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 文化的 教育 密 码
林会新(翰林学校)
读书是有趣的,思考也是有趣的,今天给大家谈谈我的读书生活心得。我的题目叫做“文化的教育密码”,有点达芬奇密码的味道。在我看来,人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成长,更重要文化营养的吸收、消化及创新的过程,是精神与思想的成熟过程。不管您的孩子出生在哪里,在何种语言环境里,一开始都是一样的,而语言与文化的学习是在环境中习得的。在习得的过程中,有一些是在自然状态中学习到,而有一些是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及文化发展史特点加入协调和干预,从而更好更快地学到。我在这里,不是谈论学校的教育,而更重要的家庭的教育,因为学校的教育根本上来说,只能适应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而我现在发现,如果你寻找到文化的教育密码,并善于利用,那么在教育历程与下一代的成长,是一个双丰收的过程。
1、汉语环境下在文化教育密码 在汉语圈里,曾经有许多国家使用汉字,但是像韩国、朝鲜、越南和日本等这样的国家,都想方设法去汉字化,树立本民族文字的信心。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有些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才仅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他们不创造语言与文字,就使用英语,也不标榜他们自己的独特历史。而是作为西方精神文化的继承者与发展者的身份进行认同,反而成就其成为世界文化与科技中心的地位。由此可见,曾经使用汉字的国家去汉字化以后,实际对自己文化发展历史的断层切割,是对自己的历史背叛。
创造的本身源于继承。对于人来说,他的成长环境的吸收就非常重要。中国孩子学好自己的民族的语言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汉字的文化密码是教育的营养。我记得有人说过:对 O 岁儿童的教育,父母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努力使家庭成为娱乐的场所。除此以外的幼儿教育是不能搞好的。“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面带笑容的孩子”,这是家长把孩子培养成幸福人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当然,使孩子幸福与快乐,面带笑容,是每个父母都轻易办到的事情。这里,快乐之中给予文化的密码,让他更早地吸收文化的营养,这可能更为重要。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相当短的,因此及早地吸收文化营养非常关键。我这里一再使用关键一词,也可以见重要性。
我只是谈我自己的发现过程,并不代表所有人,更不可能替代你的发现经验,所以在教育成长过程中,你要走自己的路。比如说,李云迪的成长,他的父母与老师们,也找到其独特的文化密码,我没有这个发现的经历,就只能少谈或者不
谈这个。关于李云迪,有人比较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肖邦获奖者,发现中国文化环境下的获奖,成为大师的可能性就较小,而西方文化的背景可能性就较大,这则预言是否能打破呢?我拭目以待。可是,回过头来,人们会想一想,中国科学诺贝奖还真的没有中央大国出现过,而和平奖和文化奖已经有了四个, 你可能发现,有些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可爱,但是长大了以后,表现却非常一般,在我看来可能与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没有涉足到文化的密码有关。
当然,面对笑容几乎所有父母都可能做到,尤其是现在的父母。关键的问题如何给予孩子文化的密码?对于中国的孩子,其文化的载体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汉字,开始智慧的密码就隐藏在汉字的文化里。我想,我早期就是这样思考问题。针对笑容与汉字的识别,以及用 我读的教育书,大都属于翻译过来的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对于中国教育家的著作,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倒是,有了儿子,成为父亲以后,对教育实验充满无限遐想,需要对他进行早期教育之时,才从杂志上看到天津的一位叫谷锦屏的老师,重新发现我国宋代的读书方法——听读识书法。以此同时,读书另一个发现,我常称之发现:就是铃木镇一的著作,他发现幼儿识字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模式识别模式,与小学生的识字方法是不同的。第三个发现就是,天津教育科学院的余强基的研究发现:幼儿的读书其实,其实,日本教育家也在此前发现了汉字的一些学习方法,即汉字的图形整体信息模式识别特点。他发现幼儿是很容易学会汉字的。
我把天津教科院的听读识书的研究成果,读一遍,发现中国古代人读书其实是高效的,不像现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那样低效率。听读识字学习方法,给我理解教育找到切入点,也成就了自己儿子的学业的发展,创造了双丰收。当然,我也读了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有关著作,才会对中国汉字的早期教学获得更有效的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教育 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