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第一章 官学制度的建立 学在官府、“六艺” 第二章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稷下学宫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论述题)
《学记》(简答)
鸿都门学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 科举制度(名词解释 简答)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想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苏湖教法 北宋三次兴学 三舍法 监生历事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名词解释 简答)
“朱子读书法” 第七章 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洋务学堂(名词解释 简答)
京师同文馆(名)
中学西用(名
简)
京师大学堂 庚款兴学 蔡元培“五育并举”(简)
北大改革(简)
教育独立思想 平民教育运动 1922“新学制”的标准呢和体系、特点、评价(简答)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晏阳初“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实践(论述)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论述)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教育 雅典教育 产婆术 理想国 第二章 古罗马教育 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骑士教育 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中世纪大学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第六章 贝尔—兰开斯制(小先生制)
1870《初等教育法》 《1988 年教育改革法》 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 《莫雷尔法案》 《国防教育法》 《中小学教育法》 《国家在危机中》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论)
卢梭的教育思想(论)
裴斯泰洛奇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福禄贝尔 恩物 斯宾塞 科学教育论 新教育运动 道尔顿制 文纳特卡计划 杜威的教育思想(论)
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 终身教育思潮 赞可夫的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 最近发展区(心理学导论有)
道德发展的实质 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说”(心理学导论有)
观察学习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知学习观 结构教学观 发现学习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说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需求层次理论(心理学导论有)
成败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
知识 知识迁移理论 技能 智力技能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教学 学习策略 元认知 努力管理策略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章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道德情感 移情 心理健康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史 中外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