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泰微课”资源,全面提升学 生 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泰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阶段报告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一个个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不断的拓宽着我们的视野,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时代在变,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什么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等,由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耳熟能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不了当下的环境,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012 年,“泰微课”揭开了自己神秘的面纱,他是xx市教育局历时两年多,开发的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的网上教育平台。自 2014 年 9 月起,泰州市正式启动“泰微课”网上学习辅导平台,其内容丰富,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17 个学科知识点和技能点。目前,进行“泰微课”资源建设成为我市的一股新潮,利 用“泰微课”进行教学也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泰兴市济川小学的《“泰微课”资源应用教学中学生自主探讨型课堂模式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他从应用的角度,去研究学生自主探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的研究,则是基于我校地处农村的现实环境下,以学科为依托,积极引导教师制作适合我校的“泰微课”系列资源,进而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相关资源进行教学的应用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
一、翻阅资料,重新认识“泰微课”
说起“泰微课”,不得不提微课。什么是微课?微课的概念和教学应用最早起源于国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可汗学院”和“TED-Ed”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网络教学视频库。在我国,“微课”最早提出者是佛ft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先生。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而“泰微课”是“泰州市中小学微课
程” 的简称。泰州市教育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库,提升学生的息素养,于 2012 年起引领泰州市中小学段千余名骨干教师共同打造了“泰微课”工程,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于 2014 年 9 月正式上线。包含微教学视频和微测试视频,主要面向学生自主学习,将要学习的知识“碎片化” 的一个中小学知识点课外学习辅导平台。其通过流媒体视频形式传授,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登录泰微课网上学习辅导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至今,平台已收录微视频资源 100000 条,微检测题 300000 条,泰微导学 5000 多例……
二、调研分析,理清“泰微课”使用现状
“泰微课”的使用,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无疑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来,利用“泰微课”资源教学,成为我市的一股潮流。即便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小学,也不甘落后,努力实践, 感受“泰微课”资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变化。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师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期间,共发放问卷 400 份,收回 400 份,其中,教师 52 份,学生 348 份。通过回收上来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
(一)“泰微课”资源制作方面。大部分老师都能得心应手,独立完成资源制作,只有少部分老教师因为信息技术等原因,需要年轻教师帮忙。此外,“量” 有了,但“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制作的资源得“A”的比例较少,我们还需要加强进行“泰微课”资源制作相关方面的各类培训,有效提升教师制作“泰微课”的质量。
(二)“泰微课”资源课堂应用方面。大部分老师都能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将“泰微课”资源纳入到课堂中来,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学生使用“泰微课”资源的情况。孩子利用“泰微课”
资进行学习, 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后遇到有困惑的地方,可以独自利用“泰微课”资源进行解惑,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三、合理运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课前,合理选择“泰微课”资源。
“泰微课”资源那么多,我们是不是到平台上随便搜一个就可以拿来使用 呢?典型的“拿来主义”,当然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平台上相同课题的“泰微课”资源很多,但由于资源制作者信息技术水平、对教材的理解等方面有所差异,制作出来的资源各有千秋,层次有所不同;其次,不同的班级,适用的微课资源也不尽相同,适合这个班级的,不一定也适合其他班级使用。俗话说,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在这海量的“泰微课”资源面前,我们要学会筛选。在使用资源前,先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泰微课”资源,必要的时候乃至重新录制“泰微课”资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情景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
例 2:还记得上“认识游览线路图”一课时,教师摆脱单调、枯燥的条条框框,利用“泰微课”创设了周末去南ft公园游玩的情境。在学生兴高采烈、想要游玩的时候,提出“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的要求,让学生在进入之前先说出行走的路线。学生情绪高涨,即便完成了老师的要求后,仍然不愿停下思考,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又分角色进行表演,上前展示自己喜欢的行走路线,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课中,合理使用“泰微课”资源。
“泰微课”平台,是将要学习的知识“碎片化”的一个中小学知识点课外学习辅导平台。在同一节课中,可能各个知识点的资源都有很多,比如情境创设、例题讲解、习题分析等等。那我们干脆从上课伊始,到下课全部使用“泰微课” 上课好不好呢?当然不可。首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正确定位“泰微课”的地位, 它是一种资源,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源,它不能替代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地位,更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精心选择的“泰微课”资源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泛滥的使用则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倦,适得其反。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 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为此,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我事先制作相关的“泰微课”视频,如商场里的大转盘、砸金蛋、摸玻璃球等等,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出现与“可能性”相关的一些场景。在“泰微课”观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什么特等奖那么难以抽到呢?”在这样的疑问下,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黑色布袋,略带神秘地对大家说:“你们知道老师这几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是球。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个游戏——摸球!想不想玩?”班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紧接着我开始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在进行摸球之前,我先让学生尝试着预测摸球的结果,然后开始摸球。当摸了一定的次数以后,再让学生猜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联系口袋里球的种类,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从而初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活动结束后,再利用“泰微课”解答孩子们的困惑,解释“大转盘”、“砸金蛋”等等的奥秘。
(三)课后,合理设计“泰微课”资源。
下课了,老师虽然离开了课堂,但学生的学习还没有停下。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设计相应“泰微课”拓展资源,有效合理地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利用课堂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运用和迁移的层次。
在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后,我利用“泰微课”视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后练习:给你一块红领巾,两把尺,请小组合作,量一量,想办法算出它的面积。我让孩子们几人一组,分工合作。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想要算出红领巾的面积,需要知道它的底,及其对应的高。底很好找,三条边都可以,可相对应的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他们在活动中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找出很多量高的方法,算出了红领巾的面积。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既充分运用所学,想方设法找出红领巾相对应的底和高,巩固了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更在尝试中, 人人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方法虽然不同,但条条大道通罗马, 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完美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
“泰微课”平台的出现,正不断拓宽着我们的视野,改变着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理念有效地融为一体。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其时间短、内容精、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特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地选择使用“泰微课”资源,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 探索 研究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