吗?(齐说),并且为“我”做了一盏„„(教师指课题,学生齐说)
(2)父亲为“我”做的这盏冰灯怎么样?大家能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吗? 为什么?
(3)当学生说到“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时,教师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并且质疑:为什么灯融化成一片水,但却留在了我心里呢?为什么? ? (4)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想法,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5——10自然段,通过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
(2)自由读课文5——10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找出你最感动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 (4)集体汇报:
A、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体现父亲为“我”做等的不容易,表达父亲对“我”的爱)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磨? 停擦暖
B、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体现父亲对“我”的关爱)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赶快一把按下
C、我再也睡不着了。当我看见父亲又依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体现“我”非常爱父亲) 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急忙喊掀
D、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能透亮的灯笼。(表达“我”心疼父亲) 学生汇报到这儿时,板书:鼻子发酸? 后悔(让学生抓住“后悔”仔细品味) „„(学生还能说很多,不一一列举)
(5)教师小结:在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过程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蕴涵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个人(指出齐读板书父亲疼爱我的动作)而“我”也是如此地疼爱父亲,多么令人感动的父子深情呀!(指出齐读板书我疼爱父亲的动作) 板书:父亲爱“我”? “我”爱父亲父子情深
(6)谁能带着这种感人的父子真情再读读这部分,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
(7)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朗读父子对话部分。
二、再回第四部分:
(1)再次出示“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和“灯融化了,变成了一片水,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现在谁能回答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新体会? (2)学生谈谈。
(3)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这灯笼是父亲亲手为“我”做的,小伙伴都特别羡慕我,更重要的是这灯笼里包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所以即使它融化成一片水,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
(三) 延伸拓展: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和爸爸妈妈之间也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四)全课总结:
我们常说母爱伟大,母爱如水,其实父爱一样也伟大,父爱如山。父爱平凡,在平凡的父爱中却蕴涵着伟大的亲情,我们大家都像书中的作者一样,沐浴着这浓浓地亲情。
(五)板书设计
冰灯 磨? 急忙喊掀
停擦暖 鼻子发酸 赶快一把按下 (父亲爱“我”) ? 后悔? (“我”爱父亲) 父子情深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
一年十二班:单心语
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让对方知道。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彩绘图书中,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妈妈“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
可爱的小兔子用他最朴实的语言、最简单的动作和最天真的想象得意地告诉妈妈——我是那么的爱你!可是却发现总是比不过妈妈对他的爱。因为他的手臂没有妈妈长,跳的没有妈妈高,他倒立着脚趾不如大兔子够得远,力气没有妈妈大,最后小兔子想累了,看着月亮告诉大兔子:“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而大兔子没有急着回答,他把栗色的小兔子轻轻地放到了树叶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它,祝它晚安。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再回到这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也像大兔子一样疼爱着我们,爸爸妈妈精心的照顾我们的生活,老师不辞辛苦的向我们传授知识。
我也要向小兔子一样表达我对父母和老师的爱,我要对你们说:我爱你们比大海还要深,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比蜂蜜还要甜!
—
、
冰灯游园会观后感
虹桥第二小学校一年十二班
单心语
冰灯是我国北方冬季民间流传的一种艺术,2月10日爸爸妈妈带我去兆麟公园观看哈尔滨冰灯游园会,这里是冰的世界,形态万千的冰雕艺术品五光十色,漂亮极了。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了这冰雕雪塑的童话世界,领略和冰雪艺术的神奇和美丽!
园内有十二生肖滑梯、圣·尼古拉大教堂、长城大滑梯、西山塔、九曲趵突泉、冰灯源、中华园、大舞台和北疆冬趣等8个历史标志建筑。海马乐队冰钢琴,外观上是一组海洋世界,十分漂亮,用脚踩冰钢琴琴键,钢琴就会奏出好听的音乐;
长城大滑梯的滑道百余米长,惊险刺激;
12个一字排开专为小朋友们设计的十二生肖小滑梯,每一个滑梯上面都有一个冰雕属相,既看到了美丽的冰灯作品,又让我玩得不亦乐乎,让我流连忘返。
冰灯创造了美的生活,创造了美的世界,我更喜欢冰灯给我带来的乐趣。
[看冰灯]
yhcjh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冬冬观赏冰灯后异常兴奋的心情,看冰灯。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引人注目”“晶莹”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说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掌握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的阅读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课件词语卡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点击课件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点击课件:哈尔滨的冰雕灯会) 2.说说人们在干什么。(引出课题:24 看冰灯)
3.你看到过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成的冰灯吗?请说说。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感受冰灯之美。
2.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重点:滨()莹()烁()
(2)分析字形。重点:佛腾廊檐
(3)按结构说生字:上下结构(
)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4.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思考:冬冬在看冰灯的过程中到过哪些地方?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后板书:
什么地方 公园门口 冰桥前 冰雕长廊 冰雕动物园 冰迷宫 冰灯前
看到什么
6.说话训练
(1)冬冬来到______(什么地方),看到________(什么东西),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看冰灯》
(2)冬冬看到_______(什么东西),在_________(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冬冬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神奇美丽的冰灯。那么哪一个地方的冰灯你最喜欢呢?请你美美的读读它吧!(学生自由读)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品味佳句:公园里一座座冰雕晶莹透亮,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一座座”写出了什么?“闪烁”是什么意思?从“晶莹透亮”上你知道什么?
(3)朗读第2段。
3.课文哪一段最吸引你? (这里暂以第4段为例教学)
(1)有感情地读读第4段.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及原因。(学生各抒己见)
(2)点击课件:栩栩如生的冰雕动物
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等词语。也可以做做动作理解。
(3)除了这些冰雕动物,还会有哪些冰灯?用“()的()怎么样地干什么”句式说一说。
(4)完成作业本第2题,正确搭配词语。
(5)朗读训练。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2)再边默读边用“===”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写看到什么的词语。
(3)读读第
2、3两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4)读第
4、5两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吗?
四.回顾总结
如此美丽的冰雕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来,介绍给别人。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熟全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用作家、导游、播音员等形式进行读、说、写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面对这神奇的冰雕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齐读全文。
二.能力训练
1.回顾课文内容: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2.能力训练。
(1)板书:作家播音员导游你想当什么?用什么形式把这美丽神奇的冰灯介绍给别人?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进行自由学习。
---------------------------
《冰灯》教学设计
杨锦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并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从而理解父母的心情。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学会通过阅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冰灯》。(课件出示冰灯图片,师介绍冰灯。)
(二)本文的作者马德,他的家乡在河北,那里冬天一到,北风呼呼的刮着,雪花漫天飞舞,整个大地白茫茫一片,美极了,也冷极了。每到过年,孩子们过年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那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和享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乐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
(二)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指名读课文1—4自然段。 1.讨论:“我”为什么找父亲要灯笼? 2.理解“走街串巷”的含义。
3.课件出示“灯笼真漂亮,灯罩是菱形的,用四块玻璃拼成,上面还画了些细碎的小花。”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想要灯笼的迫切心情。
(板书:羡慕,渴望)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1.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么为我制作冰灯的?
2.课件出示“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3.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的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
4.许多年以后,当马德再次回忆起那一盏冰灯,回忆起父亲,又会有哪个动作,让马德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
5.学生反馈,家师板书:磨 按 碰
6.课件出示“父亲看见了,赶快来到我的身边,把我撩起的棉被一把按下,连声说道:“我不冷,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 “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指导朗读。
7.此时,窗外的雪仍在飘着,可父亲还在用力磨冰,那“沙沙”的声音传来,“我”是什么心情呢?我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8.指导朗读
我再也睡不着了。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
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能透亮的灯笼。
(板书:后悔)
(三)学习第11自然段
师:当我提着父亲亲手为我做的冰灯,在同伴们的称赞和羡慕中走街串巷时,是什么心情呢?“但是,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句中的“它”指什么?
四、理清线索,关注细节
五、总结升华
孩子们,父爱如山,深沉而凝重,父爱如灯,温暖而明亮,照亮了孩子的一生。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想到他在某一天,某一个地方,为你做过的事,对你说过的话?从他的眼神中,动作中你也曾体会到深深的父爱!
教学分析:
《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来感悟、体会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并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从而理解父母的心情。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学会通过阅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学会体谅父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录音机播放抒情音乐)
师: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就来说一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吧。(小组中讲述,倾听,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冰灯》一课讲的是什么事儿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词语。第一组词语逐一出示:走街串巷、称赞、融化、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第二组分组出示:适应合适;
废玻璃浪费;
腊月蜡烛;
后悔教诲;
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2.接读课文,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请4名学生接读,随机正音) 听完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会从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等方面来说明自己的收获,教师激励为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以便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随机板书:爹为我做冰灯。发现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便于以学定教。)
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领悟品味
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猜想学生的问题:父亲为什么做冰灯?父亲为什么起那么早?“我”看到父亲做冰灯,为什么后悔?……)
不管学生有没有提到课文后面设计的问题,教师都要激励引导:同学们记着我们的问题,用心读课文后就会明白。(课文后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出示问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指导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自学,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记上自己的想法。(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逐步学会边读边想,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简要地记下来。)教师巡回察看,指导学困生品味重点词句,学习简单记录。
四、交流、指导,解决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说明自己的想法,展示思维过程,学习读书方法。)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体会父子情深:
(1)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为了给我做灯笼,父亲起的很早)
(2)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3)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父亲很不容易,太辛苦。)
(如果学生从其他方面来谈,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全文,只要敢于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说明白,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与赞赏。)
五、朗读训练,积淀语感
1.小组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5-10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2.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分别扮父与子。师生共同评价: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并指导读出感情:
(1)“我”问的是否急切;
(2)当我发现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的语气(联系生活实际,着急时语速是急速还是缓慢;
怎样说话才是“喊”呢?);
(3)“连声说”在语速上是否紧凑。
3.生生合作:同桌分别扮父与子。(在合作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想像情境,升华感情
“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想像小伙伴见了“我”会怎么说呢?(“哎呀,你的灯笼真不一般,还透亮来!”“这么漂亮的灯笼,比买的还迷人呢!”“这么冷的天,谁给你做的?他怎么做出来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让爹给我做一盏。”……)“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畅所欲言,进一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它”表面上指冰灯,实际上指父亲对我的关爱。)对呀,那是父亲对我的爱呀!我们怎么会忘记?
七、课后作业
复习字词、读书、上网查有关冰灯的资料,帮助父母做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情感的感悟,通过学生自读、自悟,逐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再阅读,再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更注重问题的生成。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动笔的良好读书习惯,受益终生。另外,这节课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想像说话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朴素之中真情在,很自然的渗透了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
教学设计不是教师上课的范本,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同教材的使用一样,教师要和学生一同走进教材,但还要一同走出教材。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非常浅显的、好笑的,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就等于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对于学生已经了如指掌的内容,即使教师精心设计了,也毫不吝惜地舍弃。
板书设计:
12、过年 “我” 要灯笼(起因)冰灯
父亲 做灯庞(经过) 特别灯笼(结果) (羡慕)
《冰灯》教学设计
二十铺小学 王海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PPT1—7)
二、复习旧知: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出示PPT8)
三、自主探究,领悟品味
(一)学习第2至4自然段(出示PPT12—13)
1、自由读第2至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从文中找出描写大军灯笼漂亮的句子,读一读。
(二)自主学习第5至10自然段,思考: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父亲做冰灯很辛苦?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PPT14—16)
2、文中那些句子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PPT17—19)
3、看到父亲做冰灯时我为什么后悔了?(出示PPT23)
(三)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1、生齐读第十一自然段。
2、为什么说这年春节我的灯笼最特别?特别在哪里?(出示PPT26)
3、说一说,我提着冰灯是的心情。
四、师梳理课文结构
引子:提着灯笼 乐趣、享受 (1)
冰灯 原因:由于羡慕 提出要求 (2—4) 父爱如山 经过:不顾寒冷 磨冰做灯 (5—10)
结果:得到称赞 永留心间 (11)
五、学完这篇课文,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冰灯
羡慕 感动 后悔 骄傲
冰灯 课堂实录
育红小学
田楠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2.激发学生去用心感受自己父母的爱,从而用实际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作者看到大军有漂亮的玻璃灯,也让他爸给他做一个。
生2:我知道爸爸很爱他。给他做了一个最漂亮的冰灯。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师: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更大的收获。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我看到爸爸给我做冰灯的时候和爸爸的对话部分,我最感动。
师:把这部分最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师:请你自己找同学说说听了你的朗读有什么感受。
生:李一卓
生:张一凡,你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这句我听出了你关心爸爸。就是你读的“我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不像爸爸的语气。爸爸的声音再粗点,就更好了。
生:谢谢李一卓
师:李一卓评得真好,爸爸的声音是要再成熟和深沉些,表现出父亲疼爱儿子那种亲切的感情。
生: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没说出来。
师:张一凡,那请你再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说说,还有哪个部分让你最感动。
生:我最感动的是第10自然段。“我的鼻子发酸”我觉得小作者后悔得都要哭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要哭的感觉吗?
生:我试试吧。(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的不错。你们选择这部分,我也很受感动,我也想读读。听老师朗读8――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老师你读得真好。第一句“我再也睡不着了”。“再”字重读得很好。
生:老师,你读的“我鼻子发酸”这一句听得我都要哭了,非常感人。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这就是有感情朗读,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听众,就是朗读的高境界。听了这部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众生举手)先把你的问题说给小组同学听,让大家试着回答。
(生交流问题,并解答)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最感兴趣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生: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到父亲做冰灯,小作者为什么后悔了?”
师:你们组谈谈体会。
生1:因为他看到父亲暖手,知道冰很凉,心疼爸爸了。所以后悔了。
生2:爸爸“用力磨”做冰灯很费劲,所以后悔了。
生3:作者后悔的是我要是不要透亮的灯,爸爸就不用挨冻给我做冰灯了。
师:你们回答的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爸爸那么早就起来,我还睡着呢,所以后悔不应该让爸爸早起
生:爸爸那么冻手,还不到我的被里暖手,我更后悔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其实,作者后悔就是看到了爸爸做冰灯很不容易,体会到了爸爸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你还从哪能看出爸爸爱孩子。
生1:作者要灯,他爸就答应了,是因为爸爸爱他。
生2:他爸爸明知没钱给儿子买灯,却答应了儿子。还给他做了个透亮的冰灯。
生3:爸爸起来了,却让儿子再睡一会儿。
生4:爸爸把棉被按下去也是爱儿子。
生5:“冰灯融化了,却留在我的心里”其实留下的就是爸爸对他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了解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在小组中深情地读读这一部分。
(三)拓展延伸
师: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有着父母的爱,想想你的爸爸妈妈对你有没有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事。先和小组同学说说。
师:谁和大家说说你感到的父爱。
生1:我看到小饭桌有溜肉段,和爸爸说我想吃,那天中午我爸爸就给我做了溜肉段,那是他打电话问别人学着做的。我知道,那盘溜肉段就是爸爸的爱。
生2:我的小车子扎了,我爸修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又骑上小车子了。这也是爸爸的爱。
生3:我叔叔家买了一台游戏机。我去玩,给弄坏了。我以为爸爸能打我呢。结果他没打我,帮叔叔修理好了游戏机,还给我买了一个新的游戏机,那就是爸爸的爱。
师:他们说得老师都感动了。爸爸是如此地疼爱我们,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对爸爸的呢?
生:小作者也爱爸爸。
师:从哪能看出来呢?
生1:他让爸爸到被里暖手。
生2:他后悔就是爱爸爸。
生3:他说把冰灯留在心里,也是记住爸爸的爱。
师:大家看得真明白,说得也很清楚。那么你想怎么对待爸爸妈妈呢?
生1: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爸爸妈妈。
师:不错,可有点远,现在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生1: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洗碗、擦桌子,扫地。
生:到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礼物。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洗过脚吗?
生:洗过。
师:今天,让你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能洗吗?
生:能。
师:那好,今天的作业,就是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并且写成一篇日记。看谁做得好。看谁写得好。
(四)结束
让我们带着真挚的情感,再把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
大冰读后感(共8篇)
冰心笑读后感(共14篇)
冰姑娘读后感(共13篇)
冰心霞读后感(共3篇)
带灯读后感(共9篇)
相关热词搜索: 冰灯 读后感 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