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七下六单元导学案

七下六单元导学案

时间:2025-08-01 15:03:20 浏览次数: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一课时

 课题:6 26 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仔细朗读。

 2.整体把握课文。

 【自学检测】

 1.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

 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

 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 10 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

 、

 等。

 2.识记重点字词。

 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并将你认为优美的、经典的句子勾画出来。(查笔记)

 ① 下面加点字注音。

 污涩.(

 )怂恿..(

  )

 婢.女(

  )

 蜷.伏(

  )

 惩.戒(

  ) 怅.然(

 )

  诅.骂(

 )

  红绫.(

 )

 ②解释词语。

 怂恿:

 怅然:

 妄下断语:

 【整体感悟 】

 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2.学习第—只猫的故事。

 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拓展提升】

 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练习题:

 将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工整地抄写三遍。

  A A 类练习 题: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蜷.伏(

  )

  怅.然(

  )

  诅.骂(

 )

 妄.下断语(

 )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二课时

 课题:6 26 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2.理解思想内容。

 【自学检测】

 第一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再读课文(注意重点语段需精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学习第二只猫的故事,完成下列题目。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2.找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拓展提升】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当堂分层检测】

 A A 类练习题 :

  赏析语句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三 课时

 课题:6 26 猫

 郑振铎 【学习目标】

 1.体会饱含深情的语言。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自学检测】

 第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合作探究】

 学习写第三只猫的部分,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默读第 15、16 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 段。

 思考: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拓展提升】

 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

 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A A 类:

 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一课时

 课题:

 27. . 斑羚飞渡

 沈石溪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自学检测】

 学法提示:认真朗读课文,注意标划、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斑羚.(

  )

 对峙.(

  )

 蹿.跳(

  )

 斑斓.(

  )

 骚.动(

  )

 娴.熟(

  )

 悲怆.(

  )

 2.解释词语。

 进退维谷:

  眼花缭乱:

 心甘情愿:

 略胜一筹:

  【整体感悟 】

 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回答下列问题。

 1.细读全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2. 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拓展提升】

 下面是“动物语言录”。仔细品读,看看它们揭露(或嘲讽)了社会上什么样的现象? 1.鸭子的哲学:要想有人缘,对什么事都一律呱呱叫好。

 2.兔子的教训:光有三窟还不行,还要有出国护照。

  3.苍蝇的反问:从小长在粪池里,长大怎么能不臭?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练习题:

 给加点字注音。

 肌腱..(

  )逞.能(

  )恍惚..(

  )

 略胜一筹.(

  )秩.序井然(

  )

 A A 类练习题:

 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二课时

 课题:

 27. 斑羚飞渡

  沈石溪 【学习目标】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自学检测】

 文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再读课文(注意重点语段需精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拓展提升】

 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当堂分层检测】

 A A 类练习题:

 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三课时

 课题:

 27. 斑羚飞渡

  沈石溪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重要语句。

 2.培养学生善待自然、善待动物的情感。

 【自学检测】

 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2. 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拓展 提升】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震惊

  偶数

  步伐

  赢得

  B、飞渡

  彩虹

  斑羚

  桥墩 C、磐石

  跨越

  悲残

  坠落

  D、均衡

  身材

  幻觉

  利斧 2.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

  )

 ②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

 ③借指环境非常清洁。(

  )

 ④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

  )

 ⑤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

  )

 ⑥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

  )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颤音

  (

 )的媚态

 (

 )的叹息 (

 )的决心

  (

 )的步伐

 (

 )的彩虹 A A 类:

 拓展阅读题

  鹤群翔空(节选)

  江口涣【日】

  ⑴苍鹰飞到鹤群上空时,疾速翻身,“飕”地一声,飞箭似的冲进鹤群的圆形队伍之中。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片混乱。

  ⑵说时迟,那时快,有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⑶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中展开了。

 ⑷鹤分为几群,每群十几只不等,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⑸苍鹰不知何时已湮没在旋转的鹤群中,踪影全无。

  ⑹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只能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飞舞啼叫的鹤群中钻了出去,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那边了。

  ⑺苍鹰消逝很久之后,鹤群仍然零乱飞舞,担心地啼叫,直到弄清苍鹰不会再来袭击,才放下心来,恢复了圆形队,向高空升去。

  ⑻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不久,一只鹤慢慢地落后于伙伴,这才引起我强烈的关注。

  ⑼这只鹤可能因为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愈来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已丧失继续飞翔的力量。几次缓慢地扑打翅膀,终于迅速脱离开队列,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方落去。

  ⑽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静静飞翔的队列又陷入混乱之中。

  ⑾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然而无济于事,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愈来愈向下落去。

 ⑿于是,竟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伸

 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然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把负伤的伙伴送回高空的队列。

  ⒀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待伤鹤归队后,才似乎放下心来,又排成圆形队,向高空飞去。

 1.选文共叙述了两件事情,分别是

  2.选出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B.苍鹰飞到鹤群上空时,疾速翻身,“飕”地一声,飞箭似的冲进鹤群的圆形队伍之中。

 C.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

 D.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 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

 3.段⑶在全文的结构中起

  和

  的作用。

 4.作者写两只健壮的大鹤救助伤鹤之后,为何还要写其他鹤的情形?

  5.这几段文字体现了鹤的什么精神?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一课时

 课题:8 28 华南虎

 牛汉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自学检测】

  学法提示:认真朗读课文,注意标划、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1.牛汉,原名

 ,1923 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 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

 ”的重要成员。1955 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 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

 、

 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 1973 年 6 月,正是“

 ”时期,那是个最没有诗意的年代。诗人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那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强烈的震撼。回到干校,写下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2.给加点字注音。

 铰.(

  )抽搐.(

  )栅.栏(

  )趾.爪(

  )胆怯..(

  )(

  )

 【整体感悟 】

 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2.这是一只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

  【拓展提升】

 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练习题:

 给加点字注音。

  铰.(

  )劝诱.(

  )沟壑.(

  )不羁.(

  )

 A A 类练习题:

 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作者说:“我终于明白„„”请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谈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二课时

 课题:8 28 华南虎

 牛汉 【学习目标】

 1.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2.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意义,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自学检测】

 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最能震撼人心、表现主旨的诗节。

  【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再读课文(注意重点语段需精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联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华南虎形象及“观众”“铁笼”“我”等的象征意义的?

 2.探讨诗歌的主旨。

  【拓展提升】

 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练习题:

 写出下列诗中各形象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⑴观众:

 ⑵铁笼:

 ⑶“我”:

 A A 类练习题:

 比较阅读:课文《华南虎》和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讨论比较:

 同是老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一课时

 课题:9 29 马

 布封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1.关于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

  、

  。代表作为

  。

 2.识记重点字词。

 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注意标划、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鬣.(

 )

 觑.(

 )

 剽悍..(

 )

 窥伺..(

  )疮痍..(

 )

 阔绰.(

 )妍.丽 (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羁.绊(

 )

 【整体感悟 】

 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回答问题。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合作探究】

 1.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2.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拓展提升】

 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练习题: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妍.丽 (

 )

 庇荫..(

 )

 遒.劲(

 )

  犷.野(

 )

 畸.形(

 )

 颚.骨(

 )

  慷慨..以赴(

 )

 A A 类练习题:

 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一课时

 课题:0 30 狼

 蒲松龄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

 【自学检测】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

 2.给加点字注音 缀.行(

 )

 大窘.(

 )

 苫.蔽(

 )

 耽.耽(

 )

 瞑.(

 )

  尻.尾(

 )

  假寐.(

 )

 黠.(

 )

 【整体感悟 】

 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并小组讨论解决。

 【拓展提升】

 积累含“狼”的成语。

 声名狼(

 )、狼(

 )为奸、(

 )狼入室、狼奔(

 )突、

 狼子(

 )心、鬼哭狼(

 )、

 狼(

 )虎咽、狼心狗(

 )、 (

 )不堪、

  杯盘狼(

 )、 (

 )狼似虎、 狼(

 )四起、 (

 )狼当道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练习题:

 把握作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

  ,又字

  ,别号

  ,世称

  ,

  代杰出文学家,

  ,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是他的书斋名称,“

  ”是记述的意思,“

  ”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 491 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A A 类练习题:

 1.对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弛.担持刀(放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柴草堆中打洞)

 B.狼亦黠.矣(狡猾)

  一狼洞.其中(打洞)

 C.止.增笑耳(只)

 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一狼仍从.(跟从)

 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二课时

 课题:0 30 狼

 蒲松龄 【学习目标】

 1.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2.学习屠户的斗争智慧。

 【自学检测】

 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再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找出此时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拓展提升】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如“一屠晚归”写出了人物、时间。又如“一屠晚归”表现了特定的时间,表现了屠户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当堂分层检测】

 B B 类练习题:

 解释加点词。

 缀.(

 )投以.骨(

 )并驱..(

 )顾.(

 )苫蔽..(

  )

 奔倚..(

  )弛.(

 )犬.坐(

 )隧.入(

 )意暇..甚(

 )(

 )

 意.将隧.入(

 )(

 )盖.以诱敌.(

 )(

 )

 A A 类练习题:

 翻译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乃悟前狼假寐。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序号

 学科

 课型

 年级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姓名

 语文

 新授课

 七

 第三课时

 课题:0 30 狼

 蒲松龄

 【学习目标】

 1.巩固文言基础积累。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自学检测】

 1.“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3.狼的表现呢?

  4.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再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2.本文前四段与第 5 ...

相关热词搜索: 单元 学案 七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