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影响1,(2)

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影响1,(2)

时间:2025-08-02 22:24:00 浏览次数:

 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存在推动了网络旅游信息的高速发展。对于旅游决策者来说,从网络上获取较多的旅游信息最为便捷的方式。旅游信息的主要包括了旅游的内容、形式、种类、数量、来源等方面,游客往往会综合比较下做出旅游决策行为。因此本论文主要写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做相关研究,分析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网络旅游信息管理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 网络旅游信息、旅游决策、政府的参与、建议

 Abstract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of decision-making. In the era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ociety we live in is already a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exist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nline tourism information. For tourism decision-makers, it is the most convenient way to get more tourism information from the network. Tourism inform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content, form, type, quantity and source of tourism. Tourists often make tourism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under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writes about the impact of network tourism information on tourists"decision-making behavior, and makes relevant research,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ourism information on tourists"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ourism destination network touris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online tourism information, tourism decision-making,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suggestions

 目录 摘要 .................................................................................................................................................. 1 一、研究背景 ................................................................................................................................... 4 1.互联网和促进信息普及的快速发展服务的优势 ............................................................... 4 1.1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崛起的优势 ............................................................................ 4 2.推动信息服务的普及 ........................................................................................................... 5 2.1 互联网将成为全球产业转型晋级的重要助推器 .................................................... 5 2.2 互联网将成为世界创新的重要新引擎 .................................................................... 5 2.3 互联网将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新渠道 .................................................................... 5 2.4 互联网将成为国家治理国家的新平台 .................................................................... 6 3.政府的重视 ........................................................................................................................... 6 3.1 避免相应的监管盲区 ................................................................................................ 6 3.2 信息管理 .................................................................................................................... 6 3.3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 7 3.4 加强云端服务 ............................................................................................................ 7 3.5 提高法律保障 ............................................................................................................ 7 4.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的重要性 ............................................................................... 8 二、研究的意义 ............................................................................................................................... 8 1.理论意义 ............................................................................................................................... 8 三、研究的方法及预期的目的 ....................................................................................................... 9 1.研究的方法 ........................................................................................................................... 9 2.研究的内容 .......................................................................................................................... 10 3.研究路线 .............................................................................................................................. 11 3.1 市场细分需求 .......................................................................................................... 11 3.2 突出主题色彩 .......................................................................................................... 11 3.3 重视以人为本 .......................................................................................................... 11 3.4 注重创新 .................................................................................................................. 12 四、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的分析 ............................................................................. 12 1.旅游目的地 ......................................................................................................................... 12 2.旅游模式 ............................................................................................................................. 14 3.旅游地文化和风俗 ............................................................................................................. 15 4.旅游地季节景点 ................................................................................................................. 15 5.旅游消费水平 ..................................................................................................................... 15 五、旅游目的地网络旅游信息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16 1.对策 ..................................................................................................................................... 16 1.1 确立全球旅游发展的概念 ...................................................................................... 16 1.2 优化全域旅游环境 .................................................................................................. 16 2.建议 ..................................................................................................................................... 17 2.1 保护过度拥挤的区域 .............................................................................................. 17 2.2 政府加强对旅游地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 .............................................................. 17 2.3 制定旅游地民俗文化保护的法规政策 .................................................................. 17 2.4 严格监督旅游地民俗文化的使用情况 .................................................................. 17 2.5 引导旅游开发商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保护 .......................................................... 17

 2.6 培养旅游地居民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 .................................................. 18 结语 ................................................................................................................................................ 18 参考文献......................................................................................................................................... 19

  ‘

 一 、研究背景

 在线旅游信息的来源是“旅游者”外出游玩所总结的经验,以求娱乐,美学和知识,具有体育,文化和经济的三大特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服务的快速普及。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到达 9.53 亿,普及率已经高达 64.9%,况且还在以一定的速度增长。我国已经有一大半的人口纳入互联网,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接触互联网。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旅游”思维的影响下,互联网与旅游业的联系程度不断加深,逐步改变着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同时也给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 1. . 互联网和促进信息普及的快速发展服务的优势

 1 11 .1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崛起的优势

 早在 1999 年,中国推出了“互联网”的核心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我国的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支持互联网的发展,是可以实现互联网的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拥有着较多的专利权。

 2. 推动信息服务的普及

 2.1 1 互联网将成为全球产业转型晋级的重要助推器

 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建立一种新的发展和运作形式,推动产业组织形式,服务形式和业务形式的全面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和推广。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如众包,众创,众筹,网络制造等,无国界参与,平台和社会化,将使创的新资源等各种要素的全球优化得到有效调整和整合,移动和精确营销。近乎供应,个性化定制,在线和离线集成,跨境电子商务和智能物流等效劳动力将实现供需信息的及时有效匹配,按需定制,每个人参与,体验制造,生产和营销集成,协作共享和其他新业务形式,将彻底改变行业运作方式,重塑行业发展的道路。通过互联网建立的网络空间将使该行业更好地整合创新要素,更好地接受外部的挑战,如资源和环境的适应。这将推动全球产业进入数字经济的新时代与创新,和谐,绿色,共享和开放性。

 2.2 2 互联网将成为 世界创新的重要新引擎

 互联网曾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效劳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形式创新最为活泼的范畴,互联网公司正在成为未来全球创新驱动中最常见,最耀眼,最强大的创新能源,并成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全球领导者。入口,资源和市场驱动的传统红利元素正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产生的红利。互联网创新将成为推进世界持续开展的重要新动能,随着人类完全进入创新的快车道,由于互联网创新的加速,创新智能和创新型社会正在加速发展。

 2.3 3 互联网将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新渠道

 科技改动将来、让生活更美妙,正在由于互联网开展得到普遍体验。互联网推广开放式共享,无处不在的网络信息接入设备,便捷的互联网旅游信息服务,全天候的指尖网络批发形式,“一站式”旅游中转体验,数字网络空间学习环境,普惠在线医疗服务,智能在线养老体验,没有时空网络的社交娱乐环境将充分照

 亮智慧大地,开启人类智能生活的新纪元,将极大地促进国家,地区,城乡和谐人群等,开放和共享,促进成果的全球发展,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2 24 .4 互联网将成为国家治理国家的新平台

 “指尖治国”将成为新的常态,而互联网的政府服务,移动政务,大数据决策的普遍应用,微博,微信,Facebook,推特等将深刻改变传统的政府操作模式。互联网,以在线数据为基础,智能化的全天候的政府,准确的服务,网上监督,预测和预判,后 -中事后处理和网上民意调查,可以全面提升,不仅仅创新了宏观建设控制,社会管理、公共效劳和市场监管形式,更是促进国度管理才能和管理体系现代化。

 3. 政府的重视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像“三个代表”,当地政府将提出一个总体规划,然后再出价或外包给服务型公司,可以帮助公司转变。互联网的长期实施,政府将发挥领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促销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促销手段,重点是市场的选择和销售渠道的后续选择应详细和有效的。一些传统的推广方法,如一般的旅游交易会,大篷车等等,已经丧失的新鲜感,政府应探索更加鲜明夺目的方式。

 3 1 .1 避免相应 的监管盲区

 充分关注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特点,转换思维,将政府对传统企业的监管模式改为针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特点的监管,堵住监管盲区的漏洞。

 2 3.2 信息管理

 虽然现阶段已实施注册资本预付制度,但在互联网平台上使用资金的人数较多,人数较多的企业,申请设立互联网企业必须实行注册资本,验证系统,注册资金一步到位,并出具验资报告。在这种的情况下,该方将通过后注册系统,信息化管理以确保公司具有履行和承受风险的基本能力,并从源头上消除“空壳公司”。

 3 3.3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区和更加扎根的孵化器,整合本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包括定期邀请相关人员为当地企业培训互联网常识,以及对在职员工进行再培训。资源对接,与主要互联网公司建立长期信息,援助,人才交流等关系。在交流中,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可以相互沟通,促进进一步的合作。

 4 3.4 加强云端服务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云端服务器涉及企业经营的各类数据,对于掌握企业的信息非常重要,在企业成立之初,即建立企业云端服务器监管制度,对其后台软件系统的监管务必到位,及时掌握其后台软件的信息,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作为云服务器的平台,也须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具有精细化监管的义务。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每半年度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审计单位进行半年度审计,通过财务审计,及时查验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整改、纠正。每半年度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法律机构对该企业出具相应的法律意见书,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相应的总结、监督,及时查验该企业存在的问题。

 3.5 5 提高法律保障

 在法律上,对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及的法律问题加强研究,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平台负责人失联后,其是否涉及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恶意欠薪、非法经营、集资诈骗等法律罪名加强研究,出具相应的研究意见,给相应的社会大众一个明确的交待。培育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平台企业加强内部自治,来达到企业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自身监督,以达到自身经营、依法经营的目的。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经营模式、特点的研究,制定相应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退出机制、互联网平台企业涉众维稳事件的处理方案、程序和制度。加强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通过行业协会的内部管理,达到行业监督的目的。目前,互联网平台企业还处于野蛮生长的年代,无论是合法性、合规性各方面均需不断完善和调整,在此阶段,政府部门如能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特点,转换治理模式,

 帮助企业不断合法化、合规化经营。

 4. 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的重要性

 为降低出行和旅游活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风险性,旅游者在出行前从外部环境搜寻信息,或者通过网络或者网络在线搜索平台进行搜索,对旅游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准确及时的网络旅游信息会强化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互联网承载大量的网络旅游信息的同时,也具有超强的共享性,通过游客评价可以了解到真实的信息,提升了游客对旅游产品和目的地质量和服务的认知和感知效果。

 二、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学者们对旅游决策都做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在浏览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之后,发现现有的文献资料都是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模型等来研究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一般都是通过问卷调查,意见挖掘,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来总结和游客量化使用的在线旅游信息。同时,与现有的理论基础相结合,对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它总结了互联网的各种影响和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及网络旅游信息。

 2. 现实意义

 能够帮助旅游企业以及政府网站更加准确的把握好网络旅游信息,反之也便

 于对网络旅游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对旅游网站做出针对性的信息完善以及旅游产品的优化,并且有助于提升旅游项目的点睛之处,为旅游企业或政府创造最大旅游经济效益;量化分类网络旅游信息,从而使得引导程度精确化,为旅游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同时为旅游网站指定宣传促销提供依据,提高网络旅游信息的引导率,并且能够提升旅游者对网络旅游信息的接受度及满意度。

 三、研究的方法及预期的目的

 1. 研究的方法

 文献整理及理论基础的研究和调查及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文献的整理以及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影响的研究进行深入地探讨,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著,深入研究比较关键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差异,包括关键词如"信息源"、"旅游"、"决策"的定义和内涵的确定,并结合网络调查、传统调查等方式,获得第一手数据, 为研究的可信度提供真实的数据保障,是基本研究及解决问题的根本依据。

 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由于旅游决策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若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必须涉及多个学科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则是结合了信息学与旅游学,更是综合借鉴如网络信息学、旅游消费行为学、旅游市场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中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来解释网络旅游信息与旅游者决策之间惟妙惟肖地关系。

 统计分析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基础是基于对收集的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一方面,定量分析调查了数据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然后使用归纳推导,分析综合,摘要总结,经验总结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思考处理,从而描述和解释定量分析的结果。

 2. 研究的内容 “两点一线"的存在使得旅游经济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两点":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一线":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而这"一线"的研究便是网络旅游信息。贯穿这"两点一线"的关键要素就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地不菲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是由旅游者带来的,同时旅游目的地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也是由旅游者促进的,因而各个旅游目的地都在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便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感知过程的体验。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认真地分析旅游者的旅游信息来源,决策依据,要明确网络旅游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可信度,网络旅游信息中哪些因素影响旅游者的选择过程等等,总而言之,该研究就是围绕网络旅游信息给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带来了那些影响因素为问题展开的。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旅游决策提供大量的文献研究了其中的游客自身的个性特征,所产生的旅游动机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游客,不同的旅游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等的内在心理,是可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因素。但是,本文的研究中,游客是通过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因素的影响,旅游动机,信息收集和处理,最终选择的决定,而旅游体验评价的五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影响旅游决策的五个因素也是一个过程,促使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

 网络旅游信息的分析通过对网络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并结合旅游者在购买或选择旅游产品的消费行为来分析网络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在旅游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设计在多样地网络旅游信息以及旅游决策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案进行设计、发放、收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和统计分析。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决策的影响分析。通过研究,准确掌握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在网络旅游信息的选择上所存在的差异性,确定了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力,以此得出网络旅游信息得以良好发展并提供优质便捷可靠地服务措施。

 3. 研究路线 1 3.1 市场细分需求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游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旅游消费多元化的时代,当旅行社设计旅游线路时,他们必须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以分化他们服务的对象和他们的差异化需求。旅行社市场细分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从消费者和竞争者的两个方面改变传统的单一细分因素。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细分需要基于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和种族等因素进行市场细分。例如,从年龄因素来看,我们可以为中小学生开发励志游戏和科普游戏等产品,为老年人开设健身游戏和休闲游戏;从收入因素的细分,我们可以为低收入客户开发观光旅游,设计适合高收入客户群体的休闲旅游。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进行细分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目标市场,客户群体和竞争地位进行市场细分。这实际上是旅行社分割市场的可行方法。旅行社可以根据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来确定他们的目标市场和市场战略。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看,从消费者或细分的角度进行细分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两者应该一起考虑。

  2 3.2 突出主题色彩

 旅游路线设计风格多样,方法灵活,内容丰富多彩,没有固定的设计图案。世界上有一些独特的东西,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兵马俑。由于寻求新的和不同的人类的心理,单一的观光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难以吸引游客回游。即使是一些著名的景点和旅游线路,游客也常常有一种“不可不来,不能再来”的观点。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力突出主题,注重自身特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大的旅游吸引力。

 3 3.3 重视以人为本

 旅行社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和活力,结合游客的心理,兴趣和分布,注意线路上高潮景点的分布和布局。旅游活动不能安排得太紧,应该放松,以防半路筋疲力尽。

 旅游线路在结构秩序中的排列效果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旅游路线设计时,要尽量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实施。

 4 3.4 注重创新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将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因此,旅行社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完善旅行社产品结构体系,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注重和谐发展。近年来,遵循国家指导思想,以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旅游政策。部署国务院有关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4. 预期的目的

 旅游网络可以在时间和空间限制之外交换信息,并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易,以便旅游公司可以整天提供全球营销服务。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使旅游网络营销能够集中于各种媒体(如图形,声音等)的通信形式,以创建虚拟环境并以三维方式传输旅游信息。这就是旅行网络成为虚拟亮点的原因。互联网拥有人类社会中最大的互动自由空间。旅游公司和团体以及游客都可以自由发布和查找信息,并自由的在线互动,进行交流。旅游网络高度集成,可以消除旅游产品生产,销售价格,渠道,促销,市场调查,咨询,交易,结算和投诉等所有旅游业务。旅行网络具有无与伦比的效率,其中最大的信息量,最高的准确性,最快的更新和最快的交付突出了这一点。

 四、旅游信息对旅 游者决策行为影响的分析

 1.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游客短暂停留和访问的地方。旅游频道连接源和目的地区域,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人们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某一地理空间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条件有机结合,成为游客入住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目的地。在某些情况下,它有时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

 2. 旅游模式

 自由行:自由行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住宿和交通由旅行社安排,但没有陪伴他们的指南,食物也由乘客自己安排。更加自由和方便,可以随意调整时间表,并可以根据需要更改行程。不但自由,更加方便,时间表可以随意调整,您可以在行程中随时改变主意。由于没有购物和自筹资金的项目,游客的钱可以花在免费旅行的“刀片”上。最有价值的景点是在哪里玩,他们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去,可以待到厌倦。

 报团游:价格经济,而且行程都由旅游公司安排,期间导游还会指点什么项目必玩,特产哪家最正宗,哪里买纪念品最省钱,如若出现突发状况,导游也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省心省力。但跟团游的缺点也很明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人因贪玩迟到,整组人都走不了;不能随心所欲选择景点,就算你知道这个景点不好玩,你也非去不可,相反如果你很喜欢某个景点,也不能长时间逗留,因为报团意味着去哪里玩、怎么玩、玩多长时间旅行社都提前规划好了。

 徒步游:相较于报团最大的优势是自由,徒步旅行意味着不需要使用双脚交通工具或旅行。它在锻炼个人体质和耐力,培养人的思想和气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徒步旅行对个人的身体状况有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患有下肢血管疾病,皮肤溃疡和扁平足部的人来说,它不适合徒步旅行。而且长途徒步旅行的话,最好结伴而行,提前规划好路线,并携带导航设备,如手机导航等;最好在出发前进行几次适应性训练,逐步增加运动量,以增强耐力,在步行期间,可以根据您的身体状况确定每日行程和步行速度。

 骑行游:指以单车作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旅行,因此对自行车车技有较高的要求,且最好选择专业的骑行服,更利于自己的发挥。更重要的是,由于骑行途中可能会在夜间经过车流多的路段,骑行服上的反光标志可以预防夜间车辆对骑行者的伤害。此外,选择骑行的人,最好提前规划好路线,计划好食宿休息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携带导航设备,如移动导航,以防止迷路。

 穷游,一种时尚的旅行方式。虽然您可以自由旅行,但您可以用最少的钱省钱并享受最大的快乐。这不是为穷而穷,而是一种不同的行走方式。它与“富贵”和“无钱”无关,只想用最经济的方式将“穷人”带到世界的美丽。

 3. 旅游地文化和风俗

 民俗文化是区域环境的产物,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延伸;它是人类参与创造,生活文化传承,物质与精神生活之间交流的载体。通俗地说,旅游活动就是人们所说的“玩”。它们是游戏,休闲,娱乐。旅游活动不仅是一个时间过程,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在某个方面,它是个人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倡议或临时休闲的独特体验。旅游活动的发展,改变了旅游目的地传统落后的理念,打破了封闭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帮助当地居民树立现代商品经济意识,转变当地的民俗文化,适应和整合的功能,旅游业的现代商品机制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减少的封闭,保守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滞后惯性,提高了旅游的人们的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区,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和谐与稳定,从而把传统的民俗文化,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 旅游地季节景点

 现在的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几乎都是人手一部手机,多数人手中随时带着 iPad或者迷你电脑,只要上网一搜,春天去哪里风景最美,夏天去哪里可以享受夏季的凉爽,秋天可以去哪里走走羊肠小道,冬季的雪景在哪里玩的最尽兴。例如云南四季如春,腾冲在云南的西南部,更是长年翠绿,所以一年四季去没有多少差别的,即使在冬季,那里也像春天一样,所以放心去好了。腾冲的主要景点是地热国家,如温泉,但温度很高,有的甚至达到 100 度,喷水,火山遗址,和顺古镇,国家公墓墓地(国民革命军,西部抗日烈士陵园),凤凰山公园,玉器市场等。

 5. 旅游消费水平 旅游消费水平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消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以及旅游需求满足程度和水平。旅游消费水平狭隘而广泛。狭义的旅游消费是指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人均支出,旅游消费的总体水平不仅包括人均旅游消费支出,还包括旅游产品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即反映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满意度。

  如果您是旅行者,各种旅行费用都是自给自足的。那么你可以选择消费水平较低的城市去游玩,自己买一部相机,拍下自己喜欢的景色,留作纪念,也可以每去一个地方,这下几张明信片,寄给自己的亲人或者好友,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很美,也算是报了平安。要是你的经济支持你,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玩个尽兴。

 五、旅游目的地网络旅游信息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 对策

 1 1.1 确立全球旅游发展的概念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堵塞管理障碍,扩大示范区旅游开放合作,根据旅游资源环境规划旅游,着力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积极申报国家旅游示范区。制定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推广与营销,文化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综合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制定和推广示范区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识别标志,旅游信息化等相关标准。

 2 1.2 优化全域旅游环境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确保示范区重点风景名胜区与景区之间的联系,实现城市与景区之间的无障碍交通。提高城市游客配送中心的接待能力,实现旅游公交线路可以直接延伸到示范区的热点。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以实现示范区的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点全覆盖。

 2. 建议

 1 2.1 保护过度拥挤的区域

 目的地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防止过度拥挤对社区旅游造成的伤害。最大的问题是旅游业在社区发生变化的速度。城市希望旅游业增加经济活动,但一旦发生不必要的变化,却不能做出快速反应和限制。

 2 2.2 政府加强对旅游地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

 民俗文化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的消极影响给予足够重视,首先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法规,保障旅游业健康、稳定、良性发展,这对旅游地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起主导作用, 这种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3 2.3 制定旅游地民俗文化保护的法 规政策

 通过立法的形式对旅游地民族文化资源加以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内容广泛、类别繁多,根据不同形式采取相应种类的立法保护对策, 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保护的法规。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使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得到巩固和加强,利用经济政策对某些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信贷.奖励、保险、补助等。

 4 2.4 严格监督旅游地民俗文化的使用情况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旅游地开发者的投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引导公众积和媒体极参与监督,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旅游活动开发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歪曲、亵渎和破坏民俗文化资源庸俗化的行为予以整治、高额罚款等,并落实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

 5 2.5 引导旅游开发商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保护

 旅游业的开发商决定着民俗旅游项目的策划,民俗风情的展示内容, 服

 务旅游者的方式等,旅游开发商逐渐认识到要获得长久稳的定经济收益, 首要前提是保护文化资源,他们也因此具了有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的责任和动力。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商在开展旅游活动时要有选择的向游客展示旅游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通过对旅游业合理、科学地规划并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保持旅游地民族文化的原始特色。旅游开发商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对宗教仪式、民俗仪式、节日庆典、祭祀婚俗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浓缩和净化在取得经济利润带动旅游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演示的民俗文化与保留的文化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点,互相促进。

 2.6 培养旅游地居民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

  旅游地居民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载者既肩负着继承民俗文化的重任又担负着发扬民俗文化的使命,培养旅游地居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并树立民族文化的主人翁精神, 使民俗文化保护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要求。旅游地居民自觉保留和传承民俗文化。政府及相关部门]向旅游地居民做保护民俗文化重要性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本地传统民俗文化的珍贵价值,培养当地人民保护民俗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如文字、图片、光盘、纪录片等对本地传统民俗文化进行真实完整记载并广泛的宣传,从而使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得到完整的保存和传承。

 结语

 旅游是由"旅"和"游"两个字组合而来,旅顾名思义便是旅行或者是外出。是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并且是为了实现一个目的而进行的在空间上的行程。游则是表达了一种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外出观光、游览亦或是娱乐的情境体验。“旅游”是两个的组合。它被定义为:休闲旅游活动,娱乐,探亲或朋友,或用于商业目的。这也是人们对新事物和旅游景点,从一个陌生人的体验提升到一个熟悉的感知过程。在人们选择出游之前,会迫切地需要知道各种旅游信息,但是传统旅游信息的传统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而网络旅游信息正好可以为旅游者提供随时随地寻找或是购买自身所需旅游产品的机会,网络技术改变了

 旅游业动态化,碎片化的传统特征,使得旅游者更容易更准确获取并表达信息。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方式,一种时尚,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可塑性文化。

 参考文献

 [1]朱虹论江西旅游强省发展战略[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 [2]李君轶,张柳等.旅游信息科学:一个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11 [3]耿铭泽,胡涛.网络旅游信息对海南旅游者影响及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0

 [4]王维祝,于伟.旅游景区网站功能对信息受众行为意向影响机制分析——项基于学生旅游者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9 [5]郭克锋.旅游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2009 [6]梁雪松,马耀峰.基于市场调研的丝路入境游客旅游决策行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 [7]梁明英,王丽娜网络旅游信息对游客行为模式影响的调查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8 [8]文谨、宫辉力.不同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需求的研究一以北京为例[J].旅游学刊,2007 [9]李明顺.博客营销一以个人为中心高效传播[J]. 投资与营销,2006 [10]钱忠简析旅游产品的特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64):26-27. [11]袁亚表.浅议旅游口碑营销 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41-42. [12]宋仪艳,旅游目的地口碑营销策略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2007(29):168-169. [13]张强,李乃和,网络口碑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初探[J].大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47-1 [14]徐伟清,黄孝俊.口碑传播的影响力要素及其对营销创新的启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6):41-42 [15]Dey, B., Sarma, M. K. Information Source Usage Among Motive-based Segments of Travelers to Newly Emerging Tourist Destina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31(3) [16]Noa

 E,Kim

 J

 K.Comparing

 the

 Attributes

 of Online Tourism Information Sources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50) [17]Dogan Gursoy,Ken W. Mc Cleary.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ourists.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2) [18]Choi S,Lehtol X Y,Oleary J T.What

 Does the Consumer

 Want From a DMO Website? A Study of US and Canadian Tourists,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7,9(2) [19]Kenneth.F.Hyde.

 The

 Use

 of

 Trade-Off

 Analysis. For

 the

 Design

 of

 Holiday

 Travel Packag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17(2) [20]Dimitrios Buhalis,Rob Law.Progres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Management:20

 Years

 on

 and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The State of e-Tourism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 2008,29(4) [21]陈婧.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以江西为例【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5(6)

 [22]张补宏; 黄仙花.国内外网络旅游信息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7)

 [2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 [24]高梦远.网络旅游信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8(5) [25]邱扶东,吴明证.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4(05)

 [26] 邱智鸿.旅游网络信息服务对自助游游客决策影响的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16(11) [27]张梦,杨颖,叶作亮.酒店网络评论内容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情景的实验研究[J].旅游学刊,2012(11)

相关热词搜索: 旅游者 旅游信息 决策