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 、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 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板书:小嘎子。你认识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反复读。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描写嘎子的精彩句子,特别能体现嘎子性格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看谁找得最准确最多。
2、交流[(1)(2)(3)的顺序可以打乱,根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朗读感悟]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A 什么词语写出了嘎子的特点?
B 什么是“手疾眼快”? “手疾眼快”写出了嘎子什么的特点?(板书:机警敏捷)
C 这是他的长处,相对胖墩儿而言,嘎子的短处是什么?嘎子知道扬长避短,所以他一向……从不……自然……”,从这几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富有心计)
D 感情朗读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A 这一句虽然写的是俩人,但也包括嘎子,什么词语体现了嘎子的特点?(板书:虎势儿一站)“虎势儿一站”什么意思?
B 指名读
C“虎势儿一站”,站出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气势逼人)
E 感情朗读,一读出威风凛凛的感觉。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A 什么词语写出了嘎子的特点?(板书:猴儿似的蹦)“猴儿似的蹦”你体会到了什么?
B 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嘎子在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的过程中,他在想什
C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啊!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你能把他的有心计读出来吗?
(4)比赛的结果究竟怎样?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A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沉不住气)他想取胜的心情太迫切了,所以使用了最后一招——(板书:钩)
B 从这一钩上,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求胜心切)
3、要是换在平日里,机警敏捷、富有心计的小嘎子早就获胜了,可今天他的对手是谁?胖墩儿什么特点呢?请你找到的体现胖墩儿特点的句子。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几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 “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2)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3)出示: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搬不动他。
4、那么精彩的摔跤比赛,那么鲜明的人物特点,作者究竟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呢?(主要是动作描写,兼有语言和心理描写)板书:动作
四
猜测后文,仿写运用
1、小嘎子摔跤输了,他会对胖墩儿说什么呢?
2、小嘎子到底怎么说的呢?让我们看看原著吧!自由读。
课件出示:“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
3、把你想像中的第二次比赛写出来吧!
4、写好之后交流、点评。
5、欣赏原版的第二次摔跤。
五
第二课时
《 临死前的严监生 》
一、 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
2、补充资料。
《儒林外史》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三、 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1、生读课文,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学生反复读这句,思考:他可能说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2、观察交流,达成共识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3、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派小组同学上台读。
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四 、拓展阅读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第三课时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激趣导入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理解生字: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3)指导学生朗读。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① 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 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放诞无礼)
③ 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④ 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
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4)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
板书设计:
张嘎
淘气可爱
22、人物描写一组
严监生
吝啬小气
各具特色 王熙凤
八面玲珑 【 资料链接 】
世界文坛上的四大吝啬鬼:
俄
果戈里
《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英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法
莫里哀 《铿吝人》中的阿巴贡; 法
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教学后记】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我不急于求成,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我用了三个课时,每一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
23 3 ﹡ 、刷子李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 6 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初识“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 。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可能的答案: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的人叫“剃刀陈”……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
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5、选择最有兴趣,认为写的最好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三、悟语言,体会韵味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独特的感觉。
2、通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刷子李”的形象,刷墙时的样子。再和同位说一说。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2、摘录精彩的语句。
【 板书设计】
】:
:
做事奇
23﹡刷子李 {
技艺高超
做派奇 】
【教学反思】:
: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本文生动有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呢?课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中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
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奇”人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品味——“规矩奇”、“ 动作奇”、“效果奇”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24 ﹡
金钱的魔力 【教学目标】
1、认识 4 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人员代表小组发言。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1)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2)老伴: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
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阅读感受:
(1)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交流,谈谈对两个人物的评价。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别在写有“老板”和“托德”的题板上写上概括性的词语,例: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3、各学习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人物选取课文中一处最精彩的描写读一读,谈谈体会。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指导:
(1)关于“托德”:
①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抓住:“刻薄的嘴脸”,读出“刻薄的语气”。)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②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表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2)关于“老板”:
① 动作描写: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引导抓住:“钻进” “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②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课文 12~18 自然段):
学生自由试读十二自然段,谈谈感受。分角色朗读。(较快的语速,体现人物的金钱的奴隶媚态。)
【 板书设计 】
24
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教学反思】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抓住文章语言点进行教学时,要设计合理的环节,从表象到人物内心到作者的写法这样的层层递进,让文字以感性的面目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其视觉、听觉和想象,创造真正由语言文字构造的世界,这样才能领着孩子学好语文。
口语交际·习作 七
【教学目标】
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
2、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3、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貌言行特征,然后找出一位印象最特别的人,也可以阅读报纸杂志,搜集一些人物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总结,顺势导入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出示:( )的小兵张嘎,( )的严监生,( )的王熙凤,( )的刷子李,( )的托德,( )的老板,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说出人物的特点。
2、同学们平时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听故事和评书,还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3、出示人名:周恩来、黄继光、钱学森、居里夫人、岳飞、任长霞、徐飞鸿、梅兰芳…… 4、同学们是否了解他们中某个人?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对他的了解。
5、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
二、紧扣一例,领悟方法
1、你最想把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在这位同学讲之前,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学生讲故事。
4、同学针对讲的人物故事中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提问。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
三、运用方法,讲述故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讲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
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组组员都要讲一个故事,组员要作出评点,最后评出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引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我们认识几位很有特点的人,圆滑善变的王熙凤、技艺高超的刷子李,临死不忘两茎灯火的严监生,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说说你们看过的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中,有没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形象呢?这些人物都有哪些特点呢? 二、小组讨论,推荐最有特点 的人
1、导语: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与众不同,有独特之处,让你感觉非同一般呢?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真是精彩纷呈啊!有的是自己的家人,有的是隔壁邻居,有的是警察叔叔,有的是邮递员……真是丰富多彩啊!现在我们就组成四人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
(1)小组交流。要求: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2)讨论评选出你们觉得有特点的人。
三、大组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介绍最有特点的人。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指出把介绍的人的外貌、性格、为人等特征。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小结方法。
归纳:写事情时,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其实,作家们就是这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那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作家吧!请大家把你心目最有特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写下来。
3、草拟片段 试写一个片断,要求通过这一片断的描写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即可。字数 100—150,要求文从字顺。
4、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读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5、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
2、投影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
(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语言、动作、神态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描绘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
回顾
. . 拓展七 【教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3、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4、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5、课外拓展。搜集成语故事,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七 一、交流平台:印象深的人 表达方法
细节描写(外貌、动作……)
侧面描写 二、日积月累:
外貌
动作
神态 三、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第 八 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7 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早在 1935 年,25 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 1945 年才回归祖国。
1980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
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 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 如 我 们 来 到 德 国 , 看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心 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 五 十 年 后 , 我 又 到 了 德 国 , 我 发 现 很 多 东 西 变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
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不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引导: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 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说话:留给自己的是(
)。留给别人的是(
)
4、小结: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教学后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文章。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6 26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4~6 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 师小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 401 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 117 条水道上,连接着 118 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 3 方面介绍小艇的: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 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 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 想象、演: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想象。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练习背诵。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4~6 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练习 设计 】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鼓励学生多说,以达到积累词语目的)
(
)的桥梁
(
)的建筑 (
)的空气
(
)的湖水 (
)的街道
(
)的威尼斯 (
)的城市
(
)的工具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自行车方便快捷”为开头写一段话。
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其他内容,先确定它的特点,然后写具体。
①
理解题意,明确写法 ②
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说说写什么,怎样写。
③
动笔完成 ④
小组交流、评议。
⑤
各小组代表读自己写的一段话,全班评议。
【 板书设计 】
┌小艇的特点 ┌外形:窄、深、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
└小艇的作用┌白天
└晚上 【教学 后记】
【教学相关链接】
27 ﹡ 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
)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
);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
)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
);在农场里,泰象就是(
);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
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
(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
4.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
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5.课堂交流。
28﹡ 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1.认识 14 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课件呈现)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四、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
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
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比读彩色的食物:
①自由读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语言比较:
(课件呈现)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流着殷红的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
(学生对比课文阅读,体会表达效果,交流阅读感受。)
③引读:这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你瞧──(生接读)
④我们再回过去看看写花的那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⑤朗读写花...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