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专练08,传统文化-【易失分点】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练08,传统文化-【易失分点】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时间:2025-08-03 09:05:25 浏览次数:

  专练 08

  传统文化

 【易失分点解读】

 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孟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要有陶瓷、烟花、剪纸、戏曲、湘绣、古诗词、中国古代神话、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 5000 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易失分点“避雷”】

 【注意事项】

 怎样保护文化遗产

 1、首先从自己做起,爱护它宣传它发扬它,做好承接与传承的桥梁。

 2、让人们明白遗产是底蕴、是自 、是民族的根基,没有遗传就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只有传统的传承的才是民族的。

 3、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持坚决的抗争。

 4、开办遗产文化学习、讲座、竞赛等灵活积极的活动。让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存在的必要性。

 5、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条文进行规范和监督,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对点过关训练】

 一、综合性学习 尊重传统文化,播洒的是根和种子;尊重传统文化,浇灌的是心与命脉;尊重传统文化,传承的是光和力量;尊重传统文化,收获的是爱与希望。2020 年 3 月,阳光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本次读书交流会,同学们知识面得到拓展,了解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

  ①红军在遵义的故事(两个):

  和

  。

 ②《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的“惊”“清”分别指

 和

 。

 某校准备开展“科技点亮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人物。

 邀请函 亲爱的同学: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对科技的热爱之情,我校将于 2019 年 1 月 13 日在大礼堂开展“科技点亮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当备受推崇的传统文化遇到科技活动,会引发什么样的奇妙变化呢?谁又将百折不挠.,如星辰.般闪耀,成为一代天娇呢?学校为大家搭建了这个平台,你还不赶快参与,成为践行者或见证者? 育才中学学生会 2019 年 1 月 10 日 3.蔡徐坤同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了一封邀请函。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_____改成______ (2)_____改成______ (3)挠(_____)A.ráo

  B.náo (4)辰(_____)A.chén

 B.chéng 4.“我校将于 2019 年 1 月 13 日在大礼堂开展‘科技点亮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一句的状语是(

  )

 A.将于 2019 年 1 月 13 日在大礼堂 B.开展 C.科技点亮传统文化 D.系列 5.画线句表达不得体,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蔡徐坤同学用大数据对古诗词进行分类,他发现古诗词中有一些常见意象。比如:杜甫的《春望》中,“(1)______,______”用了“花”“鸟”两个意象;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2)_______,________”用了“雨“草”两个意象;李清照的《如梦令》中,“(3)_______”也用了“鸟”这个意象;朱敦儒的《相见欢》中,“(4)_______”用了夕阳这个意象;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5)_______,________”用了“角声”“秋”等意象。

 7.活动需要制作标语。请你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标语写在田字格内。

 科技点亮传统文化

 8.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XX 报讯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出台意见,从今秋开学起,全省中小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12 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14 课时。各中小学校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经典诵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利用少年宫、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校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交流活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全民阅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途径,下图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的徽标。请按照总分的结构解说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和寓意。

 9.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面对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我校八年级开展了“捍卫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调查统计)下面的表格是学生会对八年级的 200 名同学做的抽样调查统计,请仔细阅读表格,写出你从表格中得出的探究结果。

 音乐名称 古典音乐 民族音乐 戏曲 流行音乐 学生喜欢人数 20 34 12 134 占总人数比例 10% 17% 6% 67%

 (2)(活动二:补写对联)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补写下面的对联。(要求:要有生肖年)

 上联:金鸡踏雪辞旧岁

  下联:

 (3)(活动三:说说看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你赞同吗?(不少于 40 字)

 传统文化老套、无趣,既不新潮又不好玩,纯属老古董,我不想了解。还是简单好玩、新奇有趣的快餐文化比较符合我的口味。

 10.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14 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6 年春节期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此前,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融入民族血脉,历经岁月仍散发光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文化本身关注不够,出现过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甚至有过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思想。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勃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传统文化”热掀起的原因。

 (2)重庆成功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 6 月 12 日在“传承楼”阶梯教室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班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请你为本次班会拟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为了扩大本次班会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拟邀请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作为本次班会的特邀嘉宾。请你以九年级(1)班班长的身份,给高洪波先生发一封邀请函。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 1 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 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

  《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2)武汉市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12.综合性学习

 (1)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之根,也是展现中华文明的平台。某班开展以“继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班委会决定于 5 月 5 日下午 3 点在班级举行“继承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若请你代表全班邀请校长参加活动,你会怎样对校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搏大精深。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结果,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为了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开展今天的活动。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据调查,在中国人最喜欢的西方节日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请针对这种情况谈谈你的看法。(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综合性学习。

 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之根,也是展现中华文明的平台。某班开展以“继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以下诗句不是关于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班委会决定于 11 月 5 日下午 3 点在班级举行“继承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若请你代表全班邀请校长参加活动,你会怎样对校长说? (3)下面是主持人的开场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搏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结果,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为了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开展了今天的活动。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4)据调查,在中国人最喜欢的西方节日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请针对这种情况谈谈你的看法。(用一句话概括)

 1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为了发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 4 月 21 至 23 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 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词运用有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此我班拟在 10 月 12 日下午 3 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以“祖国传统文化伴我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5.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16.由于你在活动中热心又有能力,老师让你当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开场白。(不少于 80 字)

 17.为了使此次活动开展得更好,你需要去校长室邀请你校的王校长参与活动,你见到王校长后怎样说?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你所在的学校初二年级决定开展“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组拟写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选题(注意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在中学生中开展保护文化遗产活动的重要性 19.活动过程中,李明同学觉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像是喊口号,“一阵风罢了”,跟中学生没有多大关系,还不如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多做几道模拟考试题实在。作为小组负责人,你准备怎么劝说他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120 字)。

 20.综合实践。

 材料一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材料二

 (双翘)

  (翻莲)

 (1)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以上文字的主要信息。

 (2)班里将举办一次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准备几句简短的开 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上图是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用“双翘”和“翻莲”两种手势表达了虞姬听到楚歌时复杂的感情。请根据你对京剧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

 探究的问题:

 探究的结果:

 21.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201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材料二)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2018年 3 月下旬到 4 月上旬,东江中学集中开展了以“古典诗词伴我行”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学生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本次比赛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 月 26 日—4 月 8 日)各班级初赛;第二阶段(4 月 9 日—10日)各年级复赛;第三阶段(5 月 1 日—4 日)全校决赛。东江中学统一组织评委对参加决赛的同学现场评分,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本次比赛参与面广,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你为(材料二)拟写一个合适的新闻标题。

 (3)假设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22.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辨事物,说名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特定的含义,请你根据示例,补全其他项所指代的内容。

 示例:婵娟一一月亮 ①白丁一一

 ②桑梓一一

  ③烽火——

 (2)(读古诗,识情思)诗人都有一双慧眼,他们从平常事物中发现美丽,赋予情感,吟咏歌颂。请参照画线部分补写下面的句子。(要求:化用诗文,句式 相近,语意连贯)

 世间万物,皆有其美,无一不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它可以是李煜在寂寞无言时望见的月钩:它还可以是苏轼在料峭春风时瞥见的斜阳;它可以是

 ;它还可以是

 。

 (3)(写数字,长知识)现在,“13”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但在中国古代,“13”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吉祥数字。在文学艺术、著书立说中也多使用“13”,如《孙子兵法 13 篇》,李贺的《南园 13 首》等。请你用汉字大写数字的写法写出“13”。

 (4)(获经验,谈感悟)学习活动即将结束,小安整理出以下感悟。感悟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修改。

 (甲)中国传统文化搏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世界人民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学到许多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古典名著,(乙)它是中华民族超过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艺术瑰宝。

 ①(甲)处画线句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 年 12 月 21 日人民网)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 年 3 月 20 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字《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 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 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 (2) 从材料三中,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开远市某中学九年级(2)班决定开展“咏经典·信中国” 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颂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24.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_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 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25.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26.八年级(1)班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

 11 月 30 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地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1 届常委会,对 37 个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了评审。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活动中,小军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忙修改。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凝聚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就是其中的两颗耀眼的明星。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受到冲击。(B)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从 2006 年起,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①A 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将“

 ”改为“

 ”。

 ②B 处画线句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将“

 ”和“

 ”调序。

 (3)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班级举行对联比赛,请你把他们拟写的对联补充完整。

 ①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

 迎新春。

 ②精准扶贫,同

 小康路;科学施政,共吟盛世歌。

 27.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应城市实验初中开展“咏经典·传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悠远意境和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材料二)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

  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拋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1)有同学根据(材料一)已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根据已给出的示例,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其它三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①______ 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______ ④______ 28.某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请你参加。

 (1)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调查结果。(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调查情况,校团委选择了民族剪纸、对联、中医药三个项目开设兴趣课程,面向全体同学招收学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写一则申请书,格式正确,署名夏华。

 (3)对联课程班学员举行对联比赛,请你把他们拟写的对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_________迎新春。

 精准扶贫,同_________小康路;科学施政,共吟盛世歌。

 (4)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学习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中医药课程让我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我们通过去基地参观,亲手种植、观察并记录药植物生长过程,设计植物名片二维码,(甲)制作中药标本,书签、山楂丸、香包等,学习简单的按摩技艺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探究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了课堂、走进

  了我们的生活,(乙)不仅能促进青少年积极私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普及中医药知识。

 (甲)处划线句子有一个标点运用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 ” (乙)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A.上联:______①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B.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3)[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2018 年 12 月 28 日,一场“新媒体艺术+文化遗产”的展览“万物有灵·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在深圳创意园正式拉开帷幕。敦煌莫高窟、《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甲骨文……历史长河沉淀下的这些瑰宝将在世人面前揭开神秘面纱。古老的文化遗产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重现缤纷万千的色彩和生机灵动的魅力。在时间的侵蚀力量面前,文化遗产得到了真正永恒的生命传承。

  ——央广网 (材料二)2019 年 4 月 2 日起,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恢复开放参观。据悉,端门数字馆落成于 2015年,是国内第一家将古代建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全数字化展厅,运用 Al、VR 等多种先进技术,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故宫体验。

 其实,近年来故官本着“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的原则,不断推出大众乐于享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展览与产品,如 4 月 7 日落下帷幕的故官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如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具用品等一从刷屏的文化节日、成为网红的文创产品,到引发热潮的进宫活动,正是“文化+科技”新型文化产品的创造,让 600 年历史的故宫更为年轻,也让传统文化走近寻常百姓。

  ——《北京日报》 (材料三)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徽标

  (1)文学社在举办弘扬传统文化征文活动,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提炼两句话作为你所投稿件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妈妈在宣传海报上看见材料三的端门数字馆徽标,她一时没看明白,请你把自己对徽标的理解讲给妈妈听。要求:解说合理,语言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学校开展“发展地方戏曲,弘扬传统文化”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活动项目,请你仿照已给出的活动形式,再策划两项活动。

 活动一:听戏曲,了解发展历史;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同学为本次活动创作的漫画,请你简述画面内容,并谈谈你对漫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则新闻,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艺术家们带来了《珍珠塔》《铡美案》等戏曲选段,[甲]戏服的华丽、精致的妆容、扎实的唱功、娴熟的身段让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喝彩连连。之后,校戏曲社和艺术家们就“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戏曲文化”展开了深切交流。会中,小美同学发言道:“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乙]我也来说说我的高见……” 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热爱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①[甲]处画线短语的形式与语境不吻合,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丙]处画线句子有成分赘余,应将“________”或“_______”删掉。

相关热词搜索: 分点 传统文化 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