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时间:2025-08-02 14:27:19 浏览次数: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域以及中国主要生产区。

 2.应用视频、图文资料讨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

 3.提升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理的探究精神。

 4.分组合作增进学生间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已经有人文地理区位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但是运用较为欠缺。此节案例分析课,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会深化人文地理的学习。教材首先介绍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并以 4 幅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利用基础资料可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教材通过读图思考的问题设计,归纳出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这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供了便利。但是课堂应靠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本节课将提供一定的视频资料、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重难点的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普遍较差。人文地理的学习有学科自身的特点,运用与分析才能深刻掌握知识的内涵。学生对于课堂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将枯燥的知识和学生活动探究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搜集资料速度较快,可是对于信息加工较为粗略,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应用资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播放我国云南元阳梯田水稻种植简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稻种植业的大致情况。请学生依据视频和自己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于水稻种植业的认识。

  分组安排:全班同学分为 4 个组,每组一名组长,各组将进行问题合作探究。

 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

  PPT 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图,请各组成员讨论归纳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特点,将自己的答案写在准备好的卡片上,请学生代表展示讨论成果。综合各组的结论,得出完整、客观、科学的描述。

 2、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 全班分成 4 个小组,此环节探讨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其中两组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分析,两外两组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此环节采取按点给分环节,比比哪个组分析地更好、更全面。

 第一组 自然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分析 完善优化补充 评价得分

 地形

 气候

  第二组 自然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分析 完善优化补充 评价得分 水源

 土壤

  第三组 人文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分析 完善优化补充 评价得分 劳动力

 市场

  第四组 人文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分析 完善优化补充 评价得分 政策

 历史

  分组活动要求:每小组按表格内基本要求完成本组任务,限时 10 分钟,每组表格的下方留有空白表格,作为其他区位条件的思考与补充,每小组在完成各组规定任务外补充分析区位条件者,可获得附加分。在各小组展示环节,其他组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根据发言论点可获得额外加分。

 3、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经过上环节的分组大比拼,各组分数差距已经显现,此部分重点内容依然采用竞赛方式进行。这次不是按顺序发言,而是限时抢答。首先各组自由讨论 5 分钟,总结出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并准备丰富的论据加以说明。每个小组派代表作为裁判,教师控制时间,每组代表每次发言只能说一个特点,并用材料来证明解释。合理完整者为本组加一分,错误及不遵守纪律者扣除一分,抢答限时 10 分钟,最终得分最高组获胜,将免去一次地理作业。

  得分情况记录 总计得分

 抢答得分 补充得分 错误扣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课程小结

  作业布置

 请你结合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分析武汉所处的江汉平原成为著名商品粮基地的区位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水田 季风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