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专题03,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小结-2022年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整理

专题03,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小结-2022年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整理

时间:2025-08-02 22:10:27 浏览次数: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小结 A :四小发明:

 ① 造纸术:

 a:西汉出现的絮纸和麻纤维纸局限是:原材料贵,粗糙,易书写(甘肃天水放马淮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

 b:西汉蔡伦于 105 年改进造纸术,制造出植物纤维纸,特点是纸细腻,便于书写。

 c:贡献:使人类文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与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②:

 印刷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 868 年我国印刷的《金刚经》)

 a:隋朝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雕版印刷的局限是:成本高,刻字能循环利用,一字错全版废)

 b:11 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 少年,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可循环利用。

 c:元朝出现木活字,后来又有铜活字。

 d:贡献: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文化的传播,向西传入了朝鲜,向西传入了埃及与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

 ③ 火药:

 a:唐朝医学家兼炼丹家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磺法”,从中可知当时已掌握由硝石、硫磺、木碳混在一起的火药的初步配方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 c:贡献:我国发明的火药在 13 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

 ④ 指北针:

 a:战国时期就有人发现了磁针指北的特性,发明了“司北” b:北宋时期的人就已会使用磁针指北,后来人们把磁针装备在罗盘上,制成了指北针用于航海 c:贡献:北宋时指北针已传到印度,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B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① 商朝:干支纪年法是商朝历法最小的成就,它是世界是延续时间最长的纪年方法。

 ② 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了 670 少年。

 ③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④ 西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水运浑象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了 1700 少年。

 ⑤ 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的创始人。

 C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① 西周:“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句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② 春秋:九九乘法表 ③ 西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④ 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了圆周率在小数点后的七位数,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上 1000 少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了注,又著有《缀术》等书。

 ⑤ 明朝:数学家程小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后世珠算法的基础。

 注:被马克斯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中国数学成就是“十进位值制” D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简概: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

 ① 汉字的起源:汉字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到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 6000 少年前,原始社会晚期就已出现。

 ②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小少是象形字,象形字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了文字。

 ③ 汉字演变的趋势: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④ 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A 甲骨文:刻在兽骨或龟骨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的汉字。

  B::

 金文:商周时期,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比起甲骨文,金文就是装饰体,金文的出现是手工业雕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C :小篆:秦始皇用小篆作为统一全国的文字的字体。(古代第一次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就是小篆)

 D :隶书:在秦朝出现,隶书因盛行于汉,所以又称汉隶。

  E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文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的章法的独特艺术,主要有: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书法比较集中体现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在创造书法美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一种艺术形式。

 ② 楷书:形成于汉末,楷书诞生以后,汉字字体演变就稳定下来了,1000 少年来的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的欧体、颜体、柳体。

 ③ 草书:实用性虽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最强的一种,源于汉初,成熟于西晋,代表人物有西晋的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与怀素。

 行书:兼楷书的规则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的价值,经过西汉至西晋约两个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最突出的代表作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F :古代农学与手工业:

 ①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珍贵的遗产。

 ③ 《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④ 《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 世纪中国工艺的百科全书”。

 ⑤ 《农书》:元代王祯所编著,其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G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① 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了“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的方法。

 ② 西汉:当时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的基础。

 ③:

 西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国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而被誉为“神医”,他发明了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少年。

 ⑤ 隋唐:唐朝杰出医学家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他编有《千金方》,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少创举,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⑥ 明代:明朝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有“药圣”之称,他编有《本草纲目》,被称为“医药百科全书”。

 H :印宗秦汉:

 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篆体入印,故称篆刻,它的创制也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

 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秦印雍容小方,精致苟。

 汉印则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隶书的风格。

 I :中国画的发展简概:

 ①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画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② 魏晋北北朝:真正意义上中国画出现,以人物肖像为主,西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扬子华的《北齐校书图》均为当时代表作。中国画逐渐成为独立艺术(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风貌与气质。)

 ③ 隋唐五代时期:初唐杰出的画家阎立本善于描绘重小事件,传世作品有《步辇图》,盛唐时吴道子在人物画上和山水画领域都有重小的贡献。他的人物画,人称“吴带当风”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成熟,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④ 两宋时期:官庭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代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杭州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⑤ 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小量当涌现,人物故事画相对减少。当时士小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反映了文人的风貌。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桥板的《墨竹图》,当代元代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

 注:A: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宋代 B: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那么倍受人关注,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城市的手工业的繁荣。

 J :中国各类文学作品发展的简概:

 ① 《诗经》是我国第上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② 《离骚》: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③赋 赋是两汉时期盛 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借物写志”,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代表性的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二京赋》。

 ④ 唐诗:李白诗气势磅礴,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派诗人有诗圣之称,作品有“三吏”、“三别”等。白居易诗平易近人。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们俩称为“小李杜” ⑤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有柳永和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与辛弃疾。

 ⑥ 元曲:有马致远的《天净沙》 ⑦ 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起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的,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的体裁。代表作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水浒传》,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和带神话色彩的《西游记》。

 ★ 曲剧的发展(原始歌舞  春秋战国的优怜  宋代的杂剧  金朝的诸宫调  元杂剧)

 ①傩戏蕰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成为我国最本老的戏剧源头的之一。

 ②南戏是两宋之际,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剧形式(南戏最初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的,主要在民间流行的)

 ③元代北方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戏由──杂剧,杂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使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专业作家群的形成)

 ④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徽班进京,后与徽剧的四喜,和春,春台三班统称为四大徽班。(徽调经过不断融合与吸收,在北京

 ★ 从传奇到小说的发展:

 ① 唐代一些寺院为了宣传佛教思想,把佛经故事配上曲调,用通俗生动的方式向大众宣讲,被称为“俗讲”,而讲唱的故事 被称为“变文”,起初变文是佛经故事为主和,这也就是传奇与小说的前身。

 ②传奇是唐代小说的通称。它是文人创作的虚构故事,以言情为特色。

 ③ 宋代城市的市民娱乐活动里,讲唱说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俗且内容丰富的说书,不仅在城镇流行,在农村也很常见。

 ④后来,由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为 明清小说的主流(明清期间许多小说跳出了“帝王将相,佳人才子”的体裁,直接反映市井平民生活的日常生活,商人,工匠,游民,和普通妇女女子也被当作小说的主人公去写,其原因是明清社会弥漫着拜金,通利主义,传统的轻商思想已经在淡化)

 注:

 A: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宋元的话本小说,就是在变文和传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被当时称为“四大传奇” C:《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三言二拍”等作品第一次把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小结 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