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开拓“全面改薄”工作思路与模式

开拓“全面改薄”工作思路与模式

时间:2025-08-02 06:39:27 浏览次数:

 开拓“全面改薄”工作的思路与模式 AA 县在实施“全面改薄”过程中,积极创新思路与模式,大力推进了“全面改薄”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实行“一个统筹”,有序推进“全面改薄” 将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市级公用经费的安排使用与“全面改薄”相统筹。按照全面改薄底线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整合资金,统筹安排,有效了发挥资金的有效性,真正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二、强化“两向联动”,畅通项目实施机制 一是部门横向联动。实行县领导分管、教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建立“全面改薄”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多次牵头县财政、发改委、国土、城乡建委、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全面改薄”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使问题和困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二是教育系统上下联动。县教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形成了教育系统上下联动机制,合力共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坚持“三大优先”,保障项目推进进度 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 实行“三优先”,打好项目规划实施提前战。即对师生学习、生活影响较大的优先;对受惠面最广的优先;对容易立马实施的项目优先。让“全面改薄”成效立竿见影,让社会及时享受改薄成果,自下而上形成合力,在完成年度规划项目的同时,为后面几年规划实施项目创造条件,做好前期准备。

 四、做好“四个结合”,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一是将“全面改薄”与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结合全面改薄底线要求,对照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标准,细化内容,避免无序发展。二是将“全面改薄”与“暖冬计划”相结合,充分利用“暖冬计划”实施契机,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解决了部分学校线路改造、用电扩容等问题。三是将“全面改薄”与“教育扶贫”相结合。结合精准扶贫政策,摸清薄弱乡镇学校和边缘化严重的村级校点存在的薄弱环节,实施末端教育提升计划,边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提升。四是将“全面改薄”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学校”验收相结合,通过有力整合,更加精准的理清薄弱项目,

 让家底更清晰,规划更合理,投入更有效。

 截止 2016 年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 1.4 亿元,完工校舍面积 2.8 万平方米,改善运动场地 13 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 3.9 万套、图书 20 万册,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 683间、达标实验室 983 间,全县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办学环境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为教育均衡发展铺平道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助推提速。

 附件 2:

 AA 县以“全面改薄”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均衡 “全面改薄”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大事。AA 县从大山区、大库区、国贫县和教育发展欠账多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狠抓落实,迈出五年规划的坚实一步。

 一、强化制度创新,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改革审批制度。县教委审批环节由 16 个减少到 6 个,县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消防等部门对教育项目开绿灯,实行并联审批。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县教育、发改、财政部门协调一致,提前半年办理项目前期手续,一旦资金下达立即进入招投标程序。2017 年规划建设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地灾评估及地勘阶段。三是加强督查督办。建立领导干部包片和项目进度周跟踪、月通报制度,将改薄项目纳入政府定期督查,对进度滞后的启动校长约谈机制。四是强化资金监管。建立超预算报批和项目拨款审查制度,对 100 万元以上项目决算实行政府审计监督。五是完善村校办学功能建设。投入近800万元对82 所村校实施校舍维修改造,硬化村校操场,实现村校数字校园全覆盖。

 二、强化机制保障,确保改薄全面落地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把改薄工作纳入全县民生实事,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乡镇、学校三级责任,召开联席会议 3 次,解决项目用地、前期手续办理、招投标等问题 19 个。二是实行目标考核“三挂钩”制度。全县与项目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学校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干部任免挂钩,提拔重用了 2 名改薄工作实绩突出的校长,对 4 名校长进行了谈话诫勉。

 三、强化配套跟进,全面提升内涵发展 一是加大教师增配力度。2014-2016 年共新进教师 1980 人,均补充到缺编薄弱学校,农村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问题得到缓解。二是建立捆绑发展机制。1 所优质学校分别帮扶 1-2 所薄弱学校,实现帮扶全覆盖,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县教委机关职工对 123 所村校走访全覆盖并每人定点联系 2-3 所。三是狠抓课程改革。全面践行“快乐教育.幸福校园”理念,涌现了后叶小学、云硐初中、盛堡初中等一批课改基地学校。四是狠抓素质教育。加大艺体教师配备,广泛开展支教、走教和学校艺术节活动,持续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强力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涌现出沙沱初中、东

 山初中等市内外有影响的特色项目学校。

 附件 3:

 垫江县严格项目管理,精心打造“五个工程” 垫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全面改薄”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政府行为,保障经费投入,精心打造 “五个”工程。

 一、精心打造民生工程,把“全面改薄”改到“心”坎上 垫江县把“全面改薄”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采取三项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制度。“全面改薄”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狠抓培训,强化宣传,让“全面改薄”深入人心。每年都组织学校基建和教育装备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以及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就“全面改薄”的精神实质、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具体内容等情况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全面改薄”工作。三是按照“保基本 兜网底”和“因地制宜 切合实际”原则,科学规划项目,杜绝了盲目配置,建豪华校等现象。

 二、精心打造民心工程,把“全面改薄”改到“实”处 为推进落实“全面改薄”这项民心工程,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和采购程序,做好规划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选址、地勘、设计、预算等各项前期工作。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切实把“全面改薄”作为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抓紧抓好,落实专人负责全面改薄工作。三是执行月通报制度。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限期整改落实,确保项目按期完工投用。

 三、精心打造良心工程,把“全面改薄”改到“真”处 自始至终把“全面改薄”工程当作“良心工程”抓紧抓好。一是强化项目过程管理。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二是严格建设质量监管。新建项目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工程进度必须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严禁以保证进度为由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确保校舍建设的安全、规范。三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县教委及项目学校都安排专人负责“全面改薄”相关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采集校舍建设和设备采购相关信息,加强全程跟踪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四、精心打造阳光工程,把“全面改薄”改到“廉”处 一是建立工程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由县教委工作人员及项目学校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组成的建设领导小组,细化工作分工,强化责任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严格执行工程“四制”。项目建设申报、工程变更等都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三是建立资金管理拨付制度。强化了项目资金管理,建立项目资金县财政专户,实行县级报账,专项核算,专人管理。建立健全工程结算审计及项目资金拨付审批制度,确保项目资金在阳光下运行,防止腐败滋生。几年来,全县项目建设有效地防范了廉政风险,无一例腐败案件发生。

 五、精心打造安全工程,把“全面改薄”改到“安”处 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一是落实安全责任。教委、学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采用监督抽查、监督检查和监督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必要的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对工程现场安全及实体结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二是严格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凡因参建队伍选择、材料采购供应、工程款拨付、工期要求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要严肃追究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造成重大隐患或质量安全事故的一律依法处理。三是强化过程督导。县教委协同建设工程质量、安监等部门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予以整改落实。通过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附件 4:

 AA 区“早、快、规、稳”“全面改薄”出实效 一、项目实施各环节“早” 一是项目规划“早”。每年初县政府召开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当年“全面改薄”工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形成全县上下共同推进的新机制。二是资金分配“早”。市级改薄资金一到位,县财政就及时按规划将市级资金和配套资金分配到校。三是项目启动“早”。次年规划项目,提前一年开展前期工作并办理完相关手续。

 二、办件速度“快” 县政府成立“全面改薄”领导小组,一月一次通报会,一季度一次联席会,2016年解决项目推进“疑难杂症”13 件;县教委安排专人负责统一办理前期手续和协调相关部门;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房屋间距、财政评审等相关问题,采取先办后补、同步进行、并联审批、承诺办件等方式一次性办理,办件时间比以往缩减了一半。推进速度“快”。县教委安排专业人员包片蹲点跟踪指导,工作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政策落实“快”。城市建设配套费先征后返并用于学校建设;人防、排污等行政事业审批收费一律实行零收费。

 三、明确程序守规 出台《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全面改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改薄项目资金支付办法》《教育系统建设工程和货物采购招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推进项目合规,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月报制和责任倒查,50 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和 20 万元以上采购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培训到位懂规,每年安排 60 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县级专题培训和选派人员参加上级培训。

 四、抓安全保稳定 一是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和细化。分管领导督查安全每月不少于 3 天,科室人员每周不少于两天。二是抓支付保稳定。建设和采购项目一律实行集中支付,分账核算,项目学校、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审签核实,相关科室、分管领导审批,3 日内直接拨付到施工企业。三是抓审计保稳定。对 3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跟踪审计,对 100-3000 万

 元以下的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四是抓廉洁促稳定。实施 “五个一”制度,一个项目一本廉洁台账、一份廉洁合同、一次廉洁教育、一个廉洁投诉电话、一名廉洁监督员,累计签订廉政合同 120 余份,杜绝了违规违纪和资金挪用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思路 开拓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