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一中体育理论试卷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100 分)
1、 韧带的组织是(C )
A 疏松
B 软骨
C 致密
D 网状
2、儿童少年骨的特点是有机物多,无机物少( C )
A、易骨折 B、易骨折和变 C、易变形 D、不易骨折和变形。
3.胸椎与颈椎、腰椎不同,因胸椎上有( B)
A、椎体 B、肋凹
C、椎孔
D、横突孔 4、可绕三个基本轴运动的关节是(
A )
A、髋关节
B、膝关节
C、肘关节
D 、桡腕关节 5、单手肩上投篮将球投出时,使肘关节伸的肌肉是(B
)
A、肱肌
B、肱头肌
C、背阔肌
D、前臂屈群肌 6、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C)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电位变化
D.反射活动
7、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A.排尿反射 B.分娩C.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8、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D)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 9、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D)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 D、体液调节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11、能减少组织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改善微循环,提高生物氧过程,提高肌肉营养,对心脏有辅助治疗作用,缺乏易引起坏血病的维生素是(
B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C
C、维生素 D
D、维生素 E 12、下列心率中,符合中小学生体育课胜利负荷要求的是(C)
A
70~90 次/分
B
90~120次 /分 C
130~150次/分
D
160~190 次/分
13、运动中小腿部外伤大出血时,可用双拇指压迫(B)
A
胫前动脉 B 股动脉 C
胫后动脉
D 肱动脉 14、下列维生素中、能促进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的是(A)
A、 维生素 C
B、维生素 B1
C、维生素 B2
D、 维生素 E 15、吃饱后,要参加剧烈运动一般应休息( B )
A 、、30分~1 小时
B 1.5~2 小时 C
2~4小时
D 5~30分 16、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D)
A:礼乐 B 书数
C:诗易 D:射御 17、毛泽东作出“健康第一”指示的时间是 (A)
A、1950
B、1953 C、1955
D、1956
18、 “过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之说来自于(D)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19 、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C)
A、专业术语 B、艺术语言 C、口令 D、方言 20、体育教育活动为主的方式是
(A)
A 、体力实践活动 B、智力实践活动 C、体力活动和思维过程 D、情绪活动 21、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入手点
(A)
A、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锻练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思 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C、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D、 在广泛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高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的运动技水平。
22、在动作技能的粗略掌握阶段,其生理特点和表现为 (B)
A、 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表现在能很准确、熟练、省力、轻快的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 B、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 C、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内抑制逐渐发展巩固,并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能精确的分析与完成动作。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D、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23、 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机能活动能力的特点也不相同。少年儿童的机能活动能力一般(B)A、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B、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低
C、上升时间长而慢,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长,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D、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时间延续较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较高 24、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贯彻适量运动负荷原则时,必须遵循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把下次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在上次课后的
(B)
A、复原阶段 B 超量恢复阶段 C、相对恢复阶段 D、工作阶段
25、自觉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D)
A、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 C、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 D、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
26、直观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A)
A、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B、条件反射形成原理 C、体育教学中生理和心理负荷变化的规律 D、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27、巩固提高原则的理论依据是(B)
A、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B、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原理 C、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D、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28、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
A、 反比例关系 B、正比例关系 C、上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的 29、衡量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科学性,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能够 (C)
A 、反映运动技术的最新科学成就 B、提高运动成绩 C、发展身体,增强体质 D、体现民族性特点 30、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中体育教材可采用(D)
A 、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分类方法 B、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分类方法 C、以运动项目为主的分类方法 D、以身体素质为主兼顾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
31、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体的外力 B、支撑反作用力 C、摩擦力 D、人体的内力 32 、体育课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的语言法形式。(B)
A、口令和指示 B、口头评定成绩 C、口头汇报 D、讲解 33、为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D)
A 、背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镜面示范 D、正面示范
34、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可采用(A)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对比示范 35、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距离可采用(B)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36 、对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可采用(C)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37、间歇训练法的作用是 (D)
A、能提高肌肉力量 B、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能力 C、能提高供氧能力 D、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38、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作出肯定评价是一种(C)
A、说服法 B、榜样法 C、表扬法 D、评比法 39、体育课基本结构依据是(B)
A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B、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超量恢复的原理 40 、 在 教 学 班 学 生 人 数 较 多 , 器 材 较 少 , 新 授 教 材 比 较 容 易 , 复 习 教 材 比较 简 单 的 情 况 下 采 用 (B)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和组后分组轮换 D、先分组轮换后合组41、体育课的中和密度应是 (B)
A、越大越好 B 、越小越好 C、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D、练习强度小时大些好 42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体育课成绩的 (C)
A、20% B、30%
C、40% D、50%
43.凯洛夫将教学过程分为
----
六个阶段。(A)
A.感知、理解、概括、巩固、熟练、测验 B.感知、理解、概括、巩固、复习、熟练 C.感知、记忆、概括、巩固、熟练、测验 D.理解、记忆、概括、巩固、测验、熟练 44.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一定的
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B)
A.体育活动
B.体育目的 C.体育组织形式 D.体育规则 45、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及其结果采取鉴赏式的评价,而不是与预期目标进行对应式的比较,主要是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 (B )
A.社会性
B.个性 C.客体
D.主体 46、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是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提高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意识和能力;学会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预防或消除心理。(B)
A.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B.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D.调节学生的身体体能 47、体育运动不仅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使主体实现身体认知,而且能促进个体
因素的发展。(A)
A.非智力因素;
B.智力因素; C.体力;
D.技能;
48、《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高中毕业获得______必修学分。(C)
A、9 个
B、10 个
C、11 个
D、12 个 49、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除田径外______为必修内容。(C)
A、球类
B、武术
C、健康教育
D、水上项目 50、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中, 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体育达标测验,如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评定学生运动能力的达标程度。(B)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过程性评价
51 、课外体育活动不同于体育课的教学,其活动内容呈的--特征。( B) A、多元性 B、多样性 C、灵活性 D、多向性
52、三级跳远技术中的第二跳,又叫做(C)
A.单脚 B.跨跳
C.跨步跳 D.跳跃
53 新课程评价强调,应建立促进学生 (C )的评价体系 .A.全优发展 B.健康发展
C.全面发展 D.自由发展 54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 (C )
A.教学方式的转变 B.教学行为的转变 C.学习方式的转变 D.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55、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依据。包括(A)
A.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B.教学工作计划、教案
C.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D.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56、有 8 个篮球队参加单淘汰比赛,共有(A)
A. 7 场 B. 12 场 C. 8 场 D. 16 场 57、基本体操的镜面示范是(C)
A.面对练习者做同方向的动作 B.背对练习者做同方向的动作
C.面对练习者做反方向的动作 D.背对练习者做反方向的动作
58、下列不属于体育教学方法中直观法的是(B)
A.示范 B.指令和口令 C.教具与模型演示 D 定向直观标志
59、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D )
A.技能形成、适当速度、反应自动化 B.起始动作、过程动作、结束姿势
C.运动感知、表象运动、技能形成 D.初步形成、技能巩固、熟练技巧 60、在田径场地上,计算 100 米跑的距离是从(D)
A.起跑线的前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B.起跑线的后沿至终点线的后沿
C.起跑线的前沿至终点线的后沿 D.起跑线的后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61、根据动作的技术结构,可把体操中的技巧动作分为平衡动作和(C )
A.用力动作 B.摆动动作 C.翻腾动作 D.抛接动作 62、肩肘倒立——前滚成蹲立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仰卧始,向后倒肩、举腿、翻臀 B.倒肩时,先举腿,再翻臀
C. 倒立时,两手撑腰的两侧
D.后倒肩时,同时举腿、翻臀
63、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指 (A )
A.肺活量÷体重 B.肺活量×体重 C.体重×肺活量 D.体重÷肺活量
64、铅球投掷圈的直径是(B)
A. 2.50 米 B. 2.135 米 C. 1.25 米 D.1.065 米
65、下列不属于体育课课中常规的是(D)
A.上课仪式 B.课中的要求 C.课的结束 D.器材的整理和归还
66、新课程强化评价的(B)功能
A.甄别
B.激励
C.选拔 D.尊重 67、.标准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B)米
A. 18 \9 B. 28 \15 C. 28 \14 D. 18 \8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 B.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排叫列 C.翼:指队伍的两端 D.基准学生:每一排的排头称为基准学生。
69、下列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D)
A.早操、课间操 B.运动队训练 C.运动会 D.体育课篮球比赛
70、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
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B )
A 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 心理健康 D 社会适应 71、标枪场地落地区的角度是。(A)
A、40 度
B、29 度
C 、35 度
D 、30 度
72、下面哪种不属于氧运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___________。(C)
A、呼吸系统 B、血液 C、神经系统 D、心血管系统
73、《教师法》是
年颁布的。(B)
A、1992 B、1993
C 、1994
D 、1995
74、用右手投掷铁饼,铁饼出手后的旋转方向为
。(A)
A、顺时针 B、逆时针
C、顺时针和逆时针均可
D、不旋转
75、下列不属于动力性力量的项目是___________.(C)
A、田径 B、游泳 C、吊环 D、球类运动 76、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
个学分。(A)
A、1B、2 C、3 D、4
77、国家规定,在校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体育活动
小时。(B)
A、0.5 B、1 C、1.5
D、2
78、___________ 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载荷及输 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B)
A、耐力运动 B、有氧运动
C、无氧运动
D、恒常运动 7 9、奥运会篮球比赛每队出场几名队员;比赛由几节组成;每节时间为
多少分钟 ___________. (A)
A、5, 4,10 B、5, 2, 12
C、6, 4, 10
D、8, 2, 12
80、运球是下列--- 运动的技术。(B)
A、篮球和排球 B、篮球和足球 C、足球和排球 D、篮球和乒乓球
81、径赛跑道宽应为 (D)
A、1.21 米或 1.22 米 B、1.22 米或 1.23 米 C、1.24 米或 1.25 米 D、1.22 米或 1.25 米
82、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B)
A、中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83、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B)
A、助跑
B、踏跳 C、腾空
D、落地
84、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 ,是肌肉不自主的___________。(B)
A、一般收缩 B、强直收缩 C、向心收缩 D、离心收缩 85、灵敏素质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十字变向跑、滑步跑等。(D)
A、50 米 B、100 米 C、300 米 D、折线跑
86、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___________,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D)
A、冷敷 B、温敷 C、凉敷 D、热敷 87、下列几种练习,属于发展腹背肌群力量的练习是
。(B)
A、引体向上 B、仰卧起坐 C、坐位体前屈 D、连续直腿跳
88、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高中三年中,和
系列为
必修、必选内容。(A)
A、田径 健康教育内容 B、田径 球类
C、球类 体操 D、健康教育内容 球类
89、跑和走的区别为
。(C)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无腾空 D、跑时步幅大,走时步幅小
90、一次运动会上,只有6名运动员报名参加铅球比赛,每人可试推
次。(D)
A、3
B、4
C、5
D、6
相关热词搜索: 试卷 理论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