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二 题目:
1.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 简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3.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4. 简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5. 简答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6. 简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7. 简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9.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0. 简答“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
更多随堂练习、平时作业 V:yaoyao9894 答案:
1.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集中概括。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思想成果。邓小平理论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道,而是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特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
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2. 简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①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③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
(2)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3.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百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度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 简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答:(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5. 简答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答: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
(1)深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的理论研究; (2)深化对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的研究;
(3)深化对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 (4)深化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研究。
6. 简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康庄大道,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时代的理论。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人民的理论。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是科学的理论。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实践的理论。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全球性,是富有世界意义的理论。
7. 简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境界。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答:(1)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在安全上:要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9.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三、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0. 简答“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
答:四个自信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1、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
2、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
3、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4、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相关热词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 作业 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